水性防水劑的製作方法
2023-09-12 19:51:20 2
專利名稱:水性防水劑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建築防水塗料,具體地說明是水性防水劑。
國內屋面防水,一般都用傳統的老方法,即「三油二氈」或稱熱粘法,即使用熔融的熱瀝青粘結油氈,此法粘結力強,施工麻煩。該法每平方米造價17元左右。另外屋面防水也用冷粘法,使用溶劑型冷膠粘劑或水乳型冷膠粘劑,塗於屋面,再敷上無紡布,再塗上一層冷膠粘劑,再敷上一層無紡布,最後塗上一層冷膠粘劑。此法粘結性能劣於熱粘法,且有50%左右溶劑揮發,對環境汙染比熱粘法更加嚴重。該法每平方米造價13.7元。地下防水,即用於地下池、浴池、遊泳池、隧道、地下工程、礦井等。通常用於地下工程防水劑為聚氨酯型,其性能較好,但其原料為二異氰酸酯,大多靠國外進口,使用時為兩組組分混合,適用期一般只有20分鐘,超過時間就不能用,同時價格昂貴。本溪某化工廠生產一種固體防水劑,其成份為增水性的高分子聚合物,以及加少量的交聯劑,加水泥,滑石粉作為填充物,該固體防水劑施工麻煩,造價高。國內以往用傳統水乳型改良瀝青防水塗料,即用瀝青乳液與橡膠乳液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由於存在此塗層薄,強度不過關,塗層厚,延伸性和低溫韌性不過關,因此使用很困難,易發生質量事故。武漢大學有機建材研究所研製一種SBR改良瀝青厚質防水塗料,解決了以上問題,但是此新產品存在原料來源困難,價格高,使用塗層厚、費用大,且產品只能儲存一年,怕凍。中國專利局1987年11月18日公告,申請號為87102242,名為「一種建築防水塗料」,該發明特徵是在分散相中增加三類物質,即增韌劑、增容劑和增強劑。對改善建築防水塗料性能起積極作用。從上看來,國內對防水劑研究是在不斷創新。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使用方便效果好,成本低,原料易得,無三廢,成品無汙染,便於長期保管的優質水性防水劑。
為了實現述目的,本發明採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水性防水劑,其特徵在於按重量計它含有氧化瀝青15-25%,澄清油10-25%,膨潤土8-15%,滑石粉0-3%,水40-60%,十二烷基硫酸鈉0.02-0.05%,聚甲基丙烯酸鈉鹽0-0.2%。
本發明與已有技術相比,具有顯而易見優點原料來源廣,成本較低;溶劑為水介質,無汙染,製造時無三廢;防水性能好;該產品使用方便,可以噴、塗、刷均可,不怕凍,儲存期六年以上性能仍良好;可作粘結劑,粘結強度達8.3mpa;加入酒精或醋酸乙酯,即可作溶劑型防鏽劑,堵漏膠。
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實施例一、一種水性防水劑,用於屋面防水劑,按重量計它含有氧化瀝青24%,澄清油13%,膨潤土11%,滑石粉2%,水50%,十二烷基硫酸鈉0.03%,聚甲基丙烯酸鈉鹽0.02%。
實施例二、一種水性防水劑,用於地下工程防水劑,按重量計它含有氧化瀝青25%,澄清油16%,膨潤土13%,滑石粉1%,水45%,十二烷基硫酸鈉0.03%,聚甲基丙烯酸鈉0.02%。
屋面防水要求增加塗層的硬度,有一定粘著力與柔韌性,因此增加氧化瀝青與滑石粉。地下防水要求增加粘結力與柔韌性,因此增加澄清油、減少滑石粉,為了增加濃度,因此減少水。
操作條件,將水溫40℃-60℃與膨潤土加滑石粉調成糊狀,在不斷攪拌情況下,依次分批加入水、十二烷基硫酸鈉,聚甲基丙烯酸鈉鹽,然後分數批加入已混合好的氧化瀝青和澄清油混合物,維持50℃-90℃,反應3-5小時左右,最後產品呈黑褐色分散微顆粒物,即為成品。
附表1是本發明水性防水劑的試驗數據。
附表2是本發明水性防水劑抗拉強度檢驗數據。
權利要求
一種水性防水劑,其特徵在於按重量計它含有氧化瀝青 15-25%澄清油 10-25%膨潤土 8-15%滑石粉 0-3%水 40-60%十二烷基硫酸鈉0.02-0.05%聚甲基丙烯酸鈉鹽 0-0.2%。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建築用的水性防水劑,按重量計它含有氧化瀝青15—25%,澄清油10—25%,膨潤土8—15%,滑石粉0—3%,水40—60%,十二烷基硫酸鈉0.02—0.05%,聚甲基丙烯酸鈉鹽0—0.2%。本發明可適用於屋面防水和地下建築物防水,也可作粘結劑,防鏽劑,堵漏膠。
文檔編號C09K3/00GK1110302SQ9411211
公開日1995年10月18日 申請日期1994年4月12日 優先權日1994年4月12日
發明者王金真 申請人:王金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