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牙槽骨修整器的製作方法
2023-09-12 12:01:00 2
專利名稱:一種牙槽骨修整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口腔醫療器具,特別涉及一種牙槽骨修整器。
背景技術:
目前,在牙齒脫離或拔除之後,為恢復咀嚼、美觀、發音等功能,人們常需要鑲補假牙,即義齒,但需要承託義齒基託的骨組織及軟組織有良好的條件,否則,將妨礙義齒戴入和就位。牙齒拔除時常由頰側拔除,多數牙的頰側骨板也較薄而疏鬆,由於創傷的關係,頰側牙槽骨的重建過程遠較舌側活躍,因此頰側牙槽骨多出現一些畸形。如骨尖、骨隆突等,影響患者進行義齒修復。為進行義齒修復,傳統的辦法是用一般外科器械,將粘骨膜切開,翻瓣、鑿骨、衝洗,縫合。手術操作較複雜,時間長,損傷大,去除骨質多,流血多,易感染,傷口癒合所需時間長。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提供一種操作簡單,手術時間短,損傷小,不丟失骨組織,不易感染,傷口癒合快的牙槽骨修整器。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牙槽骨修整器,包括弧形板及設置在弧形板凸面中心位置的方柱,其中,還設置有手錘,所述手錘的錘柄尾端上設置螺紋杆,所述方柱上設置與所述螺紋杆配合的螺紋孔,所述弧形板的前端及上、下兩側設置有彈性膠皮。所述弧形板的弧度為R=65— 75度。本實用新型突出優點是省去了原來用一般手術工具將牙床切開翻瓣、鑿骨、衝洗及縫合的程序,手術時間大大縮短;操作簡單,只需將弧形板凹面緊貼突起的骨尖,骨隆突出,取下手錘,輕輕敲打方柱即可將較突出的骨質在受壓力後與較深層的骨質套疊,增加骨組織密度,改變了傳統技術需要將骨質去掉的缺陷,損傷小,不丟失骨組織,使牙槽骨更豐滿,有利於義齒固位,且只需要在黏膜表面操作,沒有切口,無須翻開粘骨膜,減少感染,傷口易癒合。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實施時其設計主體機構包括弧形板I、方柱2、錘柄3、錘頭4、螺紋杆5、螺紋孔6和彈性膠皮7。弧形板I的凸面的中心位置上設置方柱2,方柱2上設置螺紋孔6,錘柄3尾端上設置螺紋杆5,錘柄3與方柱2通過螺紋杆5和螺紋孔6連接,錘柄3的前端上設置錘頭4,弧形板6的前端及上、下兩側設置有彈性膠皮7。[0010]弧形板I的弧度為R=65— 75度。使用時,只需將弧形板I凹面緊貼突起的骨尖,骨隆突出,將錘柄3從方柱2上取下,用錘頭4輕輕敲打方柱2,即可將較突出的骨質在受壓力後與較深層的骨質套疊 ,增加骨組織密度,改變了傳統技術需要將骨質去掉的缺陷,損傷小,不丟失骨組織,使牙槽骨更豐滿,有利於義齒固位,且只需要在黏膜表面操作,沒有切口,無須翻開粘骨膜,減少感染,傷口易癒合。
權利要求1.一種牙槽骨修整器,包括弧形板及設置在弧形板凸面中心位置的方柱,其特徵在於,還設置有手錘,所述手錘的錘柄尾端上設置螺紋杆,所述方柱上設置與所述螺紋杆配合的螺紋孔,所述弧形板的前端及上、下兩側設置有彈性膠皮。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牙槽骨修整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弧形板的弧度為R=65—75 度。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牙槽骨修整器,包括弧形板及設置在弧形板凸面中心位置的方柱,其中,還設置有手錘,手錘的錘柄尾端上設置螺紋杆,方柱上設置與螺紋杆配合的螺紋孔,弧形板的前端及上、下兩側設置有彈性膠皮,弧形板的弧度為R=65—75度。本實用新型突出優點是省去了原來用一般手術工具將牙床切開翻瓣、鑿骨、衝洗及縫合的程序,手術時間大大縮短;操作簡單,只需將弧形板凹面緊貼突起的骨尖,骨隆突出,取下手錘,輕輕敲打方柱即可,操作簡單,損傷小,不丟失骨組織,減少感染,傷口易癒合。
文檔編號A61C3/00GK202776588SQ201220489639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5日
發明者衣海燕, 車春霞, 程小桄, 於鋒, 牟雲森, 李譚 申請人:衣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