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炮神趙章成
2023-09-12 07:34:25
如今,趙章成這個名字對人們來說很陌生,即便是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帥名錄》中,這個名字在幾百名少將中也並不顯赫。論軍事業績,他從未指揮過哪怕一次小型戰役;論軍事職務,他最高只在建國後擔任過炮兵副司令,而且在幾位副司令之中排名最後。論軍事造詣,他在解放軍的炮兵理論中也沒留下什麼著述。
然而,他卻在軍史上留下了極為特殊的痕跡。
趙章成原本是馮玉祥西北軍一部改編的國民革命軍二十六路軍中的迫擊炮手。1931年,二十六路軍在趙博生、董振堂、季振同等人的領導下舉行寧都起義,改編為紅五軍團,趙章成隨同部隊加入了紅軍。當時紅軍的武器十分睏乏,迫擊炮這種步兵伴隨武器已經是重裝備了。而有迫擊炮操作技術的趙章成,很快就成為了當時紅軍中有限的技術幹部之一。但與眾不同的是,趙章成又是一位沒有文化的技術幹部,加入紅軍時他甚至還是文盲。
儘管趙章成沒有文化,但在西北軍嚴格的舊式軍棍訓練下,結合了他自己的天賦和戰鬥經驗,練就了無人能及迫擊炮操作技術,在軍史上寫下了特殊的一筆。普通的六零炮,一旦到了他手中,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了:「神炮」!
在長徵途中,趙章成的迫擊炮顯示了威力。烏江戰鬥,楊成武團第一次強渡和夜間偷渡都告失敗,第二次晝間強渡,趙章成指揮三門迫擊炮的炮兵營進行火力支援。說指揮,實際上是他自己操炮。當強渡部隊靠上對岸時,趙章成僅經過簡單的目測和一發試射,第二發就準確擊中目標,摧毀了對部隊威脅很大的敵火力點。接著,他又以準確的炮擊打在敵反擊部隊的衝鋒隊形中,敵方反衝鋒隨之潰散,紅一方面軍渡過了天險烏江。
在之後四渡赤水等戰鬥中,紅軍擊敗的多是西南土著軍閥的軍隊,這些部隊裝備訓練都很差。這樣,紅軍在經過了四渡赤水、過金沙江等戰鬥之後,武器彈藥的損耗很大,卻無法得到補充。當一軍團到達大渡河安順場渡口時,趙章成的手中,只有一門無炮架的迫擊炮和三發炮彈了。
強渡大渡河,是在長徵途中極為壯烈的一次戰鬥,也是關係到了紅軍生死存亡的一戰,在今天,凡談到安順場強渡的書籍文章,都會提到著名的「十八勇士」,同時也必然提到趙章成和他的迫擊炮。
安順場強渡戰鬥,運載工具只有一條小木船。第一船過河的就是「十八勇士」,領隊的是連長熊尚林(抗戰時陣亡),在機槍火力掩護下強行登上了對岸;第二船領隊的是營長孫繼先(建國後授少將軍銜,任山西省軍區副司令),當船到中遊時中彈漏水,因敵火力壓製造成船工慌亂,偏離方向,一時難以靠近對岸。這時第一批登岸的「十八勇士」被敵機槍火力壓制在灘頭,岌岌可危。指揮戰鬥的團長楊得志急令趙章成開炮支援。這時趙章成僅用左手託起沒有炮架的炮身,全憑自己的手和經驗技術來代替瞄準裝置,僅僅三發寶貴炮彈,不可能試射,不允許浪費。在這種困難的情況下,趙章成的三發炮彈,準確無誤地及時命中目標,摧毀了敵三個機槍火力點。趙章成的準確炮擊,使得「十八勇士」藉此機會奪佔了工事,為第二船支援部隊靠岸贏得了時間。同時,這三炮對沒有重武器裝備的川軍是極大的威懾,他們並不知紅軍只有三發炮彈。川軍士兵因懼怕炮擊而開始退逃,防禦徹底崩潰了。隨後楊得志率增援部隊乘第三船渡河,安順場強渡戰鬥以紅軍的最後勝利而告結束。
在某些作品中,將趙章成這重要的三炮誤記為是奪取瀘定橋的戰鬥。實際上,在瀘定橋戰鬥時,紅一方面軍全軍已再也找不出一發迫擊炮彈來了,趙章成英雄無用武之地。
安順場戰鬥,令趙章成的名字留在了軍史上。然而,這還不是他「神炮」的巔峰之作。最能體現趙章成「神炮」魅力的戰鬥發生在抗日戰爭的戰場上。那時趙章成在一二九師任職,是該師抗戰中期一次規模較大的攻擊戰鬥。在那次戰鬥中,八路軍繳獲了三門迫擊炮和一批炮彈,但參戰部隊中竟然沒有一個人會操炮,而戰鬥又急需炮火支援。於是指揮部門急調本不在戰場的趙章成快馬趕來,並且專門選了六名戰士供他指揮。炮擊開始,六名從未摸過炮的戰士在趙章成的口令指揮下為他的不同目標給炮彈改裝不同藥包,而趙章成則一個人同時操縱三門炮進行不間斷地射擊,直到三門炮的身管都打紅了。至於炮擊的效果,戰鬥結束後據俘虜供稱:當受到炮擊時,日軍指揮官根據炮火的準確和密度判斷,八路軍有一個迫擊炮排在進行齊射!
可想而知,趙章成一個人手下的三門迫擊炮,發射的速度、準確度和火力密度已經達到何等高超的水平!在後來的歲月中,很少讚揚部屬的林彪,曾對趙章成有一句極為中肯和貼切的評語:「要像趙章成同志那樣,使技術達到了藝術的標準。」
建國後,趙章成被任命為軍委炮兵副司令。《解放軍報》和《解放軍文藝》對趙章成的教學活動都作了長篇報導,八一電影製片廠將他的教學拍成了詳細的軍教片在全軍放映。1969年11月,趙章成將軍因心臟病突發,病逝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