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虛擬主播需要準備的東西(虛擬主播果果面世記)
2023-09-13 04:13:27 1
AI虛擬主播「果果」
「果果」的原型、人民日報社主持人果欣禹
「讀者朋友們,早安!今天是2019年6月20日,星期四。人民智播報虛擬播報員果果為您播報!」最近,在「人民智播報」微信公號上,每天早上7時,人民日報AI(人工智慧)虛擬主播「果果」都準時「上崗」,流利地向觀眾播報國內外熱點事件。
AI虛擬主播近年來一直廣受關注。通過採集真人主播的聲音和圖像並使用人工智慧技術合成製作出的虛擬主播,僅需輸入文字版新聞,就可以自動生成多語種語音和配套表情,合成新聞播報視頻。
從央視以主持人康輝為原型製作的「康曉輝」,到人民日報數字傳播與科大訊飛共同打造的虛擬女主播「果果」,越來越多人工智慧走上新聞播報臺,在融媒體時代下利用前沿科技生產優質內容,使新聞播報既快速又準確,還能帶給觀眾新奇的觀看體驗。
虛擬主播是如何誕生的?虛擬主播的日常生活又是怎樣進行的?近日,本報探訪了人民日報社首位虛擬主播「果果」和她背後的團隊,聽他們講述「果果」的故事。
實現多語言播報
「大家好,我是人民日報AI虛擬主播果果!」今年5月25日,在貴州省貴陽市舉辦的2019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上,一位特殊主播的亮相「引燃」全場。身穿鮮豔的紅色西裝、面帶端莊大氣的微笑,屏幕上的「果果」清晰流利地用普通話、廣東話、英語和多種其他語言向在場觀眾進行播報示範。「感覺科技太厲害了,大家都在情不自禁地鼓掌。」回憶起當天現場的狀況,「果果」的原型、人民日報社主持人果欣禹激動地說。
6月的一個下午,筆者在人民日報社的演播廳外見到了果欣禹。「我是人民日報第一個與AI技術結合的人,想想還挺神奇的。」提到參與製作虛擬主播時的種種細節,她自己也覺得很新鮮。
果欣禹告訴筆者,科大訊飛的技術人員利用一上午的時間,採集了她幾個小時的人像、音頻素材,她坦言,「還挺累的,過半個小時就要歇一下。」她回憶道。
錄製當天,她先後穿了紅色、藍色兩套西裝。為了方便後期「果果」人像的生成,頭髮還得梳得一絲不亂。果欣禹還說,那天讀的稿子不同尋常,類似於「今天」「鳥」「樹葉」「綠」等各種類型的文本。「當時讀的時候還覺得很複雜,但是技術老師讓我保持主播播報狀態,讀對讀準。」
等到「果果」正式亮相後,果欣禹的家人和朋友都覺得很像她。「不過她沒有我標誌性的大笑,比我端莊多了。」 果欣禹調侃說。
這一有趣的體驗背後,有著科大訊飛的多個技術「法寶」加持。科大訊飛項目經理邵俞鵬接受本報採訪時介紹說,多語種虛擬主播的製作利用了訊飛的語音合成、人臉識別、人臉建模、圖像合成、機器翻譯等多項人工智慧技術。目前,虛擬主播可以實現多語言的新聞自動播報,且支持文本到視頻的自動輸出,便捷地實現了從文本到視頻的轉換。
除了人民日報外,在過去的一年多裡,央視也不斷地推出虛擬主播,它們中很多都是基於家喻戶曉的「熟臉」進行製作的。
2018年5月2日,央視虛擬主持人「康曉輝」亮相屏幕,與央視記者江凱共同主持《直播長江》安徽篇。「粉紅牆上畫鳳凰,鳳凰畫在粉紅牆。」節目期間,「康曉輝」還用康輝老師的聲音說了這樣一段輕快的繞口令,向觀眾展示了自己高超的「專業實力」。
據了解,虛擬主持人「康曉輝」的外型複製央視主持人康輝,通過相芯科技的虛擬形象生成技術創建,並通過虛擬形象驅動技術實現。聲音則是通過科大訊飛旗下的訊飛智聲平臺的AI語音合成技術對康輝聲音進行合成模擬而成的。
是一款文化產品
人民日報數字傳播董事長徐濤對筆者說,「『果果』不是一個噱頭,我們希望它是一個能夠真正用得上的文化產品。」
徐濤向我們展示了「果果」日常是如何「工作」的:只見他在控制系統中輸入了一篇新聞稿,5分鐘後,一段「果果」的新聞播報視頻就由人工智慧系統自動生成了。徐濤介紹說,「果果」的運營團隊每晚將當天的新聞事件集萃文稿用這種方式生成5分鐘左右的視頻,並在微信公眾平臺定時發送,讓「果果」能每天準時和觀眾見面。
不僅在新聞節目中,虛擬主播也「走」上了網絡春晚的舞臺。在2019年的網絡春晚中,央視主持人朱迅、高博、龍洋、撒貝寧的孿生人工智慧主持人「朱小迅」、「高小博」、「龍小洋」和「小小撒」一一亮相。節目串場中,當名嘴撒貝寧掏出臺本,準備宣布下一環節時,「小小撒」搶先一步,說出了臺詞,惹得一旁撒貝寧開玩笑地問,「能讓我說一句嗎?」
場景將更多元
5月25日,果欣禹在貴陽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上和觀眾一同見證了「果果」的「誕生」。她告訴筆者,之前見到的預演的「果果」聲音和畫面還沒有完全對位,因此她當時特別緊張,手心都是汗。而當「果果」順利亮相、並能用多國語言自信地播報新聞時,果欣禹感慨道,她仿佛看到了一個優秀版的自己。
「現在常常有人在外面認出我,看來我的『同胞妹妹』比較出名。」不過,她也承認,現在的「果果」仍然有表情不夠豐富、聲音缺乏感情等問題,「希望隨著技術革新,她能越來越好,說不定有一天,我們倆能一塊主持節目。」
而徐濤並不滿足於此,他告訴筆者,未來的「果果」不僅要更加逼真,還要有更多的突破。「現在是第一代,以後我們還要打造站立播報新聞的虛擬主播形象,會有更多手勢和動作。」
在徐濤看來,5G時代的來臨讓研發虛擬主播變得十分必要,「我們實際上在為全國的新聞行業提供一個能夠增強生產效率的工具。」他解釋說,在5G時代,隨著網絡運行速度的大大提升,信息高速公路越來越寬,因此需要更多的優質內容。人工智慧技術的運用節省了視頻新聞製作所需的時間和成本,將極大地助力未來新聞行業的內容生產。
徐濤展望,「在未來,虛擬主播的使用場景將更多元化,在地鐵、機場等公共設施上的視頻信息播報中,也可能會有越來越多虛擬主播的身影。」
葉曉楠 史靜遠 楊 潔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07月26日 第 07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