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鯛魚苗和魚種的培育方法
2023-09-18 18:06:40 1
專利名稱:黑鯛魚苗和魚種的培育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海水水產養殖領域,是黑鯛魚苗和魚種的一種培育方法。
目前,供養殖的黑鯛魚苗多數是靠自然捕撈,優點是魚苗成長的適應性較強,不足之處是難以保證供苗數量,會給養殖者帶來不必要的損失和風險。
本發明的目的是,向社會提供黑鯛魚苗和魚種的培育方法,使海水土池中培育生長的黑鯛魚苗和魚種,與生長適應性較強的天然苗相一致。而海水土池培育的魚苗不受其自然條件的影響(無法抗拒災害例外),視其培育的面積定產量,可提供一定數量的魚苗和魚種。
上述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它將黑鯛魚苗和魚種的培育方法分設為魚苗的產生與培育,魚種的培育與生長兩階段,第一階段是非人工培育的黑鯛魚中挑選健壯活魚為親魚,親魚中的雌魚與雄魚比例為1∶2,移入室內的海水養殖池中,保持適宜的溫度。室內的上方採用黑色遮陽網遮光,以毛蚶肉,蟶肉為主餌料,並適時更換池水、增加氧氣,放養20天左右產卵,出膜成初孵仔魚,再培育40天為魚苗。魚苗先經海水水泥池培育,後經海水土池培育,再移至海水魚種塘內放養。
其優點是魚卵的產生、孵化成仔魚,魚苗和種魚的生長期易於人工調節,充分利用魚業資源,從而提高同類習性魚類的養殖水平。
現將黑鯛魚魚苗和魚種的培育方法及其特徵作如下描述黑鯛魚苗和魚種的培育方法分設為魚苗的產生與培育,魚種的培育與生長兩階段,第一階段為魚苗的產生與培育方法,其特徵是在沿海垂釣或捕撈海區中挑選健壯黑鯛活魚為親魚,親魚中的雌魚體重1500-3000克,雄魚500-700克,其體表鱗片完整性腺發育較好,雌雄親魚按1∶2比例,放入清淨的室內海水魚池中,水深約30釐米,放入親魚的同時將30PPM的高錳酸鉀經充分攪拌浸泡30分鐘,爾後開閥排水,水是邊排邊進的直至無高錳酸鉀色為止,接著關閉排水閥,將水位提高至1.5米,啟動水中的增氧器。室內海水魚池上方必須採用黑色遮陽網遮光。以毛蚶肉、蟶肉為主餌料,投放餌以親魚體重的8%-9%為宜;再根據人工吸汙時視殘餌量多少調節投入比例,每天吸汙一次,每天總的換水量達80%-100%。親魚在池內的海水中放養約20天,陸續開始產卵,產卵期長達20-25天,每天凌晨5時左右集卵,將集得的上浮受精卵計量後放入網箱內,網箱由80目尼龍篩絹製成,每隻尺寸為80×35×40釐米,每箱放卵約150毫升,採用網箱微流水孵化,孵化36個小時後用虹吸濾吸去孵化箱底的廢精液和死卵及雜物,孵化水溫16-25度,一般經24-40小時孵化出膜成初孵仔魚。
魚苗的培育期為40天,前期20天先在海水水泥池中培育,後20天在海水土池中培育。前期魚苗是將初孵仔魚撇入育苗池中,放養密度每立方米水體一萬尾。撇苗前兩天,育苗池中水位60釐米,培養成小球藻成淡綠色。放苗二天後,開始投餵用120目篩絹過濾出來的小個體輪蟲。輪蟲密度24小時控制在每毫升育苗水體10隻左右,育苗水體內的小球藻水色二十天內一直保持淡綠色,並進行輕微衝氣。培養第四天後,投餵輪蟲就不必過濾,每天需要吸汙一次,隔天換水50%,衝氣稍加大。第十三天開始投餵用80目篩絹過濾出來的橈足類,投餵三天後,也不必再過濾。可以直接投喂,投餵量以8小時內吃完為宜,適量補充半年蟲,一天投餵二次,培育二十天後移至室外海水土池中培育。
後期海水土池培育魚苗的方法海水土池在放苗前半個月,做好消毒清池工作,然後蓄水至80釐米,每畝土池施雞糞浸出液500公斤,隔三天再施一次,主要目的是培養橈足類。每畝放苗密度為12-15萬尾,以後每天下午3時觀察橈足類的數量,要求達到10毫升水體2隻,數量不足時,要及時補充冰凍橈足類,培育十天後,再投些鰻餌料。每天加水10釐米,作為土池滲漏及蒸發的補償。一直保持1米水深,逢大潮汛三天內每天換水50%。
魚種的培育魚種塘在放苗前十天,每畝施80公斤生石灰溶水後全塘潑灑,三天後進水至1米,進水時閘門應裝有40目過濾網袋筒,嚴防雜魚進入,魚苗用引捕法逐漸移入魚種塘,畝放養體長4釐米左右魚苗4500尾。每天上午投餌一次,用食臺觀察其攝食情況,一般能見到魚苗小數拖糞便為宜。餌料以新鮮小蝦為主,養殖二十天以後,可以直接投餵整條小魚餌料,投餌數量根據觀察而定,觀察方法是投餌二小時後,能否見到不同地點魚還在搶食,如果還在另星搶食,說明投餌基本足夠。另外,還可用垂釣法觀察,投餌二小時後,垂釣3-5尾,視其攝食情況。餌料品種最好隔三天更換一種,此階段魚種塘水深保持在1.8-2.2米之間。每大潮汛三天內換水每天在50%左右。魚種的生長可分置海水魚塘和海水網箱養殖。
防病後期魚苗、魚種培育期間,除換水時外,一般隔十天用1PPM含氯量達到32%漂白粉溶水全塘進行潑灑防治病害。
這種黑鯛魚苗和魚種的培育方法也適用於黃魚的培育,生長條件易於調節,對海水產養殖業有一定應用價值。
權利要求
1.黑鯛魚苗和魚種的培育方法,該方法分設為魚苗的產生與培育,魚種的培育與生長兩階段,其流程的特徵是挑選非人工培育的黑鯛親魚 室內海水池放養及產卵 室內海水池網箱微流水孵化 孵化出膜成初孵仔魚 仔魚培育為魚苗 魚苗首先在海水水泥池中培育再移至室外海水土池培育 海水魚種塘生石灰溶水後潑灑消毒 海水魚種塘魚苗培育為魚種 魚種的生長 分置海水魚塘和海水網箱養殖。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海水水產養殖領域,是黑鯛魚苗和魚種的一種培育方法。該方法分設為魚苗的產生與培育,魚種的培育與生長兩階段,特點是第一代非培育的黑鯛親魚先得從沿海垂釣中挑選,移入室內海水水泥池中培育,雌雄比例為1∶2,它們所產生的魚卵是在人工微流水條件下的室內網箱中孵化為初孵仔魚,仔魚種又分置為室內海水水泥池培育及室外海水土池培育。這種方法也適用於黃魚的培育,生長條件易於調節,對海水水產養殖業有一定應用價值。
文檔編號A01K61/00GK1364408SQ01101419
公開日2002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2001年1月10日 優先權日2001年1月10日
發明者汪首開 申請人:汪首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