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為什麼反感預製菜(但要讓消費者知道)
2023-09-18 13:24:10 2
大家為什麼反感預製菜?如果你在外賣平臺上點了一份餐,從下單到接到騎手的取餐電話僅僅用了十多分鐘,那你大概率是點了一份預製菜近兩年,預製菜發展迅速,已由速凍米麵等少數品類,拓展至酸菜魚、佛跳牆等多種菜品,有些只需簡單加熱幾分鐘即可食用不僅是外賣,甚至在餐廳堂食中也能看到預製菜的身影行業報告顯示,頭部連鎖餐飲企業中預製菜使用比例已經較高,如鄉村基、真功夫、吉野家、西貝等連鎖餐飲企業預製菜佔比高達80%以上,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於大家為什麼反感預製菜?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大家為什麼反感預製菜
如果你在外賣平臺上點了一份餐,從下單到接到騎手的取餐電話僅僅用了十多分鐘,那你大概率是點了一份預製菜。近兩年,預製菜發展迅速,已由速凍米麵等少數品類,拓展至酸菜魚、佛跳牆等多種菜品,有些只需簡單加熱幾分鐘即可食用。不僅是外賣,甚至在餐廳堂食中也能看到預製菜的身影。行業報告顯示,頭部連鎖餐飲企業中預製菜使用比例已經較高,如鄉村基、真功夫、吉野家、西貝等連鎖餐飲企業預製菜佔比高達80%以上。
如今,餐飲經營者將預製菜加熱後進行銷售的現象已經非常普遍。很多時候,消費者以為自己吃的是新鮮熱炒,但可能就是後廚把預製菜拿出來加熱了一下。可以說,雖然正規企業的預製菜在質量上有一定保證,且同樣可以飽腹,但銷售預製菜不應侵犯消費者知情權和選擇權。
一般而言,人們在飯店消費餐飲時,自然而然地會認為其所購買的餐品是廚師現做現炒,很少會想到在飯店所食用的美食也是現成的預製菜。消費者支付的價格中往往還含有一定的廚師烹飪技藝、操作成本,並體現出對廚師手藝的認可。而吃到口中的卻是加熱後的「罐頭」食品,可能很多人知道真相後都不會接受。可能在一些消費者看來,支付高價購買預製菜,倒不如在家煮方便麵或罐頭食品更方便實惠。尤其是一些消費者對飲食比較講究,追求特色美食,嚮往名廚名店招牌,甚至就是衝著廚師而來的,基本上不會選擇預製菜。
雖然有觀點認為標準化生產的預製菜更加安全衛生,但符合衛生安全標準並非犧牲消費者知情權和選擇權的擋箭牌。相反,預製菜的成本、添加劑使用情況、營養成分、營養價值等與廚師現做現炒的菜品有明顯差異。且有研究表明,預製菜在口味上可能不及新鮮菜餚,加之由於製作食材的因素,長期食用預製菜可能產生營養不良、發胖、增加慢性病風險等後果。
上述多種因素更說明了預製菜與現炒菜品有著本質區別,消費者不該被蒙在鼓裡。當然,這並非是說應全盤否定預製菜,其在一定程度上方便快捷、成本可控,也是其能迅速發展並佔領一定市場份額的關鍵。而是指,經營者提供預製菜時,理當盡到提示告知義務,讓消費者知情。哪怕有消費者不在乎是預製菜還是現炒菜,也應滿足其知情權,進而讓其有充分的選擇權。尤其是,當消費者自行按照說明書加熱的預製菜與飯店「廚師」加工的預製菜具有同樣食用效果時,更應讓其知情。因為,讓消費者花「現炒菜的高價」購買沒有廚師手藝、沒有煙火氣的預製菜,就涉嫌欺詐。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消費者有權根據商品或者服務的不同情況,要求經營者提供商品的價格、產地、生產者、用途、性能、規格、等級、主要成分、生產日期等情況。
長遠來看,相關部門有必要在促進預製菜行業健康發展與保護消費者權益方面找準平衡。一是建立預製菜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減少行業亂象,讓預製菜更加安全衛生健康。二是夯實經營者的提示告知義務。進而讓消費者既吃得健康如意,也吃得明明白白,而非成為冤大頭。 史洪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