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柴油機油道布置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9-18 11:39:45
專利名稱:一種新型柴油機油道布置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柴油機油道布置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柴油機的潤滑油通過潤滑油道對柴油機的各個部件進行潤滑,目前的潤滑凸輪軸的油道都是直接鑄造在缸蓋上的,鑄造難度大,廢品率高。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需要解決得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新型柴油機油道布置結構以達到能夠降低鑄造難度,減低廢品率的目的。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型柴油機油道布置結構;包括缸體,發動機制動閥,凸輪軸軸承蓋,連接搖臂軸與凸輪軸軸承蓋的螺栓和螺栓孔;所述的缸體內設有主油道,所述的凸輪軸軸承蓋上設有第一軸承蓋油道和第二軸承蓋油道,所述的第一軸承蓋油道與主油道連接,所述的螺栓孔包括第一螺栓孔,第二螺栓孔,第三螺栓孔;所述的第一軸承蓋油道通過第一螺栓孔油道與凸輪軸軸頸油道相通,所述的第一軸承蓋油道依次通過第二螺栓孔,第二軸承蓋油道,第三螺栓孔與凸輪軸軸頸油道連接。[0005] 所述的發動機制動閥上設有發動機制動閥油道,搖臂軸設有搖臂軸油道,第一軸承蓋油道通過發動機制動閥油道與搖臂軸油道連通,根據發動機制動需求對制動搖臂進行潤滑。 所述的第一螺栓孔,第二螺栓孔和第三螺栓孔均為"V"字形。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將油道鑄造在凸輪軸軸承蓋上和搖臂軸上,減少了缸蓋上的油道數量,降低了缸蓋的鑄造難度,減少了廢品率,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省了成本。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0009]
圖1為本實用新型剖視結構示意圖;[0010] 圖2為
圖1中第三螺栓孔處的剖視示意圖; 在
圖1-2中,1、主油道,2、第一軸承蓋油道,3、第一螺栓孔,4、第二螺栓孔,5、第三螺栓孔,6、發動機制動閥,7、凸輪軸軸頸油道。
具體實施方式如圖l-2所示,一種新型柴油機油道布置結構;包括缸體,凸輪軸軸承蓋,連接搖臂軸與凸輪軸軸承蓋的螺栓和螺栓孔;所述的缸體內設有主油道l,所述的凸輪軸軸承蓋上設有第一軸承蓋油道2和第二軸承蓋油道,所述的第一軸承蓋油道2與主油道1連接,所述的螺栓孔包括第一螺栓孔3,第二螺栓孔4,第三螺栓孔5 ;所述的第一軸承蓋油道2通過第一螺栓孔3與凸輪軸軸頸油道7相通,所述的第一軸承蓋油道2依次通過第二螺栓孔4,第二軸承蓋油道,第三螺栓孔5與凸輪軸軸頸油道7連接。 潤滑凸輪軸時,機油泵將潤滑油從主油道1進入到缸蓋上的油道內,然後流入第一軸承蓋油道2中,流入第一軸承蓋油道2中的潤滑油流入與第一軸承蓋油道2相通的進氣側的第一螺栓孔3中,然後通過第一螺栓孔3相通的凸輪軸軸頸油道7流到進氣側凸輪軸上,潤滑進氣側凸輪軸;第一軸承蓋油道2中的潤滑油還流到排氣側的第二螺栓孔4中,然後通過第二軸承蓋油道流到排氣側的第三螺栓孔5中,再通過排氣側的凸輪軸軸頸油道7流到排氣側凸輪軸上,潤滑排氣側凸輪軸。 發動機制動閥6上設有發動機制動閥油道,搖臂軸上設有搖臂軸油道,第一軸承蓋油道通過發動機制動閥油道與搖臂軸油道連通,根據發動機制動需求對制動搖臂進行潤滑。 第一螺栓孔3,第二螺栓孔4和第三螺栓孔5均為"V"字形,當螺栓上到螺栓孔內時,螺栓孔和螺栓之間具有間隙,輪滑液可以通過。
權利要求一種新型柴油機油道布置結構;包括缸體,凸輪軸軸承蓋,連接搖臂軸與凸輪軸軸承蓋的螺栓和螺栓孔;所述的缸體內設有主油道(1),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凸輪軸軸承蓋上設有第一軸承蓋油道(2)和第二軸承蓋油道,所述的第一軸承蓋油道(2)與主油道(1)連接,所述的螺栓孔包括第一螺栓孔(3),第二螺栓孔(4),第三螺栓孔(5);所述的第一軸承蓋油道(2)通過第一螺栓孔(3)與凸輪軸軸頸油道(7)相通,所述的第一軸承蓋油道(2)依次通過第二螺栓孔(4),第二軸承蓋油道,第三螺栓孔(5)與凸輪軸軸頸油道(7)連接。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柴油機油道布置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發動機制動閥(6)上設有發動機制動閥油道,搖臂軸設有搖臂軸油道,第一軸承蓋油道(2)通過發動機制動閥油道與搖臂軸油道連通。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新型柴油機油道布置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一螺栓孔(3),第二螺栓孔(4)和第三螺栓孔(5)均為"V"字形。
專利摘要一種新型柴油機油道布置結構;包括缸體,發動機制動閥,凸輪軸軸承蓋,連接搖臂軸與凸輪軸軸承蓋的螺栓和螺栓孔;所述的缸體內設有主油道,所述的凸輪軸軸承蓋上設有第一軸承蓋油道和第二軸承蓋油道,所述的第一軸承蓋油道與主油道連接,所述的螺栓孔包括第一螺栓孔,第二螺栓孔,第三螺栓孔;所述的第一軸承蓋油道通過第一螺栓孔油道與凸輪軸軸頸油道相通,所述的第一軸承蓋油道依次通過第二螺栓孔,第二軸承蓋油道,第三螺栓孔與凸輪軸軸頸油道連接。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將油道鑄造在凸輪軸軸承蓋上和搖臂軸上,減少了缸蓋上的油道數量,降低了缸蓋的鑄造難度,減少了廢品率,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省了成本。
文檔編號F01M9/10GK201521324SQ200920187690
公開日2010年7月7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21日 優先權日2009年9月21日
發明者李芹, 甘雲強, 田 浩 申請人: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