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鑽防噴閥的製作方法
2023-09-15 22:37:20 3
專利名稱:隨鑽防噴閥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石油、天然氣鑽探施工工具,一種用於鑽井過程中防止地層流體和鑽井液從鑽具內逆向流動的專用隨鑽防噴裝置。
背景技術:
在石油鑽井作業過程中,當地層流體壓力大於鑽井液柱壓力,或井筒環空的鑽井液密度大於管內鑽井液的密度時,都會產生液柱壓差,導致井內流體通過鑽頭水眼進入管內並從井口返噴出來,它不僅直接汙染操作人員和工作面,極易形成鑽屑沉積卡鑽和井壁垮塌事故,如果發生失控井噴事故,其損失是巨大的。因此,解決鑽井液在井內的逆流和防噴問題,是保證鑽井安全和清潔生產的必要條件。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是針對目前現場存在的井噴和逆流問題,提供的一種專用隨鑽防噴控制工具。該工具直接安裝在鑽柱的下部,在正常循環鑽井液時液流推動閥自動開啟,當停止循環時閥在復位彈簧作用下自動關閉逆流通道,從而實現防噴目的。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隨鑽防噴閥外殼體是由上接頭體和主體接頭通過絲扣連接而成,在主體接頭內部臺階上安裝有閥體支架,閥體支架內部裝有閥體復位彈簧,彈簧上部的閥體在彈簧推力的作用下,自動關閉流體逆流通道。另外,在上接頭內部還安裝有測斜儀座,用來承擔測量儀器的居中和坐定。
當使用時,只要將隨鑽防噴閥通過上下絲扣連接到鑽鋌與鑽頭之間,從而組成具有防噴控制作用的鑽具系統。在鑽井作業時,防噴閥體在液流的推動下自動開啟,實施正常鑽井液循環作業;當停止循環時,防噴閥體在復位彈簧的作用下自動上行關閉,阻斷鑽井液的逆流通道。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隨鑽防噴閥既可有效的防止因液柱壓差形成的井口返噴泥漿的工具,同時又是一種能預防地層高壓流體通進入並內造成井噴的管內防噴器。對實現安全生產,減少人員與環境汙染,避免噴泥漿造成的鑽井液浪費,提高生產效率和效益都具有重要意義。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上部絲扣,2.上接頭,3.測斜儀座,4.密封圈,5.閥座,6.閥體,7.復位彈簧,8.閥體支架,9.主體接頭,10.下部絲扣具體實施方式
在圖中,上接頭(2)主體接頭(9)通過絲扣連接構成工具外殼體;測斜儀座(3)用絲扣固定在上接頭(2)的內部,閥座(5)外部裝有密封圈(4),並採用絲扣固定在上接頭(2)的底部;閥體支架(8)安裝在主體接頭(9)的內部臺階上,復位彈簧(7)下部安裝在閥體支架(8)的內臺階上,上部支撐閥體(6)與閥座(5)相閉合,形成逆流控制系統。使用時,只要將工具上部絲扣(1)與鑽鋌連接,將工具的下部絲扣(10)與鑽頭連接,即形成了具有防噴功能的鑽井管柱結構。
當進行鑽井施工作業時,流經鑽杆、鑽鋌的鑽井液通過測斜儀座(3)的孔道進入工具,並在流體液柱壓力的作用下推動閥體(6)下行,同時壓縮彈簧(7)使循環通道自動打開,鑽井液進入主體接頭(9)後,通過閥體支架(8)的外流道到達鑽頭,實施水力噴射鑽井。每次接單根停泵和開泵循環時,閥體(6)都會自動重複以上動作。
當需要鑽井測斜時,將測斜儀從井口投入或電纜下人鑽具內,當測斜儀到達測斜儀座(3)時,儀器會自動坐在測斜儀座(3)的中心錐孔上,即可實施測量工作。由於測斜儀座(3)安裝在閥體(6)與閥座(5)的上部,所以在測量時不會影響隨鑽防噴閥的正常工作。
權利要求1.一種用於鑽井過程中的鑽具,隨鑽防噴閥,它是由上接頭(2)主體接頭(9)通過絲扣連接構成工具外殼體;閥座(5)外部裝有密封圈(4),並採用絲扣固定在上接頭(2)的底部;閥體支架(8)安裝在主體接頭(9)的內部臺階上,復位彈簧(7)下部安裝在閥體支架(8)的內臺階上,上部支撐閥體(6)與閥座(5)相閉合,形成逆流控制系統。使用時,只要將工具上部絲扣(1)與鑽鋌連接,將工具的下部絲扣(10)與鑽頭連接,即形成了具有防噴功能的鑽井管柱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隨鑽防噴閥,其特徵是上接頭(2)的內部安裝有測斜儀座(3),測斜儀座(3)的中心錐孔直接承載測斜儀器,中心錐孔周圍設有多個通孔,用於循環鑽井液時的通道。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用於石油、天然氣鑽井過程中,預防地層高壓流體及鑽井液在鑽具內噴出的專用隨鑽防噴裝置。工具由上接頭體和主體接頭通過絲扣連接構成防噴閥的外殼體,在主體接頭內部安裝有防噴閥體總成,並與上接頭底部的閥座相閉合,實現鑽具內通道的正通逆閉工作狀態。使用時,只要將隨鑽防噴閥連接在井下鑽頭與鑽柱之間即可。當循環泥漿時,閥體在液流的推動下自動下行打開,循環通道正常開通;當停止循環時,閥體在復位彈簧的作用下自動上行關閉,阻斷泥漿的逆流通道,有效的防止地層高壓流體及液柱壓差造成的鑽井液在鑽具內噴出問題。另外,在上接頭內部還安裝有測斜儀座,用來承擔測量儀器的居中和坐定。
文檔編號E21B17/02GK2761834SQ200420098520
公開日2006年3月1日 申請日期2004年11月24日 優先權日2004年11月24日
發明者董洪生, 董雷 申請人:董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