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充電底座、流動檢測池的手持式微量溶解氧分析儀的製作方法
2023-09-16 06:52:05 1
專利名稱:具有充電底座、流動檢測池的手持式微量溶解氧分析儀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微量溶解氧分析儀,尤其是一種便於攜帶、操作簡單、測量快速準確的具有充電底座、流動檢測池的手持式微量溶解氧分析儀。
背景技術:
目前,對於液體中溶解氧的檢測已應用於環境保護、飲品生產(飲料、啤酒)及防腐控制等多個技術領域,常用的檢測方法是使用溶解氧電化學傳感器及二次儀表等設備進行檢測。溶解氧電化學傳感器有多種,覆膜式溶解氧電化學傳感器是其中一種,其結構是設有圓柱形殼體,殼體內設有圓形氧測量電極、參考電極及電解質等,殼體的前端有膜壓帽,透氧膜覆在氧測量電極上且固定在壓帽的中心孔處,圓形氧測量電極的直徑略小於中心孔直徑。與氧測量電極及參考電極相接的電極防水接線端子固定在殼體後端,通過電纜線與二次儀表相連。每次檢測時,均需將溶解氧電化學傳感器的前端(氧測量電極)插入被測液體中,液體中的氧氣通過透氧膜滲透到測量電極表面並進行電化學反應,形成與氧氣濃度成正比的電流或電壓信號,經二次儀表處理後,顯示出液體中的溶解氧濃度。現有檢測設備存在著操作複雜、檢測速度慢、檢測精度低等問題,尤其不適用於測量微量溶解氧,無法避免環境氧的滲透對測量的影響。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便於攜帶、操作簡單、測量快速準確的具有充電底座、流動檢測池的手持式微量溶解氧分析儀。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具有充電底座、流動檢測池的手持式微量溶解氧分析儀,設有底盤,在底盤上固定有充電底座及流動檢測池,手持式二次儀表置於充電底座上且兩者之間有充電電極;所述流動檢測池內有圓柱形池腔,流動檢測池側壁上端、下端分別設有與池腔相通的液體出口、液體入口,所述液體入口是通過導管與池腔相通,所述池腔內置有覆膜式溶解氧電化學傳感器,池腔內壁與覆膜式溶解氧電化學傳感器之間有間隙,覆膜式溶解氧電化學傳感器的下端是膜壓帽,覆有透氧膜的氧測量電極固定在膜壓帽的中心孔處,覆膜式溶解氧電化學傳感器上端通過電極壓帽固定在流動檢測池上,覆膜式溶解氧電化學傳感器上端的電極防水接線端子通過電纜線與二次儀表相接;在所述膜壓帽的下表面上還設有徑嚮導流槽,膜壓帽下方的導管與覆膜式溶解氧電化學傳感器同軸且與膜壓帽的下表面垂直。所述的徑嚮導流槽的寬度與氧測量電極的直徑相等且與導管的直徑比為3 :1。所述池腔的底部有以導管為中心向上突起的噴嘴平臺,所述噴嘴平臺與氧測量電極之間的間距小於1mm。所述手持式二次儀表與流動檢測池的側面固定連接為一體,在手持式二次儀表的另一側面前端鉸接有L形提手,L形提手豎直後,其底面與流動檢測池的底面共面。本實用新型所設置的流動檢測池不僅解決了每次檢測均需將電化學傳感器前端
3插入被測液體所存在的操作複雜問題,更主要的是可實現對微量溶解氧的檢測,流動檢測池的全密封流路避免了環境氧滲透對測量的影響;所設置的徑嚮導流槽、噴嘴平臺,均可使從導管進入池腔的被測液體中的氧氣充分通過透氧膜,直接衝向氧測量電極,既便於快速測量(可在開機數秒內完成測量),又可衝掉測量前粘附在電極表面的氣泡,提高檢測精度; 被測流體從池腔底部流入頂部流出,便於排空池腔內部氣體,避免池腔內存有死體積,亦可迅速釋放流體中或流體流入過程中所產生的氣泡,可進一步提高檢測精度和快速測量;測量結束後二次儀表置於充電底座上,充電底座自動向二次儀表內設置的充電電池充電,充電後自動關閉。具有便於攜帶、操作簡單、測量快速準確等優點。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充電底座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溶解氧電化學傳感器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外形立體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側視圖。圖6、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使用狀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3、4、5所示設有底盤1,在底盤1上固定有充電底座2及流動檢測池3,流動檢測池3可採用雅克利做原料,因其透明度好,可直觀被測液體在測試過程中的狀態。與現有技術相同的手持式二次儀表4 置於充電底座2上,手持二次儀表4上有充電電池及充電端子,充電底座上2帶有充電電極 5 (簧片),手持二次儀表4的充電端子與充電電極5接觸,即手持式二次儀表4與充電底座 2之間有充電電極5。為了方便觀測儀表顯示屏,手持式儀表可傾斜設置(傾斜於水平面)並通過螺絲等連接件與流動檢測池3固定為一體,檢測時與充電底座2脫離而單獨使用。如圖6、7所示在手持式二次儀表4的側面前端鉸接有L形提手18,L形提手豎直後,其底面與流動檢測池的底面共面。即方便提拿、攜帶,亦可作為支架使用,使連為一體的手持式二次儀表4與流動檢測池3均平穩地放置在桌面上進行檢測,無需操作人員長時間手持著儀表,可降低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在充電底座2上有充電指示燈17,以顯示整個充電過程, 充電時指示燈17亮,充電完成且自動關閉後,指示燈17滅。在流動檢測池3內有圓柱形池腔6,流動檢測池3側壁上端、下端分別設有與池腔6相通的液體出口 7、液體入口 8,所述液體入口 8是通過導管9與池腔6相通的,池腔6內置有覆膜式溶解氧電化學傳感器10,池腔6內壁與覆膜式溶解氧電化學傳感器10之間有間隙,覆膜式溶解氧電化學傳感器10的下端是膜壓帽11,覆有透氧膜的氧量電極12固定在膜壓帽11的中心孔處,覆膜式溶解氧電化學傳感器10上端通過電極壓帽13固定在流動檢測池3上,覆膜式溶解氧電化學傳感器 10上端的電極防水接線端子14通過電纜線與二次儀表4相接;在壓帽11的下表面上還設有徑向槽,即徑嚮導流槽15,壓帽11下方的導管9與覆膜式溶解氧電化學傳感器10同軸且與膜壓帽11的下表面垂直。無需要求圓柱形池腔6軸向的傾斜角度,可以豎直或傾斜設置 (豎直的池腔更易於加工)。為了保證流入池腔6的被測液體均與氧測量電極12充分接觸,徑嚮導流槽15的寬度與圓形氧測量電極12的直徑相等且與導管9的直徑比為3 :1。如在池腔6的底部加工一個以導管9為中心向上突起的噴嘴平臺16,噴嘴平臺16與氧測量電極 12平行,其間的間距小於1mm,則可快速精確測量。工作過程將兩個耐壓PU透明管通過不鏽鋼卡套密封接頭分別與液體出口 7、液體入口 8相接,檢測時,將耐壓PU透明管的另一端插入被測液體導管中。開機後,被測液體從液體入口 8進入,通過導管9進入池腔6的底部,並沿徑嚮導流槽15流動後,通過池腔6內壁與覆膜式溶解氧電化學傳感器10之間的間隙,從液體出口 7流出。被測液體沿徑嚮導流槽15流動時,其中的氧氣(溶解氧)充分通過透氧膜,直接衝向氧測量電極,即可在開機數秒內完成測量,又可衝掉粘附在電極表面的氣泡,提高檢測精度;被測流體從池腔底部流入頂部流出,便於排空池腔內部氣體,避免池腔內存有死體積, 亦可迅速釋放流體中或流體流入過程中所產生的氣泡(氣泡能從出口逸出),可進一步提高檢測精度。
權利要求1.一種具有充電底座、流動檢測池的手持式微量溶解氧分析儀,其特徵在於設有底盤(1),在底盤(1)上固定有充電底座(2 )及流動檢測池(3 ),手持式二次儀表(4 )置於充電底座(2)上且兩者之間有充電電極(5);所述流動檢測池(3)內有圓柱形池腔(6),流動檢測池(3)側壁上端、下端分別設有與池腔(6)相通的液體出口(7)、液體入口(8),所述液體入口(8)是通過導管(9)與池腔(6)相通,所述池腔(6)內置有覆膜式溶解氧電化學傳感器(10),池腔(6)內壁與覆膜式溶解氧電化學傳感器(10)之間有間隙,覆膜式溶解氧電化學傳感器(10)的下端是膜壓帽(11),覆有透氧膜的氧測量電極(12)固定在膜壓帽(11)的中心孔處,覆膜式溶解氧電化學傳感器(10 )上端通過電極壓帽(13 )固定在流動檢測池(3 ) 上,覆膜式溶解氧電化學傳感器(10)上端的電極防水接線端子(14)通過電纜線與二次儀表(4)相接;在所述壓帽(11)的下表面上還設有徑嚮導流槽(15),膜壓帽(11)下方的導管 (9)與覆膜式溶解氧電化學傳感器(10)同軸且與膜壓帽(11)的下表面垂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充電底座、流動檢測池的手持式微量溶解氧分析儀,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徑嚮導流槽(15)的寬度與氧測量電極(12)的直徑相等且與導管(9)的直徑比為3 :1。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充電底座、流動檢測池的手持式微量溶解氧分析儀, 其特徵在於所述池腔(6)的底部有以導管(9)為中心向上突起的噴嘴平臺(16),所述噴嘴平臺(16)與氧測量電極(13)之間的間距小於1mm。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充電底座、流動檢測池的手持式微量溶解氧分析儀,其特徵在於所述手持式二次儀表(4)傾斜於水平面與流動檢測池(3)的側面固定連接為一體,在手持式二次儀表(4)的另一側面前端鉸接有L形提手(18),L形提手(18)豎直後,其底面(19)與流動檢測池(3)的底面共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具有充電底座、流動檢測池的手持式微量溶解氧分析儀,設有底盤,在底盤上固定有充電底座及流動檢測池,手持式二次儀表置於充電底座上,流動檢測池內有圓柱形池腔,流動檢測池側壁上端、下端分別設有與池腔相通的液體出口、液體入口,液體入口是通過導管與池腔相通;池腔內置有覆膜式溶解氧電化學傳感器,兩者之間留有間隙,傳感器的下端是膜壓帽,氧測量電極固定在膜壓帽的中心孔處,傳感器上端通過電極壓帽固定在流動檢測池上,傳感器上端的電極防水接線端子通過電纜線與二次儀表相接;在膜壓帽的下表面上還設有徑嚮導流槽,膜壓帽下方的導管與傳感器同軸且與膜壓帽的下表面垂直。
文檔編號G01N27/26GK202256244SQ20112033731
公開日2012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9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9日
發明者於中一 申請人:大連賽恩儀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