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杆粉碎、除茬機的製作方法
2023-09-18 05:50:55 1
專利名稱:玉米秸杆粉碎、除茬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田間作業的玉米秸杆粉碎、除茬機。
目前雖有大型的玉米秸杆粉碎機,但其結構複雜笨重,不適宜於小塊分散地塊的田間作業。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使用小四輪拖拉機作動力的用于田間作業的小型玉米秸杆粉碎、除茬機。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L形機架上安裝有兩個齒輪箱,齒輪箱前端連接前支架,機架的前叉上裝有滾筒,機架的後部兩側分別安裝有後輪架,後輪架上裝有後輪。
前支架的中部安裝有吊鼻,並有立柱與機架的前叉相連接,前支架前端有前軸底板,前軸底板上通過前軸支架裝有前軸,前軸上安裝有離合器和前軸帶輪、動力帶輪,前軸支架上還連接有離合器撥杆架並在其上裝有離合器撥杆。
齒輪箱上下箱面均安裝有軸承,立軸安裝在上下軸承內,立軸在箱體內的一段上裝有立軸錐齒輪,穿過箱底後自上而下裝有粉碎刀和切茬刀。後軸兩端分別穿過齒輪箱側面上的軸承進入箱體內連接後軸錐齒輪,後軸錐齒輪與立軸錐齒輪嚙合,後軸中間安裝有後軸帶輪,後軸帶輪通過皮帶與前軸帶輪相連。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積極效果1)具有秸杆粉碎和除茬兩個功能,從而實現了秸杆還田和淨地的良好效果;2)採用小四輪拖拉機帶動,適於小塊分散地塊田間作業,機動靈活、節省動力。3)粉碎除茬效率高,據初步試驗每小時可實現玉米秸杆粉碎除茬淨地3畝。
以下結合附圖作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左(側)視圖本實用新型結構上可分為機架、滾筒、前支架及動力傳遞機構和粉碎刀、切茬刀。
機架11為L形,由型鋼(槽鋼或角鋼)焊接成,機架上安裝有兩個齒輪箱12,齒輪箱可由鐵板焊成。機架的前叉上裝有滾筒10。機架的後部兩側分別安裝有後輪架21,後輪架21上裝有後輪22,後輪架21為三角形,高低可調整。
前支架8後端與齒輪箱12前端外角相連,中部安裝有吊鼻9,並有立柱與機架11的前叉相連接,前端有前軸底板1。前軸底板1兩端焊有耳鼻可與小四輪拖拉機相連接。還焊有前軸支架2並通過其安裝前軸6,前軸6上安裝有離合器3和前軸帶輪5、動力帶輪7,前軸支架上還連接有離合器撥杆架並在其上裝有離合器撥杆4。
齒輪箱2上下箱面安裝有軸承,立軸13安裝在上下軸承內,立軸13在箱體內的一段上裝有立軸錐齒輪14,穿過箱底後自上而下裝有粉碎刀19和切茬刀20。齒輪箱12內盛放齒輪油,油麵應高於齒輪。粉碎刀19由十字形刀架和4個刀組成。切茬刀20為一單刀兩面刃,中間與立軸固定。後軸1 6兩端分別穿過齒輪箱12側面上的軸承進入箱體內連接後軸錐齒輪15,後軸錐齒輪15與立軸錐齒輪14嚙合。後軸中間安裝有後軸帶輪17,後軸帶輪17通過皮帶18與前軸帶輪5相連。
動力傳遞路線為由拖拉機帶輪→動力帶輪7→離合器3→前軸6→前軸帶輪5→後軸帶輪17→後軸錐齒輪15→立軸錐齒輪14→粉碎刀19、切茬刀20。
工作原理在拖拉機的牽引下,滾筒向前滾動從而壓倒玉米秸杆,同時由拖拉機傳遞的動力通過帶輪、錐齒輪傳給立軸,立軸轉動帶動粉碎刀不斷將倒下的玉米秸杆切碎,切茬刀則不斷地將地面上的玉米茬切掉,從而完成玉米秸杆田間粉碎並除茬淨地的田間作業。
權利要求一種玉米秸杆粉碎、除茬機,其特徵在於L形機架(11)上安裝有兩個齒輪箱(12),齒輪箱(12)前端連接前支架(8),機架(11)的前叉上裝有滾筒(10),機架(11)的後部兩側分別安裝有後輪架(21),後輪架(21)上裝有後輪(22);前支架(8)的中部安裝有吊鼻(9),並有立柱與機架(11)的前叉相連接,前支架前端有前軸底板(1),前軸底板(1)上通過前軸支架(2)裝有前軸(6),前軸(6)上安裝有離合器(3)和前軸帶輪(5)、動力帶輪(7),前軸支架上還連接有離合器撥杆架並在其上裝有離合器撥杆(4);齒輪箱(12)上下箱面均安裝有軸承,立軸(13)安裝在上下軸承內,立軸(13)在箱體內的一段上裝有立軸錐齒輪(14),穿過箱底後自上而下裝有粉碎刀(19)和切茬刀(20);後軸(16)兩端分別穿過齒輪箱(12)側面上的軸承進入箱體內連接後軸錐齒輪(15),後軸錐齒輪(15)與立軸錐齒輪(14)嚙合,後軸中間安裝有後軸帶輪(17),後軸帶輪(17)通過皮帶(18)與前軸帶輪(5)相連。
專利摘要一種用于田間作業的玉米秸杆粉碎、除茬機,其主要特徵是L形機架上安裝有兩個齒輪箱,機架的前叉上裝有滾筒,後部裝有後輪架及後輪。前支架後端與齒輪箱前端相連,中間有吊鼻並有立柱與機架前叉相連接,前端有前軸底板並裝有前軸。動力經皮帶輪、齒輪傳給立軸,帶動粉碎刀、切茬刀旋轉,完成秸杆粉碎和除茬作業。本實用新型採用小四輪拖拉機牽引,適於小塊分散地塊田間作業,能夠實現秸杆還田和淨地的理想效果。
文檔編號A01D82/00GK2247934SQ962033
公開日1997年2月26日 申請日期1996年1月22日 優先權日1996年1月22日
發明者李玉清, 孔令彬 申請人:李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