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置卡固定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9-17 22:03:50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插置卡固定裝置,特別是一種可節省空間的插置卡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Dual-Inline-Memory-Modules,即雙列直插式存儲模塊。這是在奔騰CPU推出後出現的新型內存條,DIMM提供了64位的數據通道,因此它在奔騰主板上可以單條使用。它有168條引腳,故稱為168線內存條。它要比SIMM插槽要長一些,並且它也支持新型的168線EDO-DRAM存儲器。適用DIMM的內存晶片的工作電壓一般為3.3V(使用EDORAM內存晶片的168線內存條除外),適用於SIMM的內存晶片的工作電壓一般為5V(使用EDORAM或FBRAM內存晶片),二者不能混合使用
傳統DIMM Socket以兩側卡榫來固定DIMM,當插上DIMM時,以兩側卡榫做固定;取出DIMM時,需同時向外施力於卡榫。當施力過當時造成卡榫斷裂後,將無法固定DIMM,導致與DIMM Socket接觸不良。在對電路板上元器件的布局時,卡榫兩側需預留組件限高區域,無法擺放高度較高的組件。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節省空間的插置卡固定裝置。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插置卡固定裝置,其用於固定一插置卡,且所述插置卡插置於一電路板上的插槽內;且所述插置卡固定裝置包括:
彈性套筒,其裝設於電路板上;
定位件,其包括帽體、限位槽與柱芯,所述限位槽與插置卡的側緣插接定位,所述柱芯的端部插入至彈性套筒內,且在插入定位後,帽體抵持於插置卡的頂部,彈性套筒緊固於柱芯外。
特別地,所述彈性套筒上設有一個、兩個或多個伸縮縫。
特別地,所述插置卡為DIMM卡,所述插槽為DIMM插槽。
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插置卡固定裝置通過定位件與彈性套筒的組合以固定插置卡,定位件的安裝與拆卸方向可沿垂直於電路板的方向進行,無需佔用彈性套筒兩側的區域,從而達至節省空間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插置卡固定裝置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插置卡固定裝置的立體組合示意圖。
圖3為圖2於一視角方向的剖示圖。
圖4為圖2於另一視角方向的剖示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4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插置卡固定裝置,其用於固定一插置卡10,且所述插置卡10插置於一電路板20上的插槽30內;且所述插置卡固定裝置包括:
彈性套筒40,其裝設於電路板20上;
定位件50,其包括帽體51、限位槽52與柱芯53,所述限位槽52與插置卡10的側緣插接定位,所述柱芯53的端部插入至彈性套筒40內,且在插入定位後,帽體51抵持於插置卡10的頂部,彈性套筒40緊固於柱芯53外。
於本實施例中,所述彈性套筒40上設有一個、兩個或多個伸縮縫41。可根據彈性要求設置伸縮縫41的數量。此外,也可通過彈性膨脹材料實現彈性套筒40的彈性變形。
於本實施例中,所述插置卡10為DIMM卡,所述插槽30為DIMM插槽。但本申請不局限於DIMM卡的固定,也可用於其他卡,例如PCI卡等。
安裝固定DIMM卡時,將定位件50插入彈性套筒40,直至帽體51抵持於插置卡10的頂部,彈性套筒40在插入定位件50後,受力撐開,並緊固於柱芯53外,從而使定位件50連同DIMM卡相對固定;拆卸DIMM卡時,從彈性套筒40內將定位件50拔出,插置卡10的側緣與限位槽52脫離,插置卡10的頂部不受帽體51抵持,插置卡10處於解除固定狀態,可從插槽30內取出。
本實用新型插置卡固定裝置通過定位件50與彈性套筒40的組合以固定插置卡10,定位件50的安裝與拆卸方向可沿垂直於電路板20的方向進行,無需佔用彈性套筒40兩側的區域,從而達至節省空間的目的。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範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應以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