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光光敏二極體的製作方法
2023-09-18 03:20:55 3
專利名稱:藍光光敏二極體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光敏控制技術領域,尤其是指藍光光敏二極體。
背景技術:
光敏二極體又稱光電二極體,是一種入射光通過透光板照射在管芯,通過設置在二極體管芯的光敏面當有光照射時,二極體管芯的PN結附近受光子的轟擊,會使少數載流子的濃度大大提高,在反向電壓作用下,反向飽和漏電流大大增加,形成光電流,該光電流隨入射光強度的變化而相應變化。光電流通過負載時,在電阻兩端將得到隨人射光變化的電壓信號;光敏二極體就是這樣完成將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的轉換。 通常情況下,光敏二極體的二極體管芯的光敏面對一般的可見光敏感度程度較好,能迅速的將光信號轉化成電信號。但在一些對藍光感應的特殊場合,光敏二極體的二極體管芯的光敏面對藍光的感應能力較弱,不能靈敏的將藍光轉化成電信號。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在於針對目前光敏二極體對藍光的感應能力較弱的問題,而提供解決以上問題的藍光光敏二極體。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藍光光敏二極體,所述藍光光敏二極體,包括管殼及封裝在管殼一端的光敏管管芯,所述光敏管管芯連接設置到管殼外的引腳,所述管殼的另一端設置光線投射光敏管管芯的透光板,透光板設置黃色或/和紅色螢光材質。其中所述透光板為黃色或/和紅色螢光材質填充的透光板。其中所述透光板塗設黃色或/和紅色螢光材質層。其中所述黃色和紅色螢光材質的重量比為1: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本實用新型的藍光光敏二極體,包括管殼及封裝在管殼一端的光敏管管芯,光敏管管芯連接設置到管殼外的引腳,管殼的另一端設置光線投射光敏管管芯的透光板,透光板設置黃色或/和紅色螢光材質;使用本實用新型的藍光光敏二極體在藍色光源的環境中時,光線通過設置黃色或/和紅色螢光材質的透光板時,藍光激發螢光材質出相應的黃光、紅光、或黃色和紅色混合組成材質的橘黃色光,光敏二極體的二極體管芯的光敏面對黃光、紅光、橘黃色光對光的感應能力很強,因此可以敏捷將其轉化成電信號,形成對藍光敏感的藍光發光二極體。
圖I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I剖面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剖面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闡述實施例I,如圖I所不,一種藍光光敏二極體,包括管殼I及封裝在管殼I 一端的光敏管管芯2,光敏管管芯2連接設置到管殼I外的引腳21,管殼I的另一端設置光線投射光敏管管芯2的透光板3,透光板3設置塗設螢光材質4層,螢光粉的顏色為黃色或紅色,也可以設置成黃色和紅色按一定質量比組成的橘黃色的螢光層,作為較佳的實施例,黃色和紅色螢光材質4的重量比為I :1的效果較佳,螢光材質4層可以塗設在透光板3的外層,也可以塗設在透光板3的內層,本實施例中,將螢光材質4層塗設在透光板3的內層。實施例2,如圖2所示,與實施例I的結構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於,透光板3為黃色或紅色螢光材質4填充的透光板3,也可以為由黃色和紅色螢光材質4混合形成的橘黃色螢光材質4填充的透光板3,黃色和紅色螢光材質4的重量比為I :1是效果較佳。 以上所述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例,並非來限制本實用新型實施範圍,故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的構造、特徵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應包 括於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範圍內。
權利要求1.藍光光敏二極體,所述藍光光敏二極體,其特徵在於,包括管殼(I)及封裝在管殼(I)一端的光敏管管芯(2),所述光敏管管芯(2)連接設置到管殼(I)外的引腳(21),所述管殼(I)的另一端設置光線投射光敏管管芯(2)的透光板(3),透光板(3)設置黃色或/和紅色螢光材質(4)。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藍光光敏二極體,其特徵在於,所述透光板(3)為黃色或/和紅色螢光材質(4)填充的透光板(3)。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藍光光敏二極體,其特徵在於,所述透光板(3)塗設黃色或/和紅色螢光材質(4)層。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藍光光敏二極體,其特徵在於,所述黃色和紅色螢光材質(4)的重量比為I :1。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光敏控制技術領域,尤其是指藍光光敏二極體;本實用新型的藍光光敏二極體,包括管殼及封裝在管殼一端的光敏管管芯,光敏管管芯連接設置到管殼外的引腳,管殼的另一端設置光線投射光敏管管芯的透光板,透光板設置黃色或/和紅色螢光材質;使用本實用新型的藍光光敏二極體在藍色光源的環境中時,光線通過設置黃色或/和紅色螢光材質的透光板時,藍光激發螢光材質出相應的黃光、紅光、或黃色和紅色混合組成材質的橘黃色光,光敏二級管的二極體管芯的光敏面對黃光、紅光、橘黃色光對光的感應能力很強,因此可以敏捷將其轉化成電信號,形成對藍光敏感的藍光發光二極體。
文檔編號H01L31/102GK202503016SQ201120531609
公開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16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16日
發明者宋佳城, 李威, 陳宇弘 申請人:廣東朗視光電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