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光伏板柔性支架固定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9-17 14:33:35

本實用新型涉及太陽能光伏板安裝領域,更具體的說,它涉及一種太陽能光伏板柔性支架固定結構。
背景技術:
光伏發電是根據光生伏特效應原理,利用太陽電池將太陽光能直接轉化為電能。不論是獨立使用還是併網發電,光伏發電系統主要由太陽電池板(組件)、控制器和逆變器三大部分組成,它們主要由電子元器件構成,但不涉及機械部件,所以,光伏發電設備極為精煉,可靠穩定壽命長、安裝維護簡便。
現有的太陽能光伏發電已經被應用到各個領域,包括在屋頂、沙漠、水上等各個場合都有應用。然而,在各個領域的應用,都會涉及到光伏板的安裝問題,由於環境不一樣,光伏板的安裝要求也不一樣。在一些安裝面不平整的地方,光伏板的安裝尤其受限,是現有技術中對於光伏板安裝的一大難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太陽能光伏板柔性支架固定結構,其便於光伏板在不平整地方的安裝。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太陽能光伏板柔性支架固定結構,包括排列設置的鋼索繩、架設在鋼索繩上的太陽能電池板以及用於連接鋼索繩與太陽能電池板的卡箍組件。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光伏板能夠通過鋼索繩安裝在一些不平整的地方,只需要將鋼索繩的兩端固定住即可,不受底面平整度的影響,而鋼索繩與太陽能電池板之間通過卡箍組件連接,其結構簡單,方便拆裝。
較佳的,所述卡箍組件包括一側鉸接的合頁板,兩合頁板均設置有半圓形的凹槽且合頁板蓋合之後兩半圓形的凹槽形成供鋼索繩穿過的穿孔,所述合頁板相對於鉸接側的另一側通過鎖扣連接,且所述合頁板與太陽能電池板之間通過卡合組件連接。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方便將鋼索繩安裝穿過穿孔,從而方便鋼索繩的固定。
較佳的,所述卡合組件包括固定連接於太陽能電池板底部的U型板以及固定於合頁板上的L型的連接板,所述U型板與所述太陽能電池板的底面之間形成與所述連接板卡合的矩形孔。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方便太陽能電池板與卡合組件的連接。
較佳的,所述鎖扣包括固定在連接板側面的鎖舌、轉動連接在合頁板下側面的鎖體、固定在鎖體上的提手以及與提手轉動連接的鎖環,所述鎖環能夠通過轉動與所述鎖舌扣合。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鎖扣即能夠起到固定鋼索繩的作用,還能夠起到固定太陽能電池板的作用,其結構作用性大。
較佳的,所述合頁板上至少設置有兩個連接板。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不僅能夠在一塊太陽能電池板上通過兩個U型板與合頁板連接,提高太陽能電池板與合頁板的連接穩定性;還能夠將兩塊相鄰的太陽能電池板通過一個合頁板進行連接,使得兩個太陽能電池板的連接性更好。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相比於現有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實用新型方便安裝;2.本實用新型安裝的穩定性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柔性支架的整體結構圖;
圖2為圖1的A部放大圖;
圖3為圖1的B部放大圖;
圖4為卡箍組件的結構圖。
圖中:1、鋼索繩;2、太陽能電池板;3、卡箍組件;4、U型板;5、矩形孔;6、合頁板;7、連接板;8、鎖扣;9、凹槽;10、豎向板;11、橫向板;12、鎖舌;13、鎖體;14、提手;15、鎖環。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
如附圖1所示,一種太陽能光伏板柔性支架固定結構,包括成排排列的鋼索繩1、架設在兩相鄰鋼索繩1上的太陽能電池板2以及固定連接鋼索繩1和太陽能電池板2的卡箍組件3。
如附圖2和附圖3所示,為了連接太陽能電池板2和卡箍組件3,在太陽能電池板2底面相對的位置上各固定連接兩個U型板4,U型板4的開口端固定連接在太陽能電池板2底面側框上,U型板4與太陽能電池板2的底面形成一個封閉的矩形孔5。
結合附圖4進一步說明卡箍組件3的結構,卡箍組件3包括合頁板6、L型的連接板7和鎖扣8。合頁板6為兩塊鉸接的鋼板,兩鋼板接合面各開設有一個半圓形的凹槽9,凹槽9的半徑與鋼索繩1的半徑相同,兩個凹槽9相對分布,鋼板扣合時可形成剛好容納鋼索繩1的圓形穿孔。L型連接板7固定連接在合頁板6的上表面,包括垂直於合頁板6上表面的豎向板10和與豎向板10垂直的橫向板11,橫向板11的自由端與合頁板6相對於鉸接端的另一端齊平。結合圖3,L型連接板7與U型板4正好卡合。
如附圖4所示,鎖扣8包括固定在連接板7側面的鎖舌12、轉動連接在合頁板6下側鋼板側面的鎖體13、固定在鎖體13上的提手14以及與提手14轉動連接的鎖環15。鎖環15能夠通過轉動卡住鎖舌12,使得整個鎖扣8緊閉,從而緊密連接鋼索繩1和太陽能電池板2。
該太陽能光伏板柔性支架固定結構的安裝方式如下:通過L型連接板7與U型板4將相鄰的兩個太陽能電池板2連接好後,將鋼索繩1套在凹槽8內,閉合合頁板6,提起提手14,將鎖環15卡住鎖舌12,閉合提手14,使得鎖環15緊緊卡住鎖舌12,從而使得整個卡箍組件3將太陽能電池板2和鋼索繩1緊密連接。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並不僅局限於上述實施例,凡屬於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