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剪切裝置製造方法
2023-09-18 00:11:55 2
標籤剪切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一種標籤剪切裝置。第一、第二齒輪嚙合,第二、第三齒輪嚙合,第一、第二錐齒輪嚙合,第二齒輪與第一錐齒輪同軸安裝,第三齒輪與槽輪撥杆同軸安裝,槽輪與第一滾筒同軸安裝,第二錐齒輪的軸與連杆的一端固接,另一端與刀片一端的長槽構成移動副,刀片的另一端與機架形成剪刀口,槽輪撥杆與槽輪構成槽輪機構;第一、第二滾筒垂直安裝在機架背板上形成摩擦滾動,標籤捲筒與三根張緊杆均垂直安裝在機架背板上,從標籤捲筒出來的標籤經三根張緊杆後垂直進入第一滾筒與第二滾筒之間的縫隙,然後進入剪切工位切斷。曲柄搖杆機構實現標籤的連續性剪切,採用槽輪機構實現標籤的間歇性供給。本發明傳動精度高、結構簡單、運動穩定性好。
【專利說明】標籤剪切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剪切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標籤剪切裝置。
技術背景
[0002]在生產過程中,對商品進行貼標籤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在某些行業中已經有了專用的標籤粘貼機構,但是對於大多數產品通用的標籤粘貼機構還沒有實現。我國很多小型企業多採用人工粘貼標籤的方式,效率低並且標籤粘貼的質量比較差,甚至由於標籤的粘貼會影響到產品的質量。因此,開發一種簡單且實用的標籤剪切裝置非常必要。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標籤剪切裝置,它能夠實現標籤的連續化剪切,具有結構簡單工作可靠,同時能夠與貼標籤的其他機械結構形成良好的配合。
[0004]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本發明包括第一齒輪、第二齒輪、第三齒輪、第一圓錐齒輪、第二圓錐齒輪、連杆、刀片、槽輪撥杆、槽輪、機架、標籤捲筒、三根張緊杆、第一滾筒、第二滾筒和機架背板;其中:
第一齒輪與第二齒輪嚙合,第二齒輪與第三齒輪嚙合,第一錐齒輪與第二錐齒輪嚙合,第二齒輪與第一錐齒輪同軸安裝,第三齒輪與槽輪撥杆同軸安裝,槽輪與第一滾筒同軸安裝,第二錐齒輪的軸與連杆的一端固接;連杆的另一端與刀片一端的長槽構成移動副,刀片的另一端與機架構成轉動副,且形成間歇性開合的剪刀口,槽輪撥杆與槽輪構成槽輪機構;第一滾筒與第二滾筒垂直安裝在機架背板上,第一滾筒與第二滾筒的軸線與底面平行,第一滾筒與第二滾筒摩擦滾動配合,標籤捲筒與三根張緊杆均垂直安裝在機架背板上,從標籤捲筒出來的標籤經三根張緊杆後垂直進入第一滾筒與第二滾筒之間的縫隙,然後進入剪切工位切斷。
[0005]本發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採用了圓柱齒輪和圓錐齒輪以及槽輪機構實現傳動,傳動精度高。
[0006]2、本發明能夠實現標籤的間歇性供給和切斷,滿足流水線生產的需求。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圖1是本發明的機架背板前側的結構示意圖。
[0008]圖2是本發明的機架背板後側的結構示意圖。
[0009]圖3是本發明的俯視圖。
[0010]圖中:1、第一齒輪,2、第一圓錐齒輪,3、第二圓錐齒輪,4、刀片,5、第二齒輪,6、第三齒輪,7、槽輪,8、槽輪撥杆,9、機架,10、連杆,11、標籤捲筒,12、三根張緊杆,13、第一滾筒,14、第二滾筒,15、機架背板。
【具體實施方式】[0011]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0012]如圖1、圖2、圖3所示,本發明包括第一齒輪1、第二齒輪5、第三齒輪6、第一圓錐齒輪2、第二圓錐齒輪3、連杆10、刀片4、槽輪撥杆8、槽輪7、機架9、標籤捲筒11、三根張緊杆12、第一滾筒13、第二滾筒14和機架背板15 ;其中:
第一齒輪I與第二齒輪5嚙合,第二齒輪5與第三齒輪6嚙合,第一錐齒輪2與第二錐齒輪3嚙合,第二齒輪5與第一錐齒輪2同軸安裝,第三齒輪6與槽輪撥杆8同軸安裝,槽輪7與第一滾筒13同軸安裝,第二錐齒輪3的軸與連杆10的一端固接。連杆10的另一端與刀片4 一端的長槽構成移動副,刀片4的另一端與機架9構成轉動副,且形成間歇性開合的剪刀口,槽輪撥杆8與槽輪7構成槽輪機構。第一滾筒13與第二滾筒14垂直安裝在機架背板15上,第一滾筒13與第二滾筒14的軸線與底面平行,第一滾筒13與第二滾筒14摩擦滾動配合,標籤捲筒11與三根張緊杆12均垂直安裝在機架背板15上,從標籤捲筒11出來的標籤經三根張緊杆12後垂直進入第一滾筒13與第二滾筒14之間的縫隙,然後進入剪切工位切斷。
[0013]本發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如圖1、圖3所示,標籤的間歇性剪斷運動:第一齒輪I為動力源,通過與其嚙合的第二齒輪5,將動力傳給第一圓錐齒輪2,第一圓錐齒輪2通過與其嚙合的第二圓錐齒輪3,將動力傳給連杆10,連杆10連續轉動,連杆10的另一端與刀片4 一端的長槽構成滑動副,從而帶動刀片4擺動,刀片4與機架9配合形成間歇性開合的剪刀口,實現對進入剪刀口的標籤間歇性剪斷。
[0014]如圖2、圖3所示,標籤的間歇性供給運動:標籤捲筒11上纏繞著帶狀標籤,通過三個張緊杆12,把標籤帶傳輸到第一滾筒13和第二滾筒14之間。第一滾筒13和第二滾筒14摩擦配合將標籤帶送至剪刀口剪斷。第一滾筒13是主動滾筒,它與同軸的槽輪7配合。槽輪機構7帶動第一滾筒13實現間歇轉動,從而實現將標籤間歇性送入剪切工位。
【權利要求】
1.一種標籤剪切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第一齒輪(I)、第二齒輪(5)、第三齒輪(6)、第一圓錐齒輪⑵、第二圓錐齒輪(3)、連杆(10)、刀片(4)、槽輪撥杆⑶、槽輪(7)、機架(9)、標籤捲筒(11)、三根張緊杆(12)、第一滾筒(13)、第二滾筒(14)和機架背板(15);其中:第一齒輪(I)與第二齒輪(5)哨合,第二齒輪(5)與第三齒輪(6)哨合,第一錐齒輪(2)與第二錐齒輪(3)嚙合,第二齒輪(5)與第一錐齒輪(2)同軸安裝,第三齒輪(6)與槽輪撥杆⑶同軸安裝,槽輪(7)與第一滾筒(13)同軸安裝,第二錐齒輪(3)的軸與連杆(10)的一端固接;連杆(10)的另一端與刀片(4) 一端的長槽構成移動副,刀片(4)的另一端與機架(9)構成轉動副,且形成間歇性開合的剪刀口,槽輪撥杆(8)與槽輪(7)構成槽輪機構;第一滾筒(13)與第二滾筒(14)垂直安裝在機架背板(15)上,第一滾筒(13)與第二滾筒 (14)的軸線與底面平行,第一滾筒(13)與第二滾筒(14)摩擦滾動配合,標籤捲筒(11)與三根張緊杆(12)均垂直安裝在機架背板(15)上,從標籤捲筒(11)出來的標籤經三根張緊杆(12)後垂直進入第一滾筒(13)與第二滾筒(14)之間的縫隙,然後進入剪切工位切斷。
【文檔編號】F16H37/12GK103742617SQ201310494088
【公開日】2014年4月23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2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21日
【發明者】楊文珍, 李曉濤, 盧曉青, 袁國宏, 吳新麗, 陳文華 申請人:浙江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