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配電線路耐張塔高壓相導線線圈取能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9-17 17:50:30 1

本實用新型涉及配電線路領域,尤其涉及配電線路設備的供能裝置,具體是指一種配電線路耐張塔高壓相導線線圈取能裝置。
背景技術:
6-35kV配電線路直接面向用戶,線路的穩定運行對整個電網來說十分重要。近年來,為了響應智能電網的號召,配電線路負載設備、在線監測裝置不斷加大投入安裝,一些高性能、高自動化、高計算速度的負載設備功耗也變得越來越大。使得負載設備的供電問題越來越受關注。
配電線路不同於高壓線路,線路杆塔高度不高,結構尺寸相對較小。對於現有的配網線路負載設備,大多採用經濟性較好的太陽能板和取能線圈供電。太陽能板受配網線路杆塔結構尺寸的影響無法安裝較多數量的太陽能板。取能輸出不能保證大負載設備的穩定運行。
取能線圈一般設計成開啟式方便線路安裝,安裝在室外時容易受天氣影響,出現鐵芯生鏽的現象,鐵芯生鏽會影響磁通量,最終影響取能效率。另外,受線路電流及自身取能效率的影響,單個取能線圈的輸出有限,在設備功耗較大時不能保證負載設備的穩定運行。
取能線圈安裝在架空裸導線部分,在大風天氣下,線圈與裸導線之間會相互摩擦。長此以往,不僅會破壞線圈的絕緣層,也會對架空裸導線造成損傷。嚴重情況下會發生線路短路接地故障和斷線故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配電線路耐張塔高壓相導線線圈取能裝置,能夠在取能的同時,能夠防止線圈和裸導線受到損壞。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配電線路耐張塔高壓相導線線圈取能裝置,包括絕緣管套、絕緣導線、環氧管、取能線圈、懸掛部分、整流模塊和濾波模塊;
環氧管套在絕緣導線外,絕緣導線用來代替原耐張塔上的架空裸線,取能線圈套在環氧管外,絕緣管套套在取能線圈外,絕緣管套兩端通過環板密封,在絕緣管套下端連設有導線引出口,取能線圈的輸出導線依次與整流模塊和濾波模塊連接;
懸掛部分包括固定在絕緣管套上端的支架、安裝在支架上的吊環、下端可拆卸式連接在吊環上的絕緣子,在絕緣子上端設有用來與耐張塔連接的轉夾環。
所述轉夾環包括「S」形卡環,在卡環上端螺紋連接有頂絲,在卡環下端鉸接有一塊「L」形的轉板,所述轉板下端與絕緣子固定連接。
還包括蓄電池,濾波模塊通過導線與蓄電池連接。
在絕緣管套下端開設有多個散熱孔。
取能線圈外徑小於絕緣管套內徑10mm以上。
所述取能線圈具有兩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線圈被固定在由絕緣管套、環氧管和環板圍成的環形空腔中,能夠防止線圈受到雨水的影響;懸掛部分不僅可以方便人們安裝取能裝置,還能夠防止線圈在大風中搖擺,進而避免線圈受損;散熱孔方便讓線圈散熱;取能線圈外徑小於絕緣管套內徑10mm以上,這樣使得取能線圈與絕緣管套之間具有間隙,保證絕緣管套內凝結的水珠能夠從間隙中流下,避免水珠與取能線圈相接觸而導致取能線圈生鏽;兩個取能線圈可以增大取能效率。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各電氣件之間的連接關係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關於取能線圈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關於絕緣管套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關於懸掛部分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安裝到線纜上後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取能線圈101、導線102、緊固環103、氧管104、絕緣管套201、散熱孔202、導線引出口203、環板204、螺絲205、支架206、連接板207、吊環208、絕緣子301、卡環302、頂絲303、絕緣導線304、並溝線夾305、轉板306。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到5所示:一種配電線路耐張塔高壓相導線線圈取能裝置,包括絕緣管套201、絕緣導線304、環氧管104、取能線圈101、懸掛部分、整流模塊和濾波模塊;
環氧管104套在絕緣導線304外,絕緣導線304用來代替原耐張塔上的架空裸線,取能線圈101套在環氧管104外,絕緣管套201套在取能線圈101外,取能線圈101兩端通過緊固環103固定,絕緣管套201兩端通過環板204密封,在絕緣管套201下端連設有導線引出口203,取能線圈101的輸出導線依次與整流模塊和濾波模塊連接;
懸掛部分包括固定在絕緣管套201上端的支架206、安裝在支架206上的吊環208、下端可拆卸式連接在吊環208上的絕緣子301,在絕緣子301上端設有用來與耐張塔連接的轉夾環。
所述轉夾環包括「S」形卡環302,在卡環302上端螺紋連接有頂絲303,在卡環302下端鉸接有一塊「L」形的轉板306,所述轉板306下端與絕緣子301固定連接。
還包括蓄電池,濾波模塊通過導線與蓄電池連接。
在絕緣管套201下端開設有多個散熱孔202。
取能線圈101外徑小於絕緣管套201內徑10mm以上。
所述取能線圈101具有兩個。兩個取能線圈101分別經過整流模塊後並聯輸入到濾波模塊中,取能線圈101為電流互感器,功流比為0.38,可以耐受1s的衝擊電流幅值為31kA。2w的喚醒電流為20A,最大工作電流為1000A,最大輸出功率為45w。
本實用新型在安裝時,如圖5所示,首先將卡環302卡入到耐張塔橫擔絕緣子301上,旋緊頂絲303,在卡環302與耐張塔固定,在將絕緣子301安裝到轉板306上,隨後將原耐張塔上的並溝線夾鬆開,將架空裸線替換為絕緣導線304,隨後將絕緣管套201、環氧管104和取能線圈101安裝到絕緣導線304上,鎖緊並溝線夾305,然後將吊環208連接到絕緣子301下端;最後由導線引出口203將取能線圈101的導線102牽出依次與整流模塊和濾波模塊連接,電能通過整理和濾波後最終輸入到蓄電池或負載中;在優選實施方式中,可以在濾波模塊和負載之間依次連接上DC/DC模塊和防反模塊,蓄電池通過升壓模塊與負載並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