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油井用上液蓄酸池的製作方法
2023-09-18 10:56:40 2
本實用新型涉及油氣井開採作業用地面輔助裝置,具體說涉及一種油井用上液蓄酸池。
背景技術:
近幾年在低滲透區塊開發過程中,由於注水水質問題造成油層及炮眼附近結垢及雜質顆粒堵塞嚴重,目前,酸化解堵是一種解除油層汙染的重要方法。
目前通常使用的蓄酸池還用於衝砂、洗井、鑽銑等其他作業,現場實施時,極易造成鐵池內砂、鏽及汙油多,不易衝洗,如果酸化再用此池子,顆粒雜質易造成酸化效果差,並形成新的堵塞。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了一種易清洗,有效提高酸化效果的上液蓄酸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油井用上液蓄酸池,包括本體,所述本體內腔中還設置有隔板,該隔板將本體內腔分隔成放液腔與上液腔,所述放液腔與上液腔之間通過設置在隔板底部的精濾孔相互連通,所述放液腔內部還設置有放液管及斜板,該斜板一端與本體側壁連接,該斜板另一端位於本體1底面精濾孔處,從而形成一傾斜的斜面。
所述上液腔內設置有柱狀的上液筒。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上液筒底端設置有通孔。
所述通孔內設置有濾網。
所述上液筒內設置有上液管線插頭,該上液管線插頭為上端開口的中空管。
所述上液腔內還設置有刻度計。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通過設置斜板,使酸液雜質更加容易衝洗,防止影響酸化效果;同時,通過隔板、精濾孔、上液筒、刻度計的聯合設置,有效防止了雜質的汙染,提高了酸化效果,使得酸化作業更方便、更高效。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油井用上液蓄酸池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有關本實用新型的詳細說明及技術內容,配合附圖說明如下,然而附圖僅提供參考與說明之用,並非用來對本發明加以限制。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油井用上液蓄酸池,包括本體1,本體1內腔中還設置有隔板3,該隔板3將本體1內腔分隔成放液腔9與上液腔10,放液腔9與上液腔10之間通過設置在隔板3底部的精濾孔7相互連通,放液腔9內部還設置有放液管8及斜板2,該斜板2一端與本體1側壁連接,該斜板2另一端位於本體1底面精濾孔7處,從而形成一傾斜的斜面,使酸液易衝洗,雜質不易滯留在放液腔9底部。在一優選實施例中,放液管8為雙通式放液管。
上液腔10內設置有柱狀的上液筒4。上液筒4底端設置有通孔11。通孔11內設置有濾網,以進一步過濾酸液,防止雜質的引入。
上液筒4內還設置有上液管線插頭6,該上液管線插頭6為上端開口的中空管。現場施工時,上液管線插頭6連接泵車上水管線至水泥泵車。上液腔10內還設置有刻度計5,可全程跟蹤蓄酸池內液量變化。
現場酸化作業時,提前將上液蓄酸池清理後吊至施工現場,分別位於泵車及拉酸罐車兩側,其中放液管8靠近拉酸罐車,上液筒4靠近泵車一側;酸化施工時,將拉酸罐車放酸軟管線與放液管8軟連接放液,酸液經放液管8流至放液腔9內,酸液從斜板2左側高位置經斜板作用流至斜板2底部;之後,經過隔板3底部的精濾孔7流至右側上液腔10,上液管線插頭6連接泵車上水管線至水泥泵車。同時,酸液可以通過設置在上液筒4底部的濾網進行二次過濾,並經由上液管線插頭6、泵車上水管線進入泵車,之後泵注至井筒,最終進入地層,實現酸化作業。刻度計5可實時外顯蓄酸池內液體情況及泵注速度,防止施工人員以往需靠近酸液池造成的化學毒害。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範圍,其他運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精神的等效變化,均應俱屬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