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讀後感作文300字
2023-09-14 22:53:30 4
篇一:讀《孔乙己》有感
我昨天讀了《吶喊》裡的《孔乙己》。
裡面講了魯迅先生在十二歲起就在魯鎮的酒店的格局當夥計,來喝酒的有一人最特殊,那就是孔乙己。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窮的人都短衫,站著喝酒。富的人都在店面隔壁的房子喝酒,穿著長衫)。孔乙己是別人給他起的外號,說話總是之乎者也,逗得人們哈哈大笑。
後來孔乙己可能因為偷了東西,被別人打斷了兩腿。再到後來也沒有見到他。
讀了這篇文章,我有些氣憤,還有些憐憫孔乙己。他雖然好吃懶做,但是他非常愛孩子,鄰居的孩子來了,他便給他們茴香豆吃,可以看出孔乙已很善良。文中描寫的孔乙己是幽默、好吃懶做、善良的。後來說他也許死了我的心情也很沉重,就像老師說的一樣:人會受生活的影響。孔乙己就是這樣,因為生活去偷竊,才會被打斷腿。
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
篇二:讀《孔乙己》有感
結束魯迅先生的《孔乙己》一文的教學後,頗有感受,課餘得些體會,筆錄如下,敬請各位老師斧正。
孔乙己者,不知何許人也。旁人常議,乃知其幼時天資聰慧,遂拜師於私塾,潛心苦讀四書五經,以求功名。然功名未得,卻迂腐之至。常以聖賢居之,不思營生,當婚未娶,孤寂一生,至死孑然。悲哉!
與之謀面,乃半百之人,天命定也。其生活窘迫,瀕臨絕境。常食不裹腹,衣不敝體,為求溫飽,時有偷竊之舉而遭毆打,乃至遍體鱗傷,加之秉性不改,所謂舊傷未愈又添新傷。為解憂悶,常獨飲於鹹亨酒店,飲罷,仰天長嘆,留下之乎者也之語,飄然而返。長此以往,人已不人,鬼未為鬼,終不知所終。其命之苦、其終之悲,令人痛之。故父斥玩兒、妻婦相夫,皆以此為戒。嗟乎!典制止毒莫如此也,世人之愚焉有情乎?
然,餘觀孔乙己之境遇,豈不事出有緣哉?語曰:凡事因內外之因而變,外因者有相輔之效,而內因則具錘音之功。此理世人皆知也。而孔乙己怨天尤人、自甘頹廢,真所謂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願世人明其理、衡其力、定其位、肩其責、平其心,不履孔乙己之覆轍矣。
篇三:讀《孔乙己》有感
《孔乙己》是魯迅先生收錄在小說集《吶喊》中的一篇小說,這篇小說寫出了清朝末年的一位書生的事。
一位名叫孔乙己的書生,他沒有進鄉試,別的書生穿的長袍是十分潔淨整齊的,唯獨他的長袍破破爛爛,像是許多年沒有洗和補一樣。孔乙己雖也識字,但不是秀才,滿口「之乎者也……」之類的話。後來因偷丁舉人家的書打折了腿,可他卻自欺欺人地說:「跌斷。跌斷。再說了,竊書不算偷!!!」
讀了這一篇小說,我的心頭一顫,清朝的科舉制度怎麼有這麼大的威力,能把一個勤苦勞作的樸實的老百姓逼上絕路。孔乙己這樣的人,就是社會的末路徒,更是舊社會人民的一個縮影。那時的社會,天空是黑暗的,染黑了人們的心靈,。如今想來,我真正體會到了自己生活的時代是多麼美好!同時我想:人不能低頭,不能讓科舉制度阻礙了人們前進的步伐!
篇四:讀《孔乙己》有感
在魯迅先生的小說裡孔乙己讓我的印象最是深刻,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魯迅先生十二歲時在魯鎮的一家酒館裡管酒。孔乙己是店裡的常客,為人很逗。因沒有進學,為人抄抄書,可他好吃懶做,不到幾天便將別人的書紙筆硯帶走了。吃酒的人只當他是笑柄。
可他卻從不拖欠酒錢,在一月內一定還清。在中秋前幾天老闆忽然說:「 孔乙己已經很久沒來了,他還欠我十九個錢呢。」後來吃酒的人說他偷了丁舉人的東西打了大半夜,把腳打折了。
中秋過後,孔乙己用手走來了,要碗酒吃。吃完酒又在眾人的譏笑中走在手上走了。此後在沒見過他。
魯迅先生所關注的不僅是孔乙己遭到的迫害和不幸,他更重視的是人們對孔乙己的不幸的態度與反應。這裡的人扮演的便是「 看客」,把孔乙己的遭遇當作場「 戲」。孔乙己不在了,想他也只能是「 看客」茶餘飯後的笑料而已,一笑而過,可有可無。
篇五:讀《孔乙己》有感
讀了《孔乙己》這篇文章後,我非常同情他,非常可憐他。他是封建科舉的犧牲品,也是個下層的讀書人,沒有進學,也不會營生,生活愈來愈窮,幾乎過上了討飯的生活,幸而寫得一手好字,能為人家抄抄書,換一口飯吃。但因為好吃懶做,幾次連叫他抄書的人也沒有了,故只好做一些偷雞摸狗的事情,遭到挨打,打斷了腿。
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站著喝酒」表明孔乙己已經非常的貧困,和「短衣幫」一樣,「穿長衫」能說明他是個讀書人,是他的身份的象徵。從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錢,更加表明了孔乙己是個誠實又迂腐的人。穿著一件破長衫又不肯洗,仗著自己讀過書,在鹹亨酒店裡總是說一些眾人都聽不懂的話,來說明自己書讀得多、讀得廣,有些人卻嘲笑他:「你臉上又添上新傷疤了。」使孔乙己非常尷尬,一副窘樣。
我覺得我們不要像孔乙己那樣死讀書,讀書的目的非常功利,為了面子,為了考取功名,為了升官發財,迂腐無知,麻木不仁。讀書的真正目的是為了提高我們的文化素質和人文修養,正如高爾基所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