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的地下工程防水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9-15 16:39:30 3
本實用新型涉及地下施工領域,特別是一種新型的地下工程防水結構。
背景技術:
隧道及地下工程滲漏水是長期以來困擾專家們的一個頭痛問題,也是當前地下工程建築中突出的質量通病和亟待深入解決的課題。目前礦山法隧道複合式襯砌的地下工程多採用防水卷材加無紡土工布的防水結構,防水卷材一般為高分子防水片材,如各種類型的塑料板、橡膠板等。
歸納起來,地下工程複合式襯砌防水施工中採用防水板+無紡土工布的複合防水結構有如下的缺陷:
1.本身的材質不能和砼密貼,難滿足堵水的要求,安設時的衝擊,背面突出物等易將防水板扎破,導致漏水;
2.要求防水面平順整齊,如遇壁面砼有較大空洞和凹凸場合,二次襯砌擠壓防水板受拉伸,易使防水板斷裂破壞;
3.板與板間的接合部,是防水板的薄弱環節,對施工精度要求高,稍有不慎,會導致整個防水體系失效。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新型的地下工程防水結構,為了消除複合防水卷材在複合式襯砌地下工程中的缺陷,尋求新的防水結構方案替代老舊的複合防水卷材防水方案,新的丙烯酸噴膜防水結構應對施工環境無特殊要求、適應性廣、質量均勻、耐久性好、施工快速方便、整體性好等優點。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達到上述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的地下工程防水結構,包括了複合土工襯墊、熱熔壓蓋、金屬墊圈、射釘和丙烯酸鹽噴膜防水層,複合土工襯墊覆蓋於噴射混凝土表面,熱熔壓蓋固定於複合土工襯墊的表面,通過射釘固定將複合土工襯墊固定於噴射混凝土表面,金屬墊圈設置於射釘與熱熔壓蓋之間,丙烯酸鹽噴膜防水層噴射覆蓋於熱熔壓蓋。
其中,複合土工襯墊由兩層土工織物中間設一層土工膜複合而成的不透水材料,其單位面積質量大於300g/m2。
其中,熱熔壓蓋為低密度聚乙烯高溫注塑熱熔圓形壓蓋。
其中,熱熔壓蓋設置密度為平均拱頂點3~4個/m2,邊點2~3個/m2,呈梅花形排列,並左右上下成行固定。
優選的,丙烯酸鹽噴膜防水層厚度為2-3mm,搭接寬度不小於100mm。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通過對隧道丙烯酸鹽噴膜防水結構組成的研究,在保證防水質量、經濟性及可實施性的前提下,提出最優的防水結構方案,通過研究,由複合土工襯墊與丙烯酸鹽噴膜防水層組成的隧道複合防水結構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
2.經過合理設計的地下工程防水結構,通過工程實例實際營運效果看,該新技術的引入的噴膜防水結構的防水效果、整體性、施工的技術難度和速度、材料的利用率等均優於防水板與無紡土工布的複合防水結構。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主要部件符號說明:
1:複合土工襯墊,2:熱熔壓蓋,3:射釘,4:金屬墊圈,5:丙烯酸鹽噴膜防水層,6:噴射混凝土,7:隧道基礎巖石。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新型的地下工程防水結構包括了複合土工襯墊1、熱熔壓蓋2、金屬墊圈4、射釘3和丙烯酸鹽噴膜防水層5,複合土工襯墊1覆蓋於噴射混凝土6表面,熱熔壓蓋2固定於複合土工襯墊1的表面,通過射釘3固定將複合土工襯墊1固定於噴射混凝土6表面,金屬墊圈4設置於射釘3與熱熔壓蓋2之間,丙烯酸鹽噴膜防水層5噴射覆蓋於熱熔壓蓋2。
複合土工襯墊1由兩層土工織物中間設一層土工膜複合而成的不透水材料,其單位面積質量大於300g/m2,熱熔壓蓋2為低密度聚乙烯高溫注塑熱熔圓形壓蓋,設置密度為平均拱頂點3~4個/m2,邊點2~3個/m2,呈梅花形排列,並左右上下成行固定。
其具體實施過程如下:
噴射混凝土6基面清理:噴膜前基層表面宜平整、潔淨,外露的錨桿頭、鋼筋頭等突出物應予以清除。
複合土工襯墊1安裝:從上至下鋪設,接縫搭接寬度不應小於50mm,採用射釘3將複合土工襯墊1固定在基面上,射釘3與複合土工襯墊1之間設置熱熔壓蓋2及金屬墊圈4。
丙烯酸鹽噴膜作業:作業開始前應檢查基層平整、複合土工襯墊1鋪設及作業段環境狀況等,噴膜應均勻且厚度不小於2mm,搭接寬度不小於100mm,局部厚度不足時應進行修補,作業完畢後對設備進行清理和維護。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範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