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尾門工裝基座的製作方法
2023-09-15 01:02:05 3

本實用新型涉及工裝夾具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尾門工裝基座。
背景技術:
目前汽車尾門裝配過程中,為了很好的固定汽車尾門的內板、上外板、上外板和下外板,使之易於人或機器人裝配,需要為尾門的各部件設計各種可行的定位輔具及夾具。一款輔具設計是否合理、安裝是否方便,直接影響到生產節拍及裝配質量的好壞。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尾門工裝基座,能夠使尾門部件定位準確,方便尾門裝配,減少返修,提高生產效率,提高尾門總成與車身裝配的面差和間隙合格率,提高了定位單元的定位穩定性和一致性。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尾門工裝基座,包括工裝基座板,所述工裝基座板的左右兩端分別設置有三坐標測量定位球,工裝基座板上從左至右依次有擾流板工裝支撐板、上外板工裝支撐板和下外板工裝支撐板,擾流板工裝支撐板、上外板工裝支撐板和下外板工裝支撐板的數量均為兩個並在工裝基座板前後兩端對稱設置;所述擾流板工裝支撐板、上外板工裝支撐板和下外板工裝支撐板的頂面上均設置有工裝X向定位面和工裝YZ向定位柱;所述工裝基座板上設置有紅外加熱管,所述紅外加熱管的安裝位置與尾門各部件的粘接位置適配;所述工裝基座板上還設有內板定位裝置,內板定位裝置包括定位支撐塊和定位銷;還包括兩個內板仿形支撐塊,所述內板仿形支撐塊設置在兩個擾流板工裝支撐板之間;所述工裝基座板的右端設有限位塊,工裝基座板的前端設有紅外加熱管電源,紅外加熱管與紅外加熱管電源電連接。
優選的,內板定位裝置包括X向定位裝置、Y向定位裝置和Z向定位裝置。
優選的,所述紅外加熱管包括擾流板區域膠水紅外加熱管、上外板上部膠水紅外加熱管、下外板牌照區域膠水紅外加熱管、上外板與下外板粘接區域膠水紅外加熱管、下外板與內板粘接區域膠水紅外加熱管。
優選的,所述工裝基座板上還設有紅外加熱管控制器,所述紅外加熱管與紅外加熱管控制器電連接。
優選的,所述工裝基座板右端設有內板門鎖區域支撐塊,所述內板門鎖區域支撐塊位於限位塊的左側。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夠使尾門部件定位準確,方便尾門裝配,提高裝配效率。本裝置的調整結構較原有結構簡單,減少了定位要素的調整工作量,減少返修,提高生產效率,提高尾門總成與車身裝配的面差和間隙合格率,提高了定位單元的定位穩定性和一致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俯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正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側視圖。
圖中:1-工裝基座板、2-三坐標測量定位球、3-擾流板工裝支撐板、4-上外板工裝支撐板、5-下外板工裝支撐板、6-工裝X向定位面、7-工裝YZ向定位柱、8-紅外加熱管、9-定位支撐塊、10-定位銷、11-內板仿形支撐塊、12-限位塊、13-紅外加熱管電源、14-X向定位裝置、15-Y向定位裝置、16-Z向定位裝置、17-擾流板區域膠水紅外加熱管、18-上外板上部膠水紅外加熱管、19-下外板牌照區域膠水紅外加熱管、20-上外板與下外板粘接區域膠水紅外加熱管、21-下外板與內板粘接區域膠水紅外加熱管、22-紅外加熱管控制器、23-內板門鎖區域支撐塊。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3所示,一種尾門工裝基座,包括工裝基座板1,所述工裝基座板1的左右兩端分別設置有三坐標測量定位球2,工裝基座板1上從左至右依次有擾流板工裝支撐板3、上外板工裝支撐板4和下外板工裝支撐板5,擾流板工裝支撐板3、上外板工裝支撐板4和下外板工裝支撐板5的數量均為兩個並在工裝基座板1前後兩端對稱設置;所述擾流板工裝支撐板3、上外板工裝支撐板4和下外板工裝支撐板5的頂面上均設置有工裝X向定位面6和工裝YZ向定位柱7;所述工裝基座板1上設置有紅外加熱管8,所述紅外加熱管8的安裝位置與尾門各部件的粘接位置適配;所述工裝基座板1上還設有內板定位裝置,內板定位裝置包括定位支撐塊9和定位銷10;還包括兩個內板仿形支撐塊11,所述內板仿形支撐塊11設置在兩個擾流板工裝支撐板3之間;所述工裝基座板1的右端設有限位塊12,工裝基座板1的前端設有紅外加熱管電源13,紅外加熱管8與紅外加熱管電源13電連接。內板定位裝置包括X向定位裝置14、Y向定位裝置15和Z向定位裝置16。
所述紅外加熱管8包括擾流板區域膠水紅外加熱管17、上外板上部膠水紅外加熱管18、下外板牌照區域膠水紅外加熱管19、上外板與下外板粘接區域膠水紅外加熱管20、下外板與內板粘接區域膠水紅外加熱管21。所述工裝基座板1上還設有紅外加熱管控制器22,所述紅外加熱管8與紅外加熱管控制器22電連接。所述工裝基座板1右端設有內板門鎖區域支撐塊23,所述內板門鎖區域支撐塊23位於限位塊的左側12。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夠使尾門部件定位準確,方便尾門裝配,提高裝配效率。本裝置的調整結構較原有結構簡單,減少了定位要素的調整工作量,減少返修,提高生產效率,提高尾門總成與車身裝配的面差和間隙合格率,提高了定位單元的定位穩定性和一致性。
當然,本實用新型還可有其它多種實施例,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及其實質的情況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根據本實用新型作出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但這些相應的改變和變形都應屬於本實用新型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