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溼度自動控制的循環式烘乾烤房的製作方法
2023-09-17 08:20:00 2
專利名稱:溫度溼度自動控制的循環式烘乾烤房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烘乾設備技術領域中一種熱風烘乾烤房。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對熱風烘乾烤房的技術要求也越來越高。在公知技術中,現有的熱風烘乾烤房主要是由烘乾烤房體、熱風機、烤車、導熱排管、微電腦自控器等組成的熱風烘乾烤房。但受其構造所限,其結構繁複,操作繁瑣,烘乾效果差、效率低,上下兩端烤焦、中間物料烘烤不徹底,且耗能高,亦給實際使用造成不便。
發明內容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解決現有的熱風烘乾烤房結構繁複,效率低的問題。本實用新型之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實用,操作簡易,烘乾效果好、效率高,上下、中間物料烘烤均勻,使用方便的新式熱風烘乾烤房。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溫度溼度自動控制的循環式烘乾烤房,它設有烘乾烤房體、熱風爐、風機、烤車、微電腦自控器,烘乾烤房體是房體內設有熱風爐、風機、散熱孔板、烤車軌道、微電腦自控器和排溼口、排煙口的新式烘乾烤房體,在烘乾烤房體的一側腔中裝設有熱風爐、風機和排煙口,在烘乾烤房體主腔內裝連有散熱孔板和熱風通道,熱風爐的出口管接連風機,風機的排風接口連接烘乾烤房體主腔內風膛至熱風通道,烤車裝設在烤車軌道上並連接微電腦自控器由微電腦自控器控制沿軌道循環運行。上述溫度溼度自動控制的循環式烘乾烤房,所述熱風爐的進風口對接著冷風入□。本實用新型使用時,與現有的熱風烘乾烤房一樣,採用微電腦自動控制,可根據烘乾要求,設置相應的烘乾溫度和烘乾時間;點燃熱風爐,熱風由風機進入烘乾烤房體主腔內自動循環;烤車在烘乾烤房內沿烤車軌道循環運行,可以避免因烤車位置不同、熱風流量不同造成物料烘乾不均勻,保證每輛烤車的烘乾環境一致,烘乾物料均勻;且烤車的運行由微電腦自控器和電機控制進行烘乾作業,節約人力,達到了烘乾徹底,烘乾效率高。由於本實用新型設計採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有效地解決了現有的熱風烘乾烤房結構繁複,效率低的問題。亦經過數次試驗試用結果表明,它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結構簡單實用,操作簡易,烘乾效果好、效率高,上下、中間物料烘烤均勻,節省能源,使用方便等優點,適用於各種物料和尤其是食品的烘乾。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附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簡圖。[0010]圖2是
圖1中A-A向視圖。圖3是
圖1中B-B向視圖。附圖中各標號為1烘乾烤房體;2微電腦自控器;3風機;4熱風爐;5排煙口 ;6排溼口 ;7散熱孔板;8冷風入口 ;9烤車軌道;10烤車;11熱風通道。
具體實施方式
如附
圖1-圖3所示實施例,本實用新型設有烘乾烤房體1、熱風爐4、風機3、烤車10、微電腦自控器2,烘乾烤房體是房體內設有熱風爐3、風機3、散熱孔板7、烤車軌道9、微電腦自控器2和排溼口 6、排煙口 5的新式烘乾烤房體1,在烘乾烤房體I的一側腔中裝設有熱風爐4、風機3和排煙口 5,在烘乾烤房體I主腔內裝連有散熱孔板7和熱風通道11,熱風爐4的出口接連風機3,風機3的排風接口連接烘乾烤房體主腔內風膛至熱風通道11。參見附圖2實施例,本實用新型的熱風爐4的進風口對接著冷風入口 8。參見附圖3實施例,本實用新型的烤車10裝設在烤車軌道9上並連接微電腦自控器由微電腦自控器2控制沿軌道循環運行。
權利要求1.一種溫度溼度自動控制的循環式烘乾烤房,它設有烘乾烤房體、熱風爐、風機、烤車、 微電腦自控器,其特徵在於,烘乾烤房體是房體內設有熱風爐、風機、烤車軌道(9)、散熱孔板(7)、微電腦自控器和排溼口(6)、排煙口(5)的新式烘乾烤房體(I),在烘乾烤房體(I) 的一側腔中裝設有熱風爐、風機和排煙口(5),在烘乾烤房體(I)主腔內裝連有散熱孔板 (7)和熱風通道(11),熱風爐的出口接連風機,風機的排風接口連接烘乾烤房體主腔內風膛至熱風通道(11),烤車裝設在烤車軌道(9)上並連接微電腦自控器由微電腦自控器控制沿烤車軌道循環運行。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溫度溼度自動控制的循環式烘乾烤房,其特徵在於,熱風爐的進風口對接著冷風入口(8)。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溫度溼度自動控制的循環式烘乾烤房,屬於烘乾設備技術領域,旨在解決現有的熱風烘乾烤房結構繁複,效率低的問題。它採用的烘乾烤房體是房體內設有熱風爐、風機、散熱孔板、烤車軌道、微電腦自控器和排溼口、排煙口的新式烘乾烤房體,在烘乾烤房體的一側腔中裝設有熱風爐、風機和排煙口,在烘乾烤房體主腔內裝連有散熱孔板和熱風通道,熱風爐的出口管接連風機,風機的排風接口連接烘乾烤房體主腔內風膛至熱風通道,烤車裝設在烤車軌道上並連接微電腦自控器由微電腦自控器控制沿軌道循環運行。其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適用於各種物料和尤其是食品的烘乾。
文檔編號F26B21/04GK202836127SQ20122051490
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1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1日
發明者張國軍 申請人:滄州廣達機械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