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作用於靶細胞的微型裝置製造方法
2023-09-16 17:14:20 3
一種作用於靶細胞的微型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作用於靶細胞的微型裝置,它包括外殼、滅殺倉、滅殺倉頂杆、前轉向微調驅動片、釋熱針、密封墊圈、釋熱裝置收縮杆、伸縮動力彈簧;外殼呈五稜錐體,其前端設置有滅殺倉;滅殺倉的下面由檔板和外殼下方的空間隔開;滅殺倉頂杆為兩個用於控制滅殺倉的開合,一端鉸接在擋板上、另一端固定於滅殺倉兩側的斜面上;前轉向微調驅動片卡在調控轉軸上;調控轉軸與前轉向微調驅動杆通過固定銷連接,前轉向微調驅動杆通過調控轉軸間接控制前轉向微調驅動片的開合;釋熱針收縮杆一端卡在滅殺倉下方的擋板上,另一端固定在釋熱針筒的上方。本發明實現了對症下藥和零副作用治療,解決了納米機器人的驅動力問題,對醫療的發展具有促進意義。
【專利說明】—種作用於靶細胞的微型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微型裝置,尤其涉及一種能作用於靶細胞的微型裝置,屬於醫用微型治療器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人的身體局部感染時通常是服用或注射藥物進行醫治,然而這些藥物隨著血液的流動而逐漸稀釋,最終到達病變部位的藥物可能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加大攝入量的話會加大對人體的傷害,利用納米機器人可以直接把小劑量的藥物送至感染部位,減小了副作用,提高了治療效果;但由於找不到納米級別的驅動裝置作為納米機器人的發動機,納米機器人在醫學上的應用還處於研發實驗階段。
[0003]因此需要一種作用於靶細胞的微型裝置,既可以替代傳統的藥物治療方式,又具有納米機器人的治療效果、同時有效解決了納米機器人所需要的動力問題。
【發明內容】
[0004]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中的不足之處,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作用於靶細胞的微型裝置。
[0005]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作用於靶細胞的微型裝置,包括外殼,它還包括滅殺倉、滅殺倉頂杆、前轉向微調驅動片、釋熱針、密封墊圈、釋熱裝置收縮杆、伸縮動力彈簧;
[0006]外殼呈五稜錐體,外殼的前端設置有滅殺倉;滅殺倉的下面由檔板和外殼下方的空間相隔開;
[0007]滅殺倉頂杆為兩個,用於控制滅殺倉的開合,其一端鉸接在擋板上、另一端固定於滅殺倉兩側的斜面上;前轉向微調驅動片卡在調控轉軸上;
[0008]調控轉軸與前轉向微調驅動杆通過固定銷連接,前轉向微調驅動杆通過調控轉軸間接控制前轉向微調驅動片的開合;前轉向微調驅動杆為四根分布在外殼的側面。
[0009]釋熱針收縮杆一端卡在滅殺倉下方的擋板上,另一端固定在釋熱針筒的上方。
[0010]釋熱針安插在釋熱針筒前端且通過導熱片間接與釋熱源相連接。
[0011]密封墊圈套在推桿的頂部與釋熱針筒緊密接觸;
[0012]釋熱源固定在密封墊圈的上方。
[0013]釋熱裝置收縮杆位於推桿的下面。
[0014]外殼的下端平行布置有主動力驅動杆和主轉向微調驅動片;伸縮動力彈簧設置在主轉向微調驅動片之間。
[0015]本發明有效的解決了傳統口服或注射藥物所帶來的副作用,真正實現對症下藥和零副作用治療,同時解決了納米機器人的驅動力問題,可有效的殺死目標位置的有害或病變靶細胞,對醫療的發展具有促進意義。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0016]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17]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2為本發明的滅殺倉打開時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3為本發明的動力導向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中:1、滅殺倉;2 ;滅殺倉頂杆;3、前轉向微調驅動杆;4、前轉向微調驅動片;5、釋熱針收縮杆;6、釋熱針;7、密封墊圈;8、釋熱針筒;9、推桿;10、釋熱源;11、外殼;12、釋熱裝置收縮杆;13、主動力驅動杆;14、主動力驅動片;15、主轉向微調驅動杆;16、調控轉軸;17、王轉向微調驅動片;18、伸縮動力彈黃。
【具體實施方式】
[0021]如圖1-圖3所示,本發明主要包括滅殺倉1、滅殺倉頂杆2、前轉向微調驅動杆3、前轉向微調驅動片4、釋熱針收縮杆5、釋熱針6、密封墊圈7、釋熱針筒8、推桿9、釋熱源10、外殼11、釋熱裝置收縮杆12、主動力驅動杆13、主動力驅動片14、主轉向微調驅動杆15、調控轉軸16、主轉向微調驅動片17和伸縮動力彈簧18。
[0022]外殼11呈五稜錐體;滅殺倉I位於外殼11的前端,滅殺倉I的下面由檔板和外殼11下方的空間相隔開。
[0023]滅殺倉頂杆2為兩個,用於控制滅殺倉I的開合,其一端鉸接在擋板上、另一端固定於滅殺倉I兩側的斜面上。前轉向微調驅動片4卡在調控轉軸16上,調控轉軸16與前轉向微調驅動杆3通過固定銷連接,前轉向微調驅動杆3通過調控轉軸16間接控制前轉向微調驅動片4的開合。
[0024]釋熱針收縮杆5 —端卡在滅殺倉I下方的擋板上,另一端固定在釋熱針筒8的上方。主動力驅動片14卡在調控轉軸16上,調控轉軸16與主動力驅動杆13通過銷釘連接,主動力驅動杆13通過調控轉軸16間接控制主動力驅動片14的開合。前轉向微調驅動杆為四根分布在外殼的側面。
[0025]釋熱針6安插在釋熱針筒8前端且通過導熱片間接與釋熱源10相連接。密封墊圈7套在推桿9的頂部與釋熱針筒8緊密接觸,釋熱源10固定在密封墊圈7的上方。
[0026]釋熱裝置收縮杆12位於推桿9的下面。主動力驅動杆13和主轉向微調驅動片17平行布置在外殼11的下端。伸縮動力彈簧18設置在主轉向微調驅動片17之間。
[0027]本發明的使用步驟及工作原理如下:
[0028]對人體進行檢查後確定病變部位的準確位置,利用注射槍將本發明打入病變部位,外部施加高頻交變磁場控制主動力驅動杆13有規律的伸縮,主動力驅動杆13伸長帶動主動力驅動片14在調控轉軸16的作用下向外分開,調控轉軸16與伸縮動力彈簧18限制主動力驅動片14的開和角度,藉助血液或細胞的反作用力向前推進;轉向方面與前述推進方式,不同之處在於一側工作時對另一側外部施加高頻交變磁場控制伸縮動力彈簧18緊縮,減小另一側對裝置的阻力,進而到達病變部位;此時可根據具體病情採用兩種方法:
[0029]一是控制滅殺倉頂杆2開合滅殺倉I,將靶細胞吞噬到滅殺倉I內進行藥物或釋熱滅殺;二是外部控制高頻交變磁場使釋熱針收縮杆5收縮、釋熱裝置收縮杆12伸長將釋熱針6頂入靶細胞核附近,通過釋熱源10放熱或藥物滅殺靶細胞,病變部位治癒後改變外部高頻交變磁場控制裝置達到裝置射入口, 利用注射槍將裝置收回。[0030]本發明有效的解決了口服或注射藥物所帶來的副作用,真正實現對症下藥和物理滅殺的零副作用治療;解決了納米機器人驅動的動力問題,有效的殺死病變部位靶細胞,對推動我國對癌症腫瘤細胞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0031]本發明的動力原理:
[0032]磁致伸縮彈性體在高頻交變磁場中會沿著磁化的方向發生微量的伸長或縮短。磁性體在磁化方向的長度增大,為正磁致伸縮;反之,磁性體在磁化方向的長度減小,為負磁致伸縮。利用該材料的伸縮特性加以特定形狀的輔助結構應用於本裝置中,為本裝置在人體中自由運動提供所需的動力。
[0033]上述實施方式並非是對本發明的限制,本發明也並不僅限於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範圍內所做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也均屬於本發明的保 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作用於靶細胞的微型裝置,包括外殼,其特徵在於:它還包括滅殺倉、滅殺倉頂杆、前轉向微調驅動片、釋熱針、密封墊圈、釋熱裝置收縮杆、伸縮動力彈簧; 所述外殼呈五稜錐體,外殼的前端設置有滅殺倉;所述滅殺倉的下面由檔板和外殼下方的空間相隔開; 所述滅殺倉頂杆為兩個,用於控制滅殺倉的開合,其一端鉸接在擋板上、另一端固定於滅殺倉兩側的斜面上;所述前轉向微調驅動片卡在調控轉軸上; 所述調控轉軸與前轉向微調驅動杆通過固定銷連接,前轉向微調驅動杆通過調控轉軸間接控制前轉向微調驅動片的開合; 所述釋熱針收縮杆一端卡在滅殺倉下方的擋板上,另一端固定在釋熱針筒的上方。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作用於靶細胞的微型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釋熱針安插在釋熱針筒前端且通過導熱片間接與釋熱源相連接;所述前轉向微調驅動杆為四根分布在外殼的側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作用於靶細胞的微型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密封墊圈套在推桿的頂部與釋熱針筒緊密接觸。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作用於靶細胞的微型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釋熱源固定在密封墊圈的上方。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作用於靶細胞的微型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釋熱裝置收縮杆位於推桿的下面。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作用於靶細胞的微型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外殼的下端平行布置有主動力驅動杆和主轉向微調驅動片;所述伸縮動力彈簧設置在主轉向微調驅動片之間。
【文檔編號】A61M31/00GK103691048SQ201310746458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3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31日
【發明者】蘇春建, 張鵬, 高麗, 田和強, 郭素敏, 張金峰, 王海霞, 劉傑, 戴向雲, 趙俊敏, 王薛滔, 董興華, 李寧 申請人:山東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