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溫載荷用複合金屬製品的製作方法
2023-09-17 06:52:25 2
本發明涉及一種高溫載荷用複合金屬製品。
背景技術:
金屬製品行業包括結構性金屬製品製造、金屬工具製造、貨櫃及金屬包裝容器製造、不鏽鋼及類似日用金屬製品製造等。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金屬製品在工業、農業以及人們的生活各個領域的運用越來越廣泛,也給社會創造越來越大的價值。現有技術中使用的各種金屬製品在進行生產時往往僅生產單個獨立結構,但是使用時往往也存在著很多問題,如單一材料使用時往往性能比較單一,無法達到當下企業的預期使用效果,無法大範圍推廣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採用複合結構設置,具有高熔點、高化學穩定性、熱強性好、衝擊韌性好的特點的高溫載荷用複合金屬製品。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高溫載荷用複合金屬製品,包括表層的第一金屬層和內層的第二金屬層,所述第一金屬層由銥、鎢、鋁、鈰、鉻以及鉿組成,各成分所佔重量份數分別為:所述銥佔58-64份,所述鎢佔11-14份,所述鋁佔6-9份,所述鈰佔3-7份,所述鉻佔4-8份,所述鉿佔1-4份,所述第二金屬層由銥、鎢、鉬、鈮、鐵以及鎵組成,各成分所佔重量份數分別為:所述銥佔66-71份,所述鎢佔13-16份,所述鉬佔7-10份,所述鈮佔3-7份,所述鐵佔4-8份,所述鎵佔2-5份。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屬層各成分所佔重量份數具體為:所述銥佔59份,所述鎢佔12份,所述鋁佔7份,所述鈰佔4份,所述鉻佔5份,所述鉿佔2份,所述第二金屬層各成分所佔重量份數具體為:所述銥佔67份,所述鎢佔14份,所述鉬佔8份,所述鈮佔4份,所述鐵佔5份,所述鎵佔3份。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屬層各成分所佔重量份數具體為:所述銥佔63份,所述鎢佔13份,所述鋁佔8份,所述鈰佔6份,所述鉻佔7份,所述鉿佔3份,所述第二金屬層各成分所佔重量份數具體為:所述銥佔70份,所述鎢佔15份,所述鉬佔9份,所述鈮佔6份,所述鐵佔7份,所述鎵佔4份。
本發明所述為一種高溫載荷用複合金屬製品,本發明採用複合結構設置,具有高熔點、高化學穩定性、熱強性好、衝擊韌性好的特點。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發明的優點和特徵能更易於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本發明所述為一種高溫載荷用複合金屬製品,包括表層的第一金屬層和內層的第二金屬層,所述第一金屬層由銥、鎢、鋁、鈰、鉻以及鉿組成,各成分所佔重量份數分別為:所述銥佔58-64份,所述鎢佔11-14份,所述鋁佔6-9份,所述鈰佔3-7份,所述鉻佔4-8份,所述鉿佔1-4份,所述第二金屬層由銥、鎢、鉬、鈮、鐵以及鎵組成,各成分所佔重量份數分別為:所述銥佔66-71份,所述鎢佔13-16份,所述鉬佔7-10份,所述鈮佔3-7份,所述鐵佔4-8份,所述鎵佔2-5份。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金屬層各成分所佔重量份數具體為:所述銥佔59份,所述鎢佔12份,所述鋁佔7份,所述鈰佔4份,所述鉻佔5份,所述鉿佔2份,所述第二金屬層各成分所佔重量份數具體為:所述銥佔67份,所述鎢佔14份,所述鉬佔8份,所述鈮佔4份,所述鐵佔5份,所述鎵佔3份。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金屬層各成分所佔重量份數具體為:所述銥佔63份,所述鎢佔13份,所述鋁佔8份,所述鈰佔6份,所述鉻佔7份,所述鉿佔3份,所述第二金屬層各成分所佔重量份數具體為:所述銥佔70份,所述鎢佔15份,所述鉬佔9份,所述鈮佔6份,所述鐵佔7份,所述鎵佔4份。
通過各成分不同重量百分比進行配比,使得得到的產品性能高低不一。
本發明所述為一種高溫載荷用複合金屬製品,本發明採用複合結構設置,具有高熔點、高化學穩定性、熱強性好、衝擊韌性好的特點。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所揭露的技術範圍內,可不經過創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範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