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計算機用防輻射通氣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9-17 04:15:20 2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計算機部件,特別是涉及一種計算機用防輻射通氣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計算機已經成為我們不可或缺的生活和生產用具,一些人每天都要長時間的與計算機為伴,然而計算機是一種具有輻射的機器,特別是計算機機箱是主要輻射源,現有減小輻射的方式主要是通過封閉隔離的方式來實現,如將機箱用軟磁材料嚴密的封閉,但是計算機機箱內的部件隨著其工作持續的產生熱量,需要持續的散熱,過於封閉的環境是必影響計算機性能,一般都要在機箱箱板側面上設置聯通內外的通氣孔,使機箱內上層空間的熱空氣能順利排出,冷空氣順利進入,通氣孔的設置破壞了機箱的密閉箱,使機箱的屏蔽性能大大的削弱了,致使側面直接輻射量較大,這仍有待於進一步的加以解決。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計算機用防輻射通氣裝置。
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計算機用防輻射通氣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平行的內板和外板,內板和外板間距在1釐米至3釐米,內板上分布有內孔,內孔上連接有向外板方向延伸且與外板保有間距的內導向管,在內導向管外側設有與外板連接的由外板向內板方向伸展的且與內板保有間距的外導向管,外導向管間設有貫穿外板的外孔,內板邊緣連接有向外板方向伸展的側板,側板連接有與外板密閉接觸的法蘭。
進一步的,所述內導向管內口徑最大尺寸小於內導向管高端的二分之一。
進一步的,所述內導向管與外板間的間距小於內導向管長度的三分之一。
進一步的,所述外導向管與內板間的間距小於外導向管長度的三分之一。
進一步的,所述內導向管內橫截面積為外導向管與內導向管間環形橫截面積的80%至100%。
本實用新型使用時安裝在機箱側壁上,機箱內外氣流經過內導向管、外導向管、外孔沿曲折迂迴的流道流通,可以為機箱氣流流通提供通道,機箱內產生的電磁輻射也要經過和氣流同樣的路徑才能到達外部,電磁信號沿在狹窄通道內遇到障礙多次變向,經過變向隔離吸收衰減其到達外部的強度大大的減弱,避免直接高強輻射對人的電磁輻射危害,同時還可以減少噪音。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整體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分解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剖視示意圖。
附圖標記:1內板,2外板;3內導向管;4外導向管;5外孔;6側板;7法蘭。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如圖1、2、3所示,該計算機用防輻射通氣裝置所有部件均由軟磁材料製成,可以隔離吸收電磁輻射,設有平行的內板1和外板2,內板和外板間距在1釐米至3釐米,內板上分布有內孔,內孔上連接有向外板方向延伸且與外板保有間距的內導向管3,在內導向管外側設有與外板連接的由外板向內板方向伸展的且與內板保有間距的外導向管4,外導向管間設有貫穿外板的外孔5,形成曲折迂迴的流道,內板邊緣連接有向外板方向伸展的側板6,側板連接有與外板密閉接觸的法蘭7,不會洩露電磁信號,實施時內導向管、外導向管內橫截面可為圓形、橢圓形、環形跑道形或多邊形,本實施例為環形跑道形,實施時可以根據需要設置
本實用新型使用時安裝在機箱側壁上,機箱內外氣流經過內導向管、外導向管、外孔沿曲折迂迴的流道流通,可以為機箱氣流流通提供通道,機箱內產生的電磁輻射也要經過和氣流同樣的路徑才能到達外部,電磁信號沿在狹窄通道傳送遇到障礙多次變向,經過變向隔離吸收衰減其到達外部的強度大大的減弱,避免直接高強輻射對人的電磁輻射危害,同時還可以減少噪音。
實施時,內導向管內口徑最大尺寸小於內導向管高端的二分之一,內導向管與外板間的間距小於內導向管長度的三分之一,外導向管與內板間的間距小於外導向管長度的三分之一,內導向管內橫截面積為外導向管與內導向管間環形橫截面積的80%至100%,使其具有一個狹窄且迂迴曲折的路徑,指向性強,產生陰影效應,使其電磁信號每次變向都大幅衰減。
綜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申請所做的等效修飾和現有技術添加均視為本實用新型技術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