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平角式角閥的製作方法
2023-09-17 02:27:25 2

本實用新型屬於閥體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平角式角閥。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創新,自主創新成為國內工業發展的主流,特別是在控制領域,閥體的結構設計種類繁多,因此對閥體的設計尤為重要,設計的好壞對整個閥體的性能改變很大,例如,密封性能、流通性能、耐腐蝕性能等等。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密封性能好、使用方便的平角式角閥。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完成的,包括閥體、閥杆,所述的閥體的一端設有進水流道,閥體的另一端設有出水流道,閥體的正上方垂直設有安裝孔,正下方設有盲孔,該安裝孔與盲孔處於同一中心線位置上,並與進水流道、出水流道相通;所述的安裝孔內垂直安裝有閥杆,該閥杆的杆體中部設有旋轉凸臺,該旋轉凸臺的外壁與安裝孔內壁所設有的一圈凹槽相接觸;該閥杆的底部設有下密封圈,上端依次套有上密封墊片、上密封圈,且上密封墊片嵌入於上密封圈內;該上密封墊片、上密封圈位於閥體的上端面處,並通過閥蓋螺母旋緊固定在閥體上;所述的閥體的進水流道埠處安裝有卡套,該卡套通過卡套螺母旋緊固定在閥體上;所述的閥杆的頂端通過自攻螺釘固定有手輪。
作為優選,所述的閥體的進水流道與出水流道間呈水平設置。
作為優選,所述的閥體的盲孔開口在閥體關閉時與閥杆底部所設有的下密封圈緊密接觸。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所設計的新結構,具有密封性能好、使用方便、流通性能好、耐腐蝕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剖面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的標號分別為:1、閥體;2、下密封圈;3、閥杆;4、上密封墊片;5、上密封圈;6、閥蓋螺母;7、手輪;8、自攻螺釘;9、卡套;10、卡套螺母;11、進水流道;12、出水流道;13、安裝孔;14、凹槽;15、盲孔;31、旋轉凸臺。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詳細的介紹:如附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閥體1、閥杆3,所述的閥體1的一端設有進水流道11,閥體1的另一端設有出水流道12,閥體1的正上方垂直設有安裝孔13,正下方設有盲孔15,該安裝孔13與盲孔15處於同一中心線位置上,並與進水流道11、出水流道12相通;所述的安裝孔13內垂直安裝有閥杆3,該閥杆3的杆體中部設有旋轉凸臺31,該旋轉凸臺31的外壁與安裝孔13內壁所設有的一圈凹槽14相接觸;該閥杆3的底部設有下密封圈2,上端依次套有上密封墊片4、上密封圈5,且上密封墊片4嵌入於上密封圈5內;該上密封墊片4、上密封圈5位於閥體1的上端面處,並通過閥蓋螺母6旋緊固定在閥體1上;所述的閥體1的進水流道11埠處安裝有卡套9,該卡套9通過卡套螺母10旋緊固定在閥體1上;所述的閥杆3的頂端通過自攻螺釘8固定有手輪7。
所述的閥體1的進水流道11與出水流道12間呈水平設置。
所述的閥體1的盲孔15開口在閥體1關閉時與閥杆3底部所設有的下密封圈2緊密接觸。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為:當手輪7逆時針旋轉時,此時閥體1的盲孔15開口與閥杆3底部所設有的下密封圈2不接觸,液體就可以經過盲孔15從進水流道11進,出水流道12出,當手輪7順時針旋轉時,此時閥體1的盲孔15開口與閥杆3底部所設有的下密封圈2緊密接觸,閥體1關閉。
本實用新型不局限於上述實施方式,不論在其形狀或材料構成上作任何變化,凡是採用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結構設計,都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變形,均應認為在本實用新型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