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柱飛龍的製作方法
2023-09-20 04:33:40 2
專利名稱:繞柱飛龍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繞圓柱上下盤旋活動的龍,特別涉及一種繞柱飛龍。
背景技術:
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古老的中國有五千多年的文化,其中 "龍"文化就佔了相當大的比例。例如中國歷代君王的宮廷建築、服飾、椅凳乃 至臥床等都以龍刻畫。再例如民間房屋建設、陶器製作、室內裝飾品等許多地方 也都雕刻著千姿百態的龍。自古以來,元宵節期間,中華民族就有"燈會"的傳 統習俗,而燈會上一般都會有"龍燈展"和"舞龍燈"的活動,有時在一些喜慶 節日或是較大的慶典活動中,也要舞龍以示慶賀。
龍燈展是將製作好的龍燈安裝在一個固定的臺子上,然後安裝運載裝置、傳 動裝置、動力裝置和控制裝置,這樣龍燈就可以沿著預先設計好的路線或軌道在 臺子上活靈活現的遊動,也可以在龍的眼睛裡裝上燈泡,使龍眼熠熠放光,還可 以在龍的體內和口內裝上電動噴發裝置,根據需要使龍噴火、噴霧、噴水等。這 種龍燈的缺點是其一人們參觀燈會時大多都是近距離觀看,視覺效果較差;其 二近距離觀看時,龍嘴裡吐出的火、霧、水等會噴到人的身上,安全性較差。
龍在人們的心目中,是一種可以在天空飛行的動物,以往的舞龍燈都是由數 人用木棒舉著在地面上舞,這種舞法的缺點是其一受地面空間的限制,如果場 地狹小,龍身將無法充分飛舞,影響表演效果;其二受高度的限制,舞龍時,彎 曲的臂膀加上木棒的高度畢竟有限,就是再怎麼費力表演,也無法達到龍在天上 飛的效果;其三是這種舞法不但費力,在觀眾較多的情況下,不能使所有在場的 人都得到欣賞。
實用新型內容
為克服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繞柱飛龍,不但視覺效果好,安全性高,而且能解決場地狹小、高度有限的問題,使所有在場的人都得到欣賞。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繞柱飛龍,包括固定臺、龍體,以及裝設於 固定臺內和龍體內的運載裝置、傳動裝置、動力裝置和控制裝置,所述固定臺的 上端面垂直裝有空心圓柱,該空心圓柱上套裝有繞柱龍體,所述固定臺安裝在支 架上。
採用上述結構的繞柱飛龍,將固定臺安裝在支架上,增加了龍體的高度,再 者,在固定臺的上端面垂直裝有空心圓柱,而且繞柱龍體是套裝在空心圓柱上, 這樣既解決了近距離觀看視覺效果較差的問題,又解決了場地狹小,高度有限的 問題,使龍體有一種在天上繞柱盤旋飛舞的效果,就是站在較遠處的人也能看得 到,同時觀看的人們,再也不會因龍嘴裡吐出的火、霧、水等噴到人的身上,而 影響安全。
圖1為本實用新型繞柱飛龍實施例一的外部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繞柱飛龍實施例二的外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可知,本實用新型的繞柱飛龍,包括固定臺2、龍體3,以及裝 設於固定臺2內和龍體3內的運載裝置、傳動裝置、動力裝置和控制裝置(圖中 未示),在固定臺2的上端面垂直裝有空心圓柱4,該空心圓柱4上套裝有繞柱龍 體3,而固定臺2安裝在支架1上。本實施例的繞柱飛龍為無軌龍,上述結構是 將固定臺2安裝在支架1上,增加了龍體3的高度,再者,在固定臺2的上端面 垂直裝有空心圓柱4,而且繞柱龍體3是套裝在空心圓柱4上,這樣既解決了近 距離觀看視覺效果較差的問題,又解決了場地狹小,高度有限的問題,使龍體3 在運載裝置、傳動裝置、動力裝置和控制裝置的配合作用下,繞柱上下盤旋,有
一種在天上飛舞的效果,就是站在較遠處的人也能看得到,同時觀看的人們,再 也不會因龍嘴裡吐出的火、霧、水等噴到人的身上,而影響安全。
如圖2所示,實施例二的繞柱飛龍為有軌龍,在空心圓柱4的圓周面設有螺 旋狀軌道5,這樣,龍體3就可以跟隨軌道5輕快遊動,節省動力。
如圖l、圖2所示,固定臺2為圓形圖章狀,這樣可以使固定臺2的重心朝 下,避免空心圓柱4較高時,整個繞柱飛龍產生頭重腳輕的不安全因素,提高安 全性。可廣泛應用於節日慶典、元宵燈會、大型廣場、遊樂場、體育場等。
權利要求1. 一種繞柱飛龍,包括固定臺、龍體,以及裝設於固定臺內和龍體內的運載裝置、傳動裝置、動力裝置和控制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固定臺的上端面垂直裝有空心圓柱,該空心圓柱上套裝有繞柱龍體,所述固定臺安裝在支架上。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繞柱飛龍,其特徵在於所述空心圓柱的圓周面 設有螺旋狀軌道。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繞柱飛龍,其特徵在於所述固定臺為圓形 圖章狀。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繞柱飛龍。其包括固定臺、龍體,以及裝設於固定臺內和龍體內的運載裝置、傳動裝置、動力裝置和控制裝置,所述固定臺的上端面垂直裝有空心圓柱,該空心圓柱上套裝有繞柱龍體,所述固定臺安裝在支架上。可廣泛應用於節日慶典、元宵燈會、大型廣場、遊樂場、體育場等。
文檔編號E04H3/10GK201078102SQ20072012883
公開日2008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2007年8月21日 優先權日2007年8月21日
發明者劉漢中 申請人:劉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