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油缸生產方法與流程
2023-09-20 04:50:50 2
本發明適用於工業製造領域,涉及一種新型的油缸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油缸的生產加工是通過先下料(φ240x205mm鋁棒),再將坯料經由數控設備加工成型而製成。由於油缸形狀原因,需要消耗大量鋁坯料才能最終成型,造成近72%的鋁坯料浪費。而且加工油缸的坯料為擠壓棒材,各向同性較差,組織和機械性能不夠均勻,影響產品的使用性能,以及因數控設備系統複雜,操作人員要求素質高,維護成本較高。
現有技術中,模鍛技術生產效率高、機械加工餘量小、材料消耗低,同時可使產品內部組織均勻而提高性能。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傳統技術下生產油缸存在的技術問題,並結合現有技術,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新型的油缸生產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油缸生產方法,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步驟一、備料
根據油缸尺寸使用高速帶鋸床預先備出材質為7a04h112,直徑為115mm,長為310mm的圓柱形鋁坯料,並採用無心磨床消除坯料表面的折紋、氣泡等缺陷;
步驟二、預熱
用機械手將圓柱形鋁坯料放入預熱爐內加熱450℃以上並持續加熱100min以上,同時使用加熱器對鍛造模具進行預熱,將鍛造模具預熱450℃以上並持續加熱200min以上;
步驟三、鍛壓
用機械手將圓柱形鋁坯料從預熱爐內取出放入鍛造模具內一火加壓,使其塑性流動而成形為預定的形狀;
步驟四、切邊
用機械手將鍛造後的成品從鍛造模具中取出,放置在加工平臺上並用帶鋸將成品切邊,殘留毛變量小於1.0mm;
步驟五、蝕洗修傷
將切邊後的成品放入酸液槽內蝕洗,去除表面機械紋,再對成品表面進行修傷,使成品表面缺陷深度小於1.8mm,最後將成平打磨圓滑;
步驟六、熱處理
a用機械手將成品放入熱處理加熱爐內,將成品淬火定溫472℃以上並保溫100min以上;
b冷卻池內放入清水,將清水溫度保溫至20℃-30℃之間;
c用機械手將成品放入冷卻池的清水內浸泡,浸泡時長每次不低於1min,浸泡升降往復1至3次;
d用機械手將淬火後的成品放入熱處理加熱爐內,對成品進行人工時效處理,時效定溫至140℃,保溫時長16h。
步驟七、數控加工
將熱處理後的成品放置在數控工具機上,經數控工具機加工去其表面餘量最終成型。
進一步優選方案:所述步驟二預熱:用機械手將圓柱形鋁坯料放入預熱爐內加熱至450℃並持續加熱120min以上,同時使用加熱器對鍛造模具進行預熱,將鍛造模具預熱至450℃並持續加熱240min以上。
進一步優選方案:所述步驟六熱處理:a用機械手將成品放入熱處理加熱爐內,將成品淬火定溫至472℃並保溫120min。
進一步優選方案:所述步驟六熱處理:c用機械手將成品放入冷卻池的清水內浸泡,浸泡時長不低於1min,浸泡升降往3次。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通過鍛壓,使得金屬流動內部組織密實均勻,較原擠壓材性能提高。而且模鍛後只需再經數控加工技術去除表面餘量即可,原加工方法單件油缸需坯料約25kg,新生產方法僅需坯料8.6kg,減少近65%的用料,提高材料利用率,縮短加工時間,提高生產效率。同時降低生產成本,新方法加工油缸,單件材料費用及加工費用約500元,原加工方法僅材料費用即為620餘元,相比現有技術大大降低生產成本。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詳細介紹,但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僅限於此,本領域技術人員以非創造性勞動改變其結構的,仍應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從材料庫內領取出將要加工的鋁坯料。在加工車間使用高速帶鋸床預先備出材質為7a04h112,直徑為115mm,長為310mm的圓柱形鋁坯料,並採用無心磨床消除坯料表面的折紋、氣泡等缺陷。
再用機械手將圓柱形鋁坯料放入預熱爐內加熱450℃以上並持續加熱100min以上,同時使用加熱器對鍛造模具進行預熱,將鍛造模具預熱450℃以上並持續加熱200min以上。
待預熱工序完成後,用機械手將圓柱形鋁坯料從預熱爐內取出放入鍛造模具內一火加壓,使其塑性流動而成形為預定的形狀。
打開鍛造模具,此時的圓柱形鋁坯料已經被鍛造成油缸的形狀。用機械手將鍛造後的成品從鍛造模具中取出,放置在加工平臺上並用帶鋸將成品切邊,殘留毛變量小於1.0mm。
將切邊後的成品放入酸液槽內蝕洗,去除表面機械紋,再對成品表面進行修傷,使成品表面缺陷深度小於1.8mm,最後將成平打磨圓滑。
用機械手將成品放入熱處理加熱爐內,將成品淬火定溫472℃以上並保溫100min以上。在冷卻池內放入清水,將清水溫度保溫至20℃-30℃之間。用機械手將成品放入冷卻池的清水內浸泡,浸泡時長每次不低於1min,浸泡升降往復1至3次。用機械手將淬火後的成品放入熱處理加熱爐內,對成品進行人工時效處理,時效定溫至140℃,保溫時長16h。
將熱處理後的成品放置在數控工具機上,經數控工具機加工去其表面餘量最終成型。
進一步優選方案,用機械手將圓柱形鋁坯料放入預熱爐內加熱至450℃並持續加熱120min以上,同時使用加熱器對鍛造模具進行預熱,將鍛造模具預熱至450℃並持續加熱240min以上。該優選方案使鋁坯料易於塑型利於模鍛,並且模具的定溫溫度和加熱時長使模具不會在與坯料接觸時使坯料迅速降溫產生龜裂,更不會發生坯料內外溫度不均、變形不均以及鍛造時間過短的情況。
進一步優選方案,所述步驟六熱處理中用機械手將成品放入熱處理加熱爐內,將成品淬火定溫至472℃並保溫120min。該優選方案可避免成品出現過燒或晶粒過分長大的情況。
進一步優選方案,所述步驟六熱處理中,所述步驟六熱處理中用機械手將成品放入冷卻池的清水內浸泡,浸泡時長不低於1min,浸泡升降往3次,避免成品因淬火產生變形或開裂。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一種油缸生產方法,包括以下幾個步驟:步驟一、備料;步驟二、預熱;步驟三、鍛壓;步驟四、切邊;步驟五、蝕洗修傷;步驟六、熱處理;步驟七、數控加工。本發明通過鍛壓,使得金屬流動內部組織密實均勻,較原擠壓材性能提高。而且模鍛後只需再經數控加工技術去除表面餘量即可,原加工方法單件油缸需坯料約25kg,新生產方法僅需坯料8.6kg,減少近65%的用料,提高材料利用率,縮短加工時間,提高生產效率。同時降低生產成本,新方法加工油缸,單件材料費用及加工費用約500元,原加工方法僅材料費用即為620餘元,相比現有技術大大降低生產成本。
技術研發人員:張秩亮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鄒平縣長山型材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日:2017.06.08
技術公布日:2017.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