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纖維夾砂樹脂涵管的製作方法
2023-09-10 15:16:25
專利名稱:玻璃纖維夾砂樹脂涵管的製作方法
專利說明
一、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是路基通過窪地或跨越水溝,或者為把匯集在路基上方的水流宣洩到下方而設置的,橫穿路基的小型地面排水結構物。
二背景技術:
傳統的涵管其管壁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管道接頭是現場在對接的接縫處先用油氈瀝青封接,再用水泥將磚頭沿封接圈徹成防水硬而成。這種涵管,由於搬運過程中的碰撞和在地基中承壓不均後,易造成水泥破損使鋼筋裸露和產生裂縫;裸露的和裂縫中的鋼筋,受水的浸蝕容易發生鏽蝕,這些都直接影響著涵管的強度和使用壽命。在製造方面,這種涵管需專用設備成型,成型後還要不斷為其澆水,進行長達28天的保溼養護。冬季製作為防凍需保溫設備,熱天製作時幹的快,掌握得不好又易產生裂縫。此外,2米以上的大管徑涵管,需要的成型設備特別昂貴。這些使鋼筋混凝土涵管,尤其是大管徑涵管的製造不僅麻煩,而且成本高。
為解決上述鋼筋混凝土涵管的那些問題,曾有用玻璃鋼製作小口徑涵管的償試,但由於單純玻璃鋼涵管強度、剛度低,承受不了路基上較大靜載荷和小的動載荷,且承載時形變大,車行此處顛簸厲害,危及車輛行駛安全,所以至今仍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涵管。
三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強度高、耐腐蝕、接頭簡易,製造期短,成本低廉的玻璃纖維夾砂樹脂涵管。
所述的玻璃纖維夾砂樹脂涵管,其管壁斷面的結構是,最內層和最外層是浸樹脂的玻璃纖維纏繞層,其間是交替的樹脂夾砂層和浸樹脂的玻璃纖維纏繞層;涵管的一端具有外錐段,該外錐段的表面具有密封圈嵌槽,涵管的另一端具有與所述外錐段相對應的內錐段。
將涵管外錐段的槽內嵌入密封圈,伸入另一支涵管的內錐段內,讓密封圈完全被壓緊,則涵管與涵管的接頭即告完成。
本實用新型,由於其管壁的結構為交替的浸樹脂纖維纏繞層和樹脂夾砂層,實驗證明其強度和硬度比同等壁厚的鋼筋混凝土涵管高數倍,並且具有適宜的韌性,這使該涵管在受外力衝擊和長期交變應力作用下,不易發生破壞;由於該涵管中所有材料均耐腐蝕,克服了鋼筋混凝土涵管破損後鋼筋易鏽蝕的缺陷,使用壽命可達到材料老化期限;由於該涵管一端如插頭一端如插座,可實現套接,且在相連的二管之間可嵌入密封圈,使涵管之間的接頭變得十分簡易而可靠,並同時又解決了漏水問題;由於相同載荷下該涵管的壁厚只需鋼筋混凝土涵管的1/3,所以,該涵管重量輕,便於運輸。在製造方面,本涵管的生產不需配備克服溫度影響的設備和工藝,也不需成型後的時效養護,且大小口徑的產品生產成本相近,因而工藝簡單,工期短,造價低,與鋼筋混凝土涵管相比,越是大口徑產品越顯現出良好的經濟性。
四
圖1、圖2為本實用新型外形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套接狀態的剖視圖;圖4為圖3A處放大圖。
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本實用新型由外錐段1、管段2、內錐段3構成,參見圖1,外錐段1上設置需要數量的(例如二道)密封圈的嵌槽4,外錐段1與內錐段3的錐度和長度相同。為使涵管接頭處相互套合更為牢固保險,可在涵管內錐段3前再加一管形延長段5,參見圖2,該段的內徑與管段2的外徑一致,。圖3所示為採用具有延長段5的涵管裝了密封圈8的套接狀態。涵管壁的厚度根據汽車力學模型計算確定,涵管各段壁的厚度相等。涵管壁的最內層是以樹脂作膠結料,將玻璃纖維布採用交叉纏繞工藝,逐層浸透樹脂做成的樹脂玻纖布纏繞層6,在這層上是以樹脂作為膠結料的夾砂層7,然後,交替重疊該二層,每層的厚度和所重疊的層數由力學設計確定,最外層與最內層相同,為樹脂玻纖布纏繞層,參見圖4。所述樹脂,採用老化期限大於或等於50年的不飽和樹脂。所述的夾砂層中,砂子砂質最好為石英砂,砂子的粒度等於或小於5毫米,其比例不低於40%。
權利要求1.玻璃纖維夾砂樹脂涵管,其特徵是,其管壁斷面的結構是,最內層和最外層是浸樹脂的玻璃纖維纏繞層,其間是交替的樹脂夾砂層和浸樹脂的玻璃纖維纏繞層;涵管的一端具有外錐段,該外錐段的表面具有密封圈嵌槽,涵管的另一端具有與所述外錐段相對應的內錐段。
2.根據權利要求1的玻璃纖維夾砂樹脂涵管,其特徵是,涵管內錐段連有其內徑與涵管管段外徑一致的管形延長段。
專利摘要玻璃纖維夾砂樹脂涵管,其管壁結構為交替的樹脂玻纖布纏繞層和樹脂夾砂層,涵管一端具有外錐段,該外錐段的表面具有密封圈嵌槽,涵管的另一端具有與所述外錐段相對應的內錐段。該涵管在受外力衝擊和長期交變應力作用下,不易發生破壞,克服了鋼筋混凝土涵管易產生裂縫,且裂縫中鋼筋易鏽蝕影響涵管強度和使用壽命的缺陷;涵管連接可實現密封套接,簡易而可靠,生產時不需配備克服溫度影響的設備和工藝以及成型後的時效護養,越是大口徑涵管越能顯現出良好的經濟性。
文檔編號F16L9/14GK2646514SQ0325506
公開日2004年10月6日 申請日期2003年8月8日 優先權日2003年8月8日
發明者何曉鳴 申請人:何曉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