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板帶軋機的下護板的製作方法
2023-09-10 09:23:50 2
專利名稱:一種用於板帶軋機的下護板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於板帶軋機的安全防護裝置
背景技術:
板帶熱軋過程中的軋件頭部彎曲問題,是軋制領域至今尚未得到很好解決的重要技術課題之一。軋件頭部彎曲可出現兩種情況翹頭和扣頭,即軋件頭部被軋輥咬入後,在出口側形成向上或向下的彎曲,向上彎曲稱為翹頭,向下彎曲稱為扣頭,兩種情況都非常常見。塑性變形遵循最小阻力定律,即在塑性變形過程中,如果金屬質點有向幾個方向移動的可能時,則金屬各質點將向阻力最小的方向移動。因此當鋼板上表面延伸少、下表面延伸多,則出現鋼板翹頭;當鋼板上表面延伸多、下表面延伸少,則出現鋼板扣頭。通常認為產生的主要原因有鋼板上下表面溫差較大、上下工作輥輥速不同、金屬本身性質不均勻、鋼板表面殘留著氧化鐵皮、道次壓下量和軋件材質等。如果在軋制過程中發生翹頭或扣頭,鋼板會鑽進機支承輥與工作輥之間,致使纏死工作輥不轉,造成重大設備事故。儘管目前翹頭的問題通過在上工作輥2兩側安裝上護板3的形式基本上得到了解決,但扣頭問題仍然是個難題。參見圖1,其原因是上護板3為近似四分之一弧面形,體積大,上工作輥2兩側有合適的空間,可以將其安裝在牌坊內的橫梁上,而下工作輥I兩側是輸送輥道,輸送輥道的機間輥5與下工作輥I之間的空間非常小,無法將現有的上護板3通過簡單改進作為下護板使用。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機間輥與下工作輥之間空間狹小的特點,提供一種用於板帶軋機的下護板,以防止軋制過程中鋼板扣頭、纏輥等事故的發生。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用於板帶軋機的下護板,其特徵在於,該下護板為一體化結構,主要包括主體及其兩端的定位塊,主體端部的橫截面近似倒梯形,主體上表面為平面,位於機間輥一側帶有與機間輥相適應的弧面,位於下工作輥一側為與下工作輥相適應的弧面,定位塊為長條形結構。主體的上表面與位於下工作輥一側弧面的交會處採用齒型結構。定位塊的上部配有工藝臼。本實用新型可採用一次鑄造成型。本實用新型具有體積小、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安裝方便等特點,解決了因機間輥與下工作輥之間空間狹小,不便於增設安裝下護板的問題。本實用新型能夠有效防止軋制過程中鋼板鑽鋼、纏輥,致使軋輥、十字連杆等設備損壞,乃至主軋電機憋住燒壞等重大設備事故,可降低設備投資,節省人力及設備檢修時間,提高生產率,同時可有效地防止人身安全事故。
圖I為下護板安裝示意圖;[0009]圖2為下護板外形結構示意圖;圖3為下護板橫截面示意圖。圖中1 :下工作輥;2 :上工作輥;3 :上護板;4 :鋼板;5 :機間輥;6 :下護板;7 :牌坊;8 :軋制水平線;9 :工藝臼;10 :主體上表面;11 :齒型結構;12 :與下工作輥相適應的弧面;13 :定位塊;14 :下工作輥軸承座;15 :與機間輥相適應的弧面;16 :主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2、3所示,一種用於板帶軋機的下護板,其特徵在於,該下護板6為一體化結構,主要包括主體16及其兩端的定位塊13,主體16端部的橫截面近似倒梯形,主體16上表面10為平面,位於機間輥5 —側帶有與機間輥相適應的弧面15,位於下工作輥I 一側為與下工作輥相適應的弧面12,目的是增加下護板6的強度、減輕重量。主體16的上表面10和與下工作輥相適應的弧面12的交匯處採用齒型結構11,這樣便於軋制時氧化鐵皮的疏導(下護板6的主體是懸空的)。主體16兩端定位塊13為長條形,定位塊13的上部配有工藝臼9。本實用新型可採用一次鑄造成型,材質選用ZG35 ;主體16兩端設有長條形的定位塊13是根據軋機牌坊7與下工作輥軸承座14的實際安裝間隙尺寸設計的。下護板6的主體16是懸空的,通過定位塊13上部的工藝白9卡在下工作輥軸承座14的表面上,便於下護板6的安裝、拆卸及檢修。另外,也可以通過向下延長定位塊13的長度,使其支撐於軋機底部基礎的形式來帶替工藝白9。主體16上表面10略低於軋制水平線8和機間輥5上表面,按工藝應低於軋制水平線8和機間輥道5上表面10 15mm ;位於機間輥5 —側帶有與機間輥相適應的弧面15半徑大於機間輥5半徑10 15mm,位於工作輥一側為與工作輥相適應的弧面12半徑大於下工作棍I半徑15 25mm。
權利要求1.一種用於板帶軋機的下護板,其特徵在於,該下護板(6)為一體化結構,主要包括主體(16)及其兩端的定位塊(13),主體端部的橫截面近似倒梯形,主體上表面(10)為平面,位於機間輥(5) —側帶有與機間輥相適應的弧面(15),位於下工作輥(I) 一側為與下工作輥相適應的弧面(12),定位塊(13)為長條形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於板帶軋機的下護板,其特徵在於,主體(16)的上表面(10)和與下工作輥相適應的弧面(12)的交匯處採用齒型結構(11)。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用於板帶軋機的下護板,其特徵在於,定位塊(13)的上部配有工藝白(9)。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於板帶軋機的下護板,其特徵在於,該下護板(6)為一體化結構,主要包括主體(16)及其兩端的定位塊(13),主體端部的橫截面近似倒梯形,主體上表面(10)為平面,位於機間輥(5)一側帶有與機間輥相適應的弧面(15),位於下工作輥(1)一側為與下工作輥相適應的弧面(12),定位塊(13)為長條形結構。本實用新型安裝在工作輥與機架輥之間,能夠有效防止軋制過程中因軋件鑽鋼、纏輥而造成軋輥、十字連杆等設備的損壞,而且拆裝方便,便於設備維護和檢修,同時可有效地防止人身傷害和設備事故。
文檔編號B21B33/00GK202356408SQ20112022573
公開日2012年8月1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28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28日
發明者李國選, 漆德虎, 王紅巖 申請人:鞍鋼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