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貢菊補酒的製作方法
2023-09-21 20:41:55 1
專利名稱:一種貢菊補酒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貢菊補酒的製作方法。
早在遠古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在勞動過程中受到含糖野果自然發酵成酒的啟發,利用野果釀造果酒。隨著農業生產的進一步發展,到了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時期,我國已開始採用穀物作為釀酒的原料。甲骨文中酒寫作「凸」,就是糧食和水在容器中發酵成酒過程的描繪。1974年,在河北省平山縣出土戰國時期的古酒,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戰國策》中有「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的記載,《尚書》中也有「若作酒醴,爾惟曲櫱」之說。這些都足以證明釀酒在我國已有相當悠久的歷史。以致發展到今天,酒的生產規模已十分龐大,酒也成了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飲用品之一。
伴隨著酒的生產和應用,有目的地將中藥與酒配合生產藥酒,在我國也有了很長的歷史。秦漢之際,《黃帝內經》就記載了治療膨脹的「雞矢醴」藥酒。漢代班固解釋甲骨文中,也記載了在商代就有鬱金香藥酒。但從根本上區分,藥酒卻分為兩大類。即補性酒和藥酒。補性酒雖然對某些疾病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但主要是對人體起滋補增益作用,促進人體健康,精力充沛,預防疾病侵入。藥性酒是以防治疾病為主,在配方上有嚴格細緻要求,是專為某些疾病而設的。而對補性酒而言,強體健身和益智安神的功能是重要的,抗早衰,延年益壽的功能則更令人關注。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利用黃山貢菊特有的疏風散熱,養肝明目、清涼解毒功效,為人們提供一種可以強身健體、益智安神、延年益壽的滋補保健飲用酒。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方法得以實現的首先,是選用60度以下的高梁或玉米釀造的原漿白酒。然後,再將經過清洗、蒸煮、過濾後的黃山貢菊,放於白酒中,在瓷質容器內恆溫14度浸泡3天,再將浸泡後的白酒和貢菊混合溶液,經再過濾工序,再加以蜂蜜調質勾兌,裝瓶密封,即製成本發明貢菊補酒。
下面結合本發明一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方法,進一步詳述如下實施例11、選用高梁釀製的白酒原漿500克備用;2、將黃山貢菊50克,用清水洗淨;3、用瓷質容器加清水100克,文火蒸煮5分後撈出;4、再用300目絲質濾網,將蒸煮後的貢菊過濾,清除雜質;5、再將過濾後貢菊,放於白酒中,在瓷質容器內,恆溫14度浸泡3天;6、再將浸泡後白酒和貢菊混合溶液,用300目絲質濾網第二次過濾,濾除貢菊及雜質;7、將濾除貢菊後所得白酒與貢菊混合溶液,按每500克混合溶液,加入50克蜂蜜比例,進行調質勾兌;8、再將調質勾兌後的白酒與貢菊、蜂蜜混合溶液,裝入瓷質或玻璃瓶內密封,即製成本發明貢菊補酒。
用本發明方法製成的貢菊補酒,酒質呈淡黃色,晶瑩透明,並含有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和胺基酸成份,減少了白酒對人體重要器官的刺激作用,對不良反應有抑制作用。具有疏風散熱、養肝明目、清涼解毒,以及對高血壓、動脈硬化、眼睛紅腫、粉刺和肝病,均有一定的療效。特別適合中老年人及婦女飲用。是祛病健身、益智安神、延年益壽,一種理想經濟的滋補保健飲料。
特別需要說明的是,在本發明的方法中,之所以選用瓷質容器對貢菊進行蒸煮,其目的是為了避免用金屬容器進行蒸煮,易發生金屬容器本身與貢菊之間發生化學反應,而影響貢菊有效藥性成份的正常發揮,以及在蒸煮時,使貢菊沉澱,降紙溶解度。
而用蜂蜜調質勾兌,可降低酒精度,增加酒的甜度。本發明成本低,實施容易。具有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權利要求
1.一種貢菊補酒的製作方法。其顯著的技術特徵在於是選用60度以下的高糧或玉米等穀類釀造的白酒原漿,加以經過清洗,蒸煮、過濾後黃山貢菊浸泡,經再過濾,調質勾兌而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貢菊補酒製作方法,其特徵在於其清洗後的貢菊,是放入瓷質容器內,用文火加熱5分鐘。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貢菊補酒製作方法,其特徵在於其過濾及再過濾工序,所用的濾網,是用300目的絲質濾網。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貢菊補酒製作方法,其特徵在於其浸泡工序,是將經清洗,蒸煮、過濾後的貢菊,按每500克白酒,加入50克貢菊的比例,置入瓷質容器內,在14度的恆溫條件下,浸泡3天。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貢菊補酒製作方法,其特徵在於其再過濾工序,是將經3天浸泡後的白酒與貢菊混和溶液,通過300目絲質濾網濾除貢菊及雜質。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貢菊補酒製作方法,其特徵在於其調質勾兌工序,是將再過濾後所得的白酒與貢菊混合溶液,按每500克混合溶液,加入50克蜂蜜比例,進行調質勾兌。
全文摘要
一種貢菊補酒的製作方法,屬於保健酒製作技術領域。其顯著的技術特徵在於:是用60度以下高糧或玉米釀製的白酒原漿,加以經過清洗、蒸煮、過濾、浸泡,再過濾,調質勾兌而成。本發明方法科學,配製合理。其產品具有疏風散熱、養肝明目、清涼解毒等功效。是一種強體健身、益智安神、延年益壽,理想的滋補健身飲用品。
文檔編號C12G3/04GK1280180SQ00109860
公開日2001年1月17日 申請日期2000年7月13日 優先權日2000年7月13日
發明者毛會濤 申請人:毛會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