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草房子》有感
2023-09-21 09:20:35 3
《草房子》是一部對現代青少年很具教育意義的書。講述的是60年代一個水鄉小學的故事。小說中描寫的各個角色都具有各自的特點與個性,禿鶴充滿孩子氣的性格,紙月的懂事乖巧,白雀與蔣一輪之間的愛情,秦大奶奶的執著與善良,細馬的成長經歷以及貫穿全書的主人公桑桑在油麻地的生活等,等很容易的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並且在潛移默化中教育啟迪著讀者。在小說中,我們完全可以身臨其境的感受每一個感人的故事。
看完全書,給我感觸最深的是「紅門大少爺——杜小康」。
在油麻地的孩子當中,杜小康就像一簸箕黑芝麻中的一粒富有光澤的白芝麻,家庭的富足讓他從小就顯得與眾不同:一個整天穿著乾乾淨淨的孩子,過著無憂無濾,有求必應的生活。他的生活受到孩子的羨慕,別的孩子只能用一條線繩來作褲帶,他讀一年級就有了一條皮褲帶;別的孩子一年四季只有兩套衣服可換,他四季的衣服很分明;連油麻地的老師都沒有一個人有自行車,他卻有一輛很完整的自行車。他成績很好,一直是班長。這樣的孩子,肯定是孩子們的「孩子王」,享受著至尊無上的地位,即使做遊戲也往往是「將軍」「司令」的領袖人物。「杜小康就是這樣像秋天高遠的天空中一隻悠然盤旋於他的鴿群之上的黑色的鷹」。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優裕的生活竟在一夜間毀了,因為父親生意的失敗,致使這個孩子的優越感全失。孩子不適應是肯定的,但是,還是勇敢的承受了。孩子的世界是純真的,從孩子的行動中,體驗到了什麼是責任,什麼是力量。
經過大水、暴雨、孤獨、憂傷、生病、寒冷、飢餓......這一切,既困擾、磨難著杜小康,又教育、啟示著杜小康。經過這一切的一切,杜小康長大了。杜小康退學以後,常常想著重返校園,他還偷偷地自學,當他爸媽知道後,也被感動了,他們決定要讓小康上學,於是買了500隻小鴨子,準備養上一年,等鴨子長大了,靠賣鴨蛋和賣鴨子的錢供杜小康上學,可是不幸再次發生,他家的鴨子把別人家魚塘裡的小魚苗吃掉了,鴨子和船都被人家扣留了。上學的希望暫時破滅了,但是杜小康更加堅強了,為了重振家業,他在校門口擺起了小攤子賣東西,
「他有父親的悲傷,卻沒有父親的絕望。」挫折給了他更多的財富,在與挫折較量的過程中,他咀嚼了大蘆蕩給予他的那些美麗而又殘酷的題目,他成了強者,他詮釋了男子漢的內涵。
人生無處無真情,在《草房子》裡,我看到了另人落淚的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