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洗護是什麼(785萬人使用的螞蟻呀嘿)
2023-05-27 04:57:40 1
文章內容來源:公眾號「消費保」(ID:xfb315)查服務、防套路、發投訴就找消費保!
「螞蟻呀嘿,螞蟻呀呼,螞蟻呀哈……」
相信過去一周,你一定看到過不少這個BGM的魔性變臉視頻。
簡單介紹一下
其中的原理就是
把你的一張靜態照片
↓↓↓
通過軟體製作成一個的動態小視頻
(請自行腦補「螞蟻牙黑」的bgm)
↓↓↓
魔性的表情
加上洗腦的音樂
給不少人帶來一波歡樂。
「螞蟻呀嘿」深藏隱患
來源抖音截圖
這個「AI換臉」軟體有多火呢?
你打開任何一個短視頻平臺,都會被「螞蟻呀嘿」的動態視頻刷屏,就連微信朋友圈也未能「倖免」。
截止3月4日,在抖音#螞蟻呀嘿#相關話題播放總量已超過29億次,特效被 785 萬人使用,足見火爆程度。Avatarify 這款APP也穩居中國區 App Store 總榜 TOP1。
然而伴隨而來的還有一系列隱私方面的質疑。
軟體已下架
3月2日凌晨,這款App也悄然從中國區蘋果應用商店下架。
從火爆到「涼涼」僅用了7天。
雖然官方沒有對此進行說明,但可能的是可能涉及隱私安全等問題。
隱私安全堪憂
隱私安全問題 / 圖源微博
這樣的擔憂也並非空穴來風。
畢竟 AI 換臉軟體自出現起就是帶著爭議的。
而因為個人信息安全隱患而匆匆下架的AI 應用也不止Avatarify。
流傳的用戶對於ZAO用戶協議表示不滿的截圖 / 來源網絡
2019 年陌陌推出了一款名為 ZAO 的 AI 換臉應用,ZAO 在上架第二天就衝到應用免費榜第二名,之後更是穩居免費榜榜首,堪稱現象級應用。
但 ZAO 令人印象深刻的不只有爆紅,還有它的匆匆下架。
ZAO 的用戶協議條款讓無數用戶擔心。
一方面技術濫用會導致虛假信息泛濫;另一方面,如使用明星等他人的照片來製作相關視頻,就可能涉及名譽權、肖像權、智慧財產權等法律問題。
個人隱私洩漏更是可能會涉及資產安全、人身安全等問題。
畢竟,如果丟了「臉」,那麼你的行動支付、網貸、門禁等都將處於不設防的裸奔狀態。
新聞報導 / 圖源微博
此外,小編也關注到央視新聞的報導,類似」螞蟻呀嘿「這樣的特效,存在相應風險。
在採訪中,演示人員為央視記者演示了如何利用深度合成中的表情操縱方法的安全漏洞攻擊人臉識別系統。
只需要一張照片,就可以攻破人臉識別系統。
如今,Avatarify 有如 ZAO 的曇花一現,再次喚起人們對隱私安全的擔憂。
雖然 AI 換臉技術已日趨成熟,但其背後存在的安全隱患也需要我們重視。
軟體下架,代製作依舊紅火
而儘管這款軟體已經下架了,但「螞蟻呀嘿」的視頻需求並沒有因為Avatarify的下架而減少。
這類視頻的代製作服務在一些電商平臺和二手網站上依然十分紅火。
小編搜索淘寶截圖
在某寶,搜索「螞蟻呀嘿製作」,出現的視頻代製作商鋪就有數十家。
小編點進一家銷量較高的店鋪,發現這種代製作服務是根據照片中的人數來收費,一個人收費5元,兩個人10元,依次遞增收費。
不少網友給出了好評,「效果很好,幾分鐘就出來了」、「很清晰,質量棒棒的」。
小編搜索閒魚截圖
在閒魚等二手交易網站上,這樣的視頻代製作服務也有不少,售價在1到5元不等。
雖然這種代製作服務收費不高,但在存在安全隱患的情況下,消費者還是需要更加注意保護自己的個人信息。
這樣的玩法有趣歸有趣,但也不能忽略潛在的風險
↓↓↓
大家開心的同時,還是要注意:
跟風雖快樂,風險需自知!
部分來源:羊城晚報、新華網、央視新聞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