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行車副把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9-21 14:45:05 1
專利名稱:一種自行車副把機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行車副把機構,尤其涉及一種設置有握力裝置的自行車副把機構。
背景技術: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鍛鍊身體。自行車運動就是一項廣受歡迎的健身運動,其實施起來簡單方便,不受場地限制,且經濟成本低,能有效鍛鍊下肢力量。但自行車運動也存在一些缺點,如上肢力量得不到鍛鍊;長期騎車手部容易疲勞等
實用新型內容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設計合理、經濟成本低,能有效鍛鍊手部力量,緩解手部疲勞的自行車副把機構。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自行車副把機構,包括副把,握力裝置,所述握力裝置設置在副把上。在該自行車副把機構中,所述握力裝置包括彈簧、轉軸機構和手握柄,所述手握柄通過轉軸機構與副把連接,所述彈簧設置於手握柄和副把之間。在該自行車副把機構中,所述轉軸機構包括轉軸支座一、轉軸支座二,轉軸支座一與手握柄連接,轉軸支座二與副把連接,轉軸支座一和轉軸支座二鉸接在一起。在該自行車副把機構中,所述彈簧是扭簧。在該自行車副把機構中,所述副把上設置有適合抓握的凹槽。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及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自行車副把機構,包括副把和握力裝置,所述握力裝置設置在副把上,騎車人在騎車過程中,可以很方便的利用握力裝置進行手部鍛鍊,這樣不僅緩解了手部疲勞,還充分利用了時間,增加了鍛鍊的樂趣;所述握力裝置包括彈簧、轉軸機構和手握柄,其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有效降低了經濟成本;所述副把上設置有適合抓握的凹槽,便於騎車人在進行手部鍛鍊時牢牢抓住副把,保證了騎車安全。
圖I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自行車副把機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轉軸機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I......副把;11......凹槽;2......握力裝置;21......轉軸結構;211......轉軸支座一;[0020]212......轉軸支座ニ ;22......手握柄;23......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歩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請參考圖I和圖2,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自行車副把機構,包括副把I ;凹槽11 ;握力裝置2,其包括手握柄22、轉軸結構21和彈簧23。所述副把I既起到自 行車的副把的作用,又作為握力裝置2的另ー個手握柄。所述副把I上設置有凹槽11,所屬轉軸機構包括轉軸支座一 211和轉軸支座ニ 212,所述手握柄22與轉軸支座一 211連接,所述轉軸支座一 211和轉軸支座ニ 212鉸接,所述轉軸支座ニ 212與副把I連接,所述彈簧23 一端與手握柄22連接,另一端與副把I連接。副把I、轉軸支座一 211、轉軸支座ニ 212、手握柄22和彈簧23共同組成了ー個握力裝置,騎車人在騎車過程中可以通過握緊、鬆開手握柄22進行手部鍛鍊。本實施例中,所述彈簧23可以是扭簧。本實施例中,所述副把上設置有適合抓握的凹槽11,另外為了鍛鍊時的舒適,手握柄22上也可以設置適合抓握的凹槽11,當然也可以不設置凹槽11,以節約成本。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非用來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範圍;如果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範圍,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當中。
權利要求1.ー種自行車副把機構,包括副把,其特徵在幹,還包括握力裝置,所述握力裝置設置在副把上。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自行車副把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握力裝置包括彈簧、轉軸機構和手握柄,所述手握柄通過轉軸機構與副把連接,所述彈簧設置於手握柄和副把之間。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自行車副把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轉軸機構包括轉軸支座一、轉軸支座ニ,轉軸支座一與手握柄連接,轉軸支座ニ與副把連接,軸支座一和轉軸支座ニ鉸接在一起。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自行車副把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彈簧是扭簧。
5.根據權利要求I至4任一項所述自行車副把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副把上設置有適合抓握的凹槽。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自行車副把機構,包括副把,握力裝置,所述握力裝置包括彈簧、轉軸機構和手握柄,所述握力裝置設置在副把上。該自行車副把機構設計合理、經濟成本低,能有效鍛鍊騎車人手部力量,緩解其手部疲勞。
文檔編號B62K21/26GK202518429SQ20122010781
公開日2012年11月7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1日
發明者柏興燕 申請人:太倉市哲泰天產品設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