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熱爐廢氣餘熱鍋爐的製作方法
2023-09-21 02:26:55 1
專利名稱:礦熱爐廢氣餘熱鍋爐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回收工業矽礦熱爐生產工藝過程中產生的高溫煙氣餘熱,通過熱交換產生蒸汽從而用於發電的餘熱鍋爐。
技術背景現有矽礦生產工藝對產品過程中產生的高溫煙氣採取直接排空或採用熱效率較低的小型鍋爐或少量運行成本高和安全性不穩定的強制循環餘熱鍋爐進行利用,由於高溫煙氣直接排空明顯浪費資源,造成環境的熱汙染,不能滿足國家節能減排的要求,其他措施能源利用率相對較低和成本較高,經濟效益不明顯。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有效吸收工業矽礦熱爐高溫廢氣餘熱的礦熱爐廢氣餘熱鍋爐。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礦熱爐廢氣餘熱鍋爐,包括鍋筒、過熱器、蒸發器、熱水器、鋼架、煙氣進口裝置、煙氣出口裝置等,其特徵是還包括前室水冷包牆、中間水冷隔牆、後室水冷包牆,前室水冷包牆與中間水冷隔牆組成空腔前室,中間水冷隔牆與後室水冷包牆組成管束區後室。蒸發器兩端通過上升管、下降管與鍋筒相連。空腔前室和管束區後室組成廢氣餘熱鍋爐的全水冷包覆的倒「U」型雙室結構,無水平煙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礦熱窯廢氣餘熱鍋爐採用組合式全水冷包覆雙室結構,無水平煙道,共用一個水冷隔牆,空間大,充分利用輻射熱,有利於高溫煙氣的利用,且無積灰附著體,有效解決了受熱面積灰和結焦的難題,提高了餘熱利用率。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圖I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圖。圖2是圖I的的A-A剖視圖。圖3是圖I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礦熱爐廢氣餘熱鍋爐,包括鍋筒I、過熱器2、蒸發器3、熱水器4、鋼架5、煙氣進口裝置6、煙氣出口裝置7等,其特徵是還包括前室水冷包牆8、中間水冷隔牆9、後室水冷包牆10,前室水冷包牆8與中間水冷隔牆9組成空腔前室11,中間水冷隔牆9與後室水冷包牆10組成管束區後室12。[0015]空腔前室11和管束區後室12組成廢氣餘熱鍋爐的全水冷包覆倒「U」型雙室結構,無水平煙道。煙氣流程為高溫煙氣進入耐高溫防積灰的進口裝置,然後進入前後水冷包牆與中間水冷隔牆組成的空腔前室,再通過空腔前室的頂部向下進入管束區後室,並依次通過管束區後室布置的過熱器、蒸發器、熱水器,最後進入煙氣出口裝置。上面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並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範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構思的前提下,本領域中普通工程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型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本實用新型的請求保護的技術內容,已經全部記載在技術要求書中。·
權利要求1.一種礦熱爐廢氣餘熱鍋爐,包括鍋筒、過熱器、蒸發器、熱水器、鋼架、煙氣進口裝置、煙氣出口裝置等,其特徵是還包括前室水冷包牆、中間水冷隔牆、後室水冷包牆,前室水冷包牆與中間水冷隔牆組成空腔前室,中間水冷隔牆與後室水冷包牆組成管束區後室。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礦熱爐廢氣餘熱鍋爐,其特徵是蒸發器兩端通過上升管、下降管與鍋筒相連。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礦熱爐廢氣餘熱鍋爐,其特徵是空腔前室和管束區後室組成廢氣餘熱鍋爐的全水冷包覆的倒「U」型雙室結構,無水平煙道。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礦熱爐廢氣餘熱鍋爐,包括鍋筒、過熱器、省煤器、鋼架、煙氣進口裝置、煙氣出口裝置、前水冷包牆、中間水冷隔牆、後水冷包牆,前水冷包牆與中間水冷隔牆組成空腔前室,中間水冷隔牆與後水冷包牆組成管束區後室,空腔前室和管束區後室組成全水冷包覆雙室結構。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礦熱窯廢氣餘熱鍋爐採用組合式全水冷包覆雙室結構,無水平煙道,共用一個水冷隔牆,空間大,充分利用輻射熱,有利於高溫煙氣的利用,且無積灰附著體,有效解決了受熱面積灰和結焦的難題,提高了餘熱利用率。
文檔編號F27D17/00GK202733861SQ201220319060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4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4日
發明者肖惠平, 李英, 陳新, 張智斌, 陳俊, 朱霞, 陸子龍, 張迎春, 張海峰, 陶雲, 袁克 申請人:南通萬達鍋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