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六層臥式水平活套的製作方法
2023-09-21 03:46:55 3
專利名稱:一種六層臥式水平活套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在連續生產線中儲存中間帶材的裝置,具體是涉及一種用於不鏽鋼卷板連續退火酸洗生產線和連續帶材處理線上的臥式水平活套。
背景技術:
在不鏽鋼卷板連續退火酸洗生產線和連續帶材處理線上,活套是必不可少的設備。活套用來儲存一定量的帶鋼,以保證工藝段在入口段停車換卷焊接和出口段停車卸卷或者加工段換輥時能夠連續生產。活套按形式可分為坑式、盤式、立式等幾種。坑式活套即活套的主體位於地平面以下,以節省廠房上方空間。坑式活套容易造成帶鋼表面的擦傷,即使後來發展到將坑深加大的改進型坑式活套,也由於施工的局限性,故坑式活套已經基本淘汰。盤式活套主要用於窄帶,帶鋼沿水平方向螺旋纏繞上升,呈現圓盤卷式,以達到儲存帶鋼的目的,這種活套儘管因佔地面積小、投資少、生產靈活,目前仍有很大的生存空間,但是僅適用於窄帶,適用範圍小。立式活套必須配有高跨天車,需要廠房高度高、投資較大,因此,適合大型企業使用。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儲存量大、節省廠房空間、不易損失帶鋼的六層臥式水平活套。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六層臥式水平活套,由活套小車、活套拖車、卷揚機、鋼絲繩組成,所述活套小車與活套拖車之間通過鏈條聯接;所述活套小車包括車架,在所述車架的上、中、下設有三個包膠輥,在車架底部兩側分別設有活套車行走輪,所述活套車行走輪行走在一對輕軌上;所述活套拖車底部兩側分別設有拖車行走輪,所述拖車行走輪也行走在輕軌上,在所述活套拖車的從上至下設有六個用來承託帶鋼的託輥。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在所述車架頂端兩側設有活套車懸掛輪,所述活套車懸掛輪行走在上方的一對H型鋼軌道上。在所述活套拖車頂端兩側設有拖車懸掛輪,所述拖車懸掛輪行走在上方的一對H型鋼軌道上。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於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帶鋼儲存量大、節省生產線長度、節省廠房空間以及不易損傷帶鋼等。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活套小車行走在輕軌上的正面視圖;圖3是活套小車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3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參照圖1、圖2、圖3、圖4,一種六層臥式水平活套,由活套小車1、活套拖車2、卷揚機、鋼絲繩組成,活套小車1與活套拖車2之間通過鏈條聯接。活套拖車2與活套拖車2之間也是通過鏈條聯接。活套小車包括車架101,在車架101的上、中、下設有三個包膠輥102, 在車架101底部兩側分別設有活套車行走輪103,活套車行走輪103行走在一對輕軌3上, 在車架101頂端兩側設有活套車懸掛輪104,活套車懸掛輪104行走在上方的一對H型鋼軌道4上。在活套拖車2底部兩側分別設有拖車行走輪201,拖車行走輪201也行走在輕軌3 上,活套拖車2頂端兩側設有拖車懸掛輪203,拖車懸掛輪203行走在上方的一對H型鋼軌道4上。在活套拖車2的從上至下設有六根託輥202,託輥202用來承託帶鋼5。本實用新型在活套小車1和活套拖車2行走在上方的一對H型鋼軌道上,能夠克服行走不穩、容易偏斜的缺陷,以上雖然結合附圖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所附權利要求的範圍內做出各種變形或修改。
權利要求1.一種六層臥式水平活套,其特徵是,由活套小車、活套拖車、卷揚機、鋼絲繩組成,所述活套小車與活套拖車之間通過鏈條聯接;所述活套小車包括車架,在所述車架的上、中、 下設有三個包膠輥,在車架底部兩側分別設有活套車行走輪,所述活套車行走輪行走在一對輕軌上;所述活套拖車底部兩側分別設有拖車行走輪,所述拖車行走輪也行走在輕軌上, 在所述活套拖車的從上至下設有六個用來承託帶鋼的託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六層臥式水平活套,其特徵是,在所述車架頂端兩側設有活套車懸掛輪,所述活套車懸掛輪行走在上方的一對H型鋼軌道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六層臥式水平活套,其特徵是,在所述活套拖車頂端兩側設有拖車懸掛輪,所述拖車懸掛輪行走在上方的一對H型鋼軌道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六層臥式水平活套,由活套小車、活套拖車、卷揚機、鋼絲繩組成,所述活套小車與活套拖車之間通過鏈條聯接;所述活套小車包括車架,在所述車架的上、中、下設有三個包膠輥,在車架底部兩側分別設有活套車行走輪,所述活套車行走輪行走在一對輕軌上;所述活套拖車底部兩側分別設有拖車行走輪,所述拖車行走輪也行走在輕軌上,在所述活套拖車的從上至下設有六個用來承託帶鋼的託輥。本實用新型具有帶鋼儲存量大、節省生產線長度、節省廠房空間以及不易損傷帶鋼等優點,可廣泛應用於各種連續退火酸洗生產線和連續帶材處理線。
文檔編號B65H20/30GK202219999SQ20112028085
公開日2012年5月16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3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3日
發明者潘林 申請人: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