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外感熱病的中藥製劑的製作方法
2023-08-13 10:24:41 2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外感熱病的中藥製劑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製劑,特別是治療外感熱病的中藥製劑。
技術背景當人們得流感、流腦等外感熱病後。病症表現為發熱惡寒或但熱不寒,無 汗或自汗,頭痛,咳嗽,口渴。嚴重者可見神錯,譫語,煩躁不寧,甚至驚悸,痙攣。 一般西醫主張用抗病毒藥物來治療,如離子通道M2阻滯劑和神經氨酸 酶抑制,但治療效果不是很理想,且費用高,副作用大, 一般為噁心、嘔吐等 消化道症狀,也有腹痛、頭痛、頭暈、失眠、咳嗽、乏力等不良反應。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治療效果好,費用低廉,且無副作用的治療 外感熱病的中藥方劑。技術方案是天竺黃、膽南星、僵蠶、車前、蒸製大黃、片薑黃、半 夏、蟬蛻、龍腦、澤瀉、麝香、硃砂,將上藥共研成極細面混勻,留出少 許硃砂面為衣。另用銀花、連翹、苦桔梗、牛蒡子、薄荷、淡豆豉、甘草、芥 穗、竹葉、研為粗末(即銀翹散)。配製方法用鮮葦根湯煎銀翹散濃縮成法,調和上述藥面,煉成為綠豆 大的藥丸,並以硃砂面為衣。每丸重2克,成人每次服6克,IO歲以下兒童減半,5歲以下兒童服l/4量。每日2-3次,溫開水送服。效果本方劑以純中藥配製,具有解表清裡,洩熱解毒之功效,療效獨特, 無副作用,效果顯著。該中草藥為祖傳密制配方,使用該方劑治療流感、流腦等外感熱病患者135 例,治癒130例,療效顯著5例,治癒率高,治療效果明顯,本方劑在使用過 程中,沒有產生不良反映。實施方式實施例l:天竺黃50克,膽南星25克,僵蠶25克,車前10克,蒸 制大黃30克,片薑黃20克,半夏IO克,蟬蛻25克,龍腦2.5克,澤瀉10克,麝香1.5克,硃砂25克,將上藥共研成極細面混勻,留出少許硃砂面為衣。另用銀花、連翹各50克,苦桔梗、牛蒡子、薄荷各30克,淡豆豉、 甘草各25各,芥穗、竹葉各20克研為粗末(即銀翹散)。配製方法用鮮葦根湯煎銀翹散濃縮成法,調和上述藥面,煉蜜為綠豆大的藥丸,並以硃砂面為衣。每丸重2克。病例l:流感患者,曹正剛,男,36歲,患流感3天,並拌有頭痛、咳嗽 等症,每天服用本方劑2次,每次6粒,服用本方劑4天後,病狀消除。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外感熱病的中藥製劑,其特徵是天竺黃50克,膽南星25克,僵蠶25克,車前10克,蒸製大黃30克,片薑黃20克,半夏10克,蟬蛻25克,龍腦2.5克,澤瀉10克,麝香1.5克,硃砂25克,,將上藥共研成極細面混勻,留出少許硃砂面為衣。另用銀花、連翹各50克,苦桔梗、牛蒡子、薄荷各30克,淡豆豉、甘草各25各,芥穗、竹葉各20克研為粗末(即銀翹散);配製方法用鮮葦根湯煎銀翹散濃縮成法,調和上述藥面,煉製為綠豆大的藥丸,並以硃砂面為衣,每丸重2克。
全文摘要
一種治療外感熱病的中藥製劑。其特徵是主要成分是由天竺黃50克,膽南星25克,僵蠶25,克車前10克,蒸製大黃30克,片薑黃20克,半夏10克,蟬蛻25克,龍腦2.5克,澤瀉10克,麝香1.5克,硃砂25克,將上藥共研成極細面混勻,留出少許硃砂面為衣。另用銀花、連翹各50克,苦桔梗、牛蒡子、薄荷各30克,淡豆豉、甘草各25各,芥穗、竹葉各20克研為粗末(即銀翹散)等組成。配製方法用鮮葦根湯煎銀翹散濃縮成法,調和上述藥面,煉蜜為綠豆大的藥丸,並以硃砂面為衣,每丸重2克;本方劑以純中藥配製,具有解表清裡,洩熱解毒之功效,療效獨特,無副作用,效果顯著。
文檔編號A61K36/88GK101618180SQ20081013780
公開日2010年1月6日 申請日期2008年7月3日 優先權日2008年7月3日
發明者胡春豔 申請人:胡春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