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我國最早的女使節馮嫽

2023-08-13 11:07:01

 一提起中國古代對外交往做出重要貢獻的歷史人物,人們不由得會想起玄奘、鑑真、鄭和等,但也不應該忘記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女外交家——西漢的馮嫽。

  馮嫽,中國第一位女政治家、女外交家。公元前101年,她隨漢解憂公主遠嫁到了烏孫國。由於她多才多智,成為解憂公主的得力助手。後嫁給烏孫右大將。她在協助公主加強漢朝同西域諸國之間的友好關係方面,做出了很大貢獻,深得西域各國人民的敬服,被尊稱為「馮夫人」。

  漢武帝時,漢朝對長期南下侵擾的匈奴接連進行了大規模的軍事反擊;同時,為了結成對抗匈奴的聯盟,又與西域諸國中最強大的烏孫國(在今新疆伊犁河流域)聯姻。解憂公主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嫁給了烏孫的國王。漢昭帝末年到漢宣帝初年,匈奴屢侵烏孫,漢朝與烏孫合兵反擊,大敗匈奴。不久,烏孫國王去世,國內發生混亂。原國王的匈奴夫人生的兒子烏就屠,殺了新即位的國王,聚集一部分人馬上了北山,並揚言要請匈奴兵來烏孫。這樣,漢與烏孫對抗匈奴的聯盟行將破裂。為此,漢朝派一萬五千士兵進駐敦煌,密切注視著烏孫的動向。漢朝負責管理西域的長官西域都護鄭吉,熟悉烏孫的情況,知道馮嫽的丈夫右大將與烏就屠關係很好,又了解馮嫽的才幹,便請馮嫽去勸說烏就屠。為了維護漢與烏孫的團結,馮嫽慨然上路,不顧生命危險,親至北山面見烏就屠,向他曉之以理,陳說利害;加上漢朝大軍的威懾和國內人民的反對,烏就屠不得不開始轉變。他請馮嫽從中斡旋,並希望漢朝給他一個封號。漢宣帝得知此事後,徵詔馮嫽萬裡入朝,當面向她了解烏孫的情況。馮嫽侃侃而談,透徹地陳述了自己的見解。宣帝對她十分器重,正式任命她為出使烏孫的使節。馮嫽作為漢朝的使節,乘錦車,持漢節,率領副使和隨從人員從都城長安出發,前往烏孫。到烏孫後,馮嫽代表皇帝詔令烏就屠前來,正式冊立解憂公主的兒子元貴靡為「大昆彌」(國王),烏就屠為「小昆彌」,並賜二人金印綬帶。至此,烏孫的動亂得到了圓滿解決,漢與烏孫的聯盟得到恢復,馮嫽出色地完成了出使任務。

  公元前51年(宣帝甘露三年),因解憂公主年老,思歸故土,馮嫽隨同她一起返回都城長安。這時,烏孫大昆彌元貴靡的兒子星靡代行大昆彌事,由於星靡性情怯弱,國內又不穩定。馮嫽為此上書皇帝,請求再次出使烏孫。於是,已經年逾花甲的馮嫽,為了鞏固漢與烏孫的聯盟,又一次以漢朝使節的身份,不辭辛苦,踏上萬裡西行的徵程。

  馮嫽作為一個女子,幾次被朝廷任命為正式使節,出使異邦,這種情況在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是絕無僅有的。她為了加強漢族與西域少數民族的團結,可以說貢獻了畢生精力,在民族團結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後人有詩讚她:

  多少鬚眉無語

  ──詠馮嫽

  鐵與火,血與淚,多少鬚眉無語。

  誰能將女兒志男兒膽比個高下……

  龍堆秋草朝暉稀,驄馬晨迎翰海風。

  大漠關山來復去,何問天涯遠與近。

  血濃的親,酒香的情,只叫絕域開雲道。

  鐵與火,血與淚,多少鬚眉無語。

  誰能將女兒志男膽比個高下……

  狼望春花雪絮積,紫鞍夜度交河月。

  羽檄紛飛錦車匆,幹戈玉帛怎舍取?

  血濃的親,酒香的情,不圖榮名在畫麟。

同类文章
暮江吟

暮江吟

 一道殘陽鋪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古時候,有位大詩人名叫白居易,一次,他去一位很久不見的朋友家做客。白居易發現,這位以前很愛好旅行的朋友已經好多年不出遠門了。   「哈哈,你變了,變得不愛旅遊了,美麗的風景對你沒有吸引力了嗎?」白居易
讀唐詩聽故事

讀唐詩聽故事

 山行 杜 牧(唐)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從前,有個小孩兒,她特別喜歡花。   寒冷的冬天,她聞到淡淡的香味,找啊找,找到了長在牆角的一株潔白的花。   孩子驚訝地問:「看哪,媽媽,這是什麼花?"媽媽笑著說:「這是梅花
憫農

憫農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夏天,爸爸帶著兩個孩子在鄉下做客,孩子們在屋裡一邊吃著西瓜,一邊說著玩什麼遊戲。   忽然,小妹妹看見有人在外面幹活。「瞧,」小妹妹趕緊報告哥哥,「那人不怕熱嗎?」   「是呀!」哥哥說,「你看他們鋤草鋤得滿頭大汗,汗
尋隱者不遇

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   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   雲深不知處。   從前有位詩人,他有個朋友住在深山裡。一天,詩人要去拜訪他的這位朋友。詩人出發了,他走過野花盛開的草地,淌過清清的小河,穿過鬱鬱蔥蔥的樹林,進入到雲霧繚繞的深山。   「我的朋友見到我一定會特別高興!」詩人想著,不由得加
剔盡寒燈夢不成之朱淑真

剔盡寒燈夢不成之朱淑真

在宋代,和李清照比肩的才女,當屬朱淑真。只不過,李清照的愛情是華美的盛宴,有著濃鬱的芳香,而朱淑真的心卻是寂寂無色的花枝,總也找不到屬於她的那一枝愛情花開。   朱淑真一生都在尋尋覓覓中期盼著愛情。只可惜,愛成灰,心已涼,痛斷腸。   朱淑真,號幽棲居士,南宋初年時在世,相傳為朱熹侄女。她
節操冰潔之張玉娘

節操冰潔之張玉娘

 原以為,梁山伯和祝英臺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只存在於文學作品中,沒想到,歷史上真的出現過一個類似梁祝式的經典愛情傳奇。故事中的女主角,是宋代才女張玉娘。   張玉娘,字若瓊,自號一貞居士,南宋浙江松陽人,出身於仕宦之家,祖輩世代為官,父張懋曾任提舉官。生活在這樣的家庭環境裡,玉娘受到詩書禮
古詩中的快樂兒童

古詩中的快樂兒童

近日讀到唐代詩人胡令能的一首兒童詩,題為《小兒垂釣》。詩云:「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一個「蓬頭稚子」,斜身在野草中釣魚。路人向他招手問路,他卻怕驚動了魚兒而不敢回應。詩中沒有絢麗的色彩,沒有刻意的雕飾,但卻似一枝出水的芙蓉,在平淡淺易的敘述中,透
「一氣之下」《陋室銘》

「一氣之下」《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是唐朝大詩人劉禹錫在和州任通判時寫下的千古名文《陋室銘》。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劉禹錫在當時是怎樣寫出這篇傳世佳作的。   資料顯示,唐貞元年間,劉禹錫任監察御史時,曾參加了王叔文的「永貞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革新失敗後,劉禹錫、柳宗元
漢陽的樹

漢陽的樹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仕途坎坷,長期漂泊羈旅的唐代詩人崔顥在登上黃鶴樓時,看眼前鶴去樓空,望天際悠悠白雲,目睹鸚鵡洲上萋萋芳草,對岸漢陽城裡樹木蔥鬱。不覺感慨於歲月不再,人世茫茫
玉簫郎君

玉簫郎君

臘月,薄暮時分,一位文士獨自一人來到了雲翔閣。   「雲翔風月」是汀州八景之一,位於城北,遠接臥龍山,臨滔滔汀江。   彼時的雲翔閣,極為清靜,只有一位老齋公在不聲不響地清掃落葉,譁啦一聲,譁啦又一聲。   老齋公就是那些「服侍菩薩」的普通老百姓,男性。又有老齋婆,不用說是女性。現在的閩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