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子級玻璃絲的包裝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19 02:34:02 2

本實用新型涉及包裝機械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電子級玻璃絲的包裝裝置。
背景技術:
電子級玻璃絲主要用於增強熱塑性塑料,由於它具有良好的性價比,特別適合與樹脂複合用作汽車、火車、艦船殼體的增強材料:用於耐高溫針刺氈、汽車吸音片、熱軋鋼材等;電子級玻璃纖維由於其優良的特性,而佔有著良好的市場,電子玻璃纖維需求量極大,所以對於這類鬆散的材料需要進行包裝才能方便運送;電子級玻璃絲一般都繞線成線筒,以方便使用和存放,而僅僅以線組的形式仍然無法滿足大量電子級玻璃絲的存放和運送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電子級玻璃絲的包裝裝置,具備自動化將電子級玻璃絲繞組裝箱的優點,解決了電子級玻璃絲蓬鬆散亂不易保管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電子級玻璃絲的包裝裝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正面卡接有第一電機,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從左到右依次設置有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第三支柱和第四支柱,所述第一支柱的表面從上到下依次設置有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所述第三支柱的表面從上到下依次設置有第三轉軸和第四轉軸,所述第一轉軸、第二轉軸、第三轉軸和第四轉軸的表面均固定連接有第一託輥,且四個第一託輥均通過履帶傳動連接,所述第四支柱的頂端固定連接有進料漏鬥,所述第二支柱的頂端固定連接有擋杆,所述第二支柱的表面固定連接有擋板,所述第二轉軸的一端穿過第一支柱的表面固定連接有第一皮帶輪,所述第一電機的輸出軸上固定連接有第二皮帶輪,所述第一皮帶輪通過第一皮帶與第二皮帶輪傳動連接,所述底座的正面和背面分別插接有第一U形支座和第二U形支座,所述第一U形支座的兩內壁間卡接有第五轉軸,所述第二U形支座的兩內壁間卡接有第六轉軸,所述第五轉軸和第六轉軸的表面均固定連接有第二託輥,且兩個第二託輥間通過傳送帶傳動連接,所述第五轉軸的一端穿過第一U形支座的側壁固定連接有第三皮帶輪,所述第一U形支座的表面卡接有第二電機,所述第二電機的輸出軸固定連接有第四皮帶輪,所述第三皮帶輪通過第二皮帶與第四皮帶輪傳動連接,所述傳送帶的表面設置有包裝箱,所述包裝箱的內部設置有方格層。
優選的,所述進料漏鬥的表面固定連接有第三電機,所述第三電機的輸出軸穿過進料漏鬥的表面固定連接有第七轉軸,所述第七轉軸的表面固定連接有攪拌葉。
優選的,所述擋杆的下表面與履帶的上表面間的距離為1釐米,且擋杆的側面為曲面。
優選的,所述擋板的上表面與履帶的下表面間的距離為1釐米,且擋板的一端與包裝箱的表面搭接。
優選的,所述履帶的表面設置有方格孔,且方格孔的大小與方格層的大小相匹配。
優選的,所述包裝箱位於履帶的正下方,且包裝箱的上表面與擋板的上表面齊平。
優選的,所述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第三支柱和第四支柱的數量均為兩個,且兩個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第三支柱和第四支柱分別設置在底座上表面的前側和後側。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履帶和包裝箱,達到了電子級玻璃絲繞組被整齊的排列在方格層內的效果,使得電子級玻璃絲便於存放和運輸。
2、本實用新型通過擋杆和履帶的配合,使電子級玻璃絲繞組被單個陳列於履帶表面的每個方格孔內,從而方便運輸和包裝。
3、本實用新型通過第三電機、第七轉軸和攪拌葉配合,使電子級玻璃絲繞組在進料漏鬥間得到翻動,使玻璃絲繞組可以均勻的由進料漏鬥滑出,不會出現卡殼的現象。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正視圖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俯視圖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包裝箱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底座、2第一電機、3第一支座、4第二支座、5第三支座、6第四支座、7第一轉軸、8第二轉軸、9第三轉軸、10第四轉軸、11第一託輥、12履帶、13進料漏鬥、14擋杆、15擋板、16第一皮帶輪、17第二皮帶輪、18第一皮帶、19第一U形支座、20第二U形支座、21第五轉軸、22第六轉軸、23第二託輥、24傳送帶、25第三皮帶輪、26第二電機、27第四皮帶輪、28第二皮帶、29包裝箱、30方格層、31第三電機、32第七轉軸、33攪拌葉。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請參閱圖1-3,一種電子級玻璃絲的包裝裝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正面卡接有第一電機2,底座1的上表面從左到右依次設置有第一支柱3、第二支柱4、第三支柱5和第四支柱6,第一支柱3、第二支柱4、第三支柱5和第四支柱6的數量均為兩個,且兩個第一支柱3、第二支柱4、第三支柱5和第四支柱6分別設置在底座1上表面的前側和後側,第一支柱3的表面從上到下依次設置有第一轉軸7和第二轉軸8,第三支柱5的表面從上到下依次設置有第三轉軸9和第四轉軸10,第一轉軸7、第二轉軸8、第三轉軸9和第四轉軸10的表面均固定連接有第一託輥11,且四個第一託輥11均通過履帶12傳動連接,履帶12的表面設置有方格孔,通過設置方格孔,使玻璃絲繞組卡接在方格孔內部,且方格孔的大小與方格層30的大小相匹配,通過方格孔的大小與方格層30的大小相匹配,使得玻璃絲繞組通過方格孔整齊的落入方格層30內,從而對其進行裝箱,第四支柱6的頂端固定連接有進料漏鬥13,進料漏鬥13的表面固定連接有第三電機31,第三電機31的輸出軸穿過進料漏鬥13的表面固定連接有第七轉軸32,第七轉軸32的表面固定連接有攪拌葉33,第三電機31運作,帶動第七轉軸32轉動,通過攪拌葉33對進料漏鬥13內的玻璃絲繞組進行翻動,通過第三電機31、第七轉軸32和攪拌葉33配合,使電子級玻璃絲繞組在進料漏鬥13間得到翻動,使玻璃絲繞組可以均勻的由進料漏鬥13滑出,不會出現卡殼的現象,第二支柱4的頂端固定連接有擋杆14,擋杆14的下表面與履帶12的上表面間的距離為1釐米,通過擋杆14將未進入方格孔內的玻璃絲繞組或者重疊在一起的玻璃絲繞組推平,使每個方格孔內只有一個玻璃絲繞組,且擋杆14的側面為曲面,設置為曲面,使擋板14接觸到玻璃絲繞組時更平和,不會產生卡頓或者損壞玻璃絲繞組,通過擋杆14和履帶12的配合,使電子級玻璃絲繞組被單個陳列於履帶12表面的每個方格孔內,從而方便運輸和包裝,第二支柱4的表面固定連接有擋板15,擋板15的上表面與履帶12的下表面間的距離為1釐米,且擋板15的一端與包裝箱29的表面搭接,通過設置擋板15,用以承託玻璃絲繞組,通過履帶12和擋板15的配合,使玻璃絲繞組在擋板15的表面移動,第二轉軸8的一端穿過第一支柱3的表面固定連接有第一皮帶輪16,第一電機2的輸出軸上固定連接有第二皮帶輪17,第一皮帶輪16通過第一皮帶18與第二皮帶輪17傳動連接,第一電機2運作帶動第二皮帶輪17,第二皮帶輪17通過第一皮帶18帶動第一皮帶輪16旋轉,第一皮帶輪16旋轉從而帶動第二轉軸8轉動,從而帶動履帶12運動,對玻璃絲繞組進行運輸,底座1的正面和背面分別插接有第一U形支座19和第二U形支座20,第一U形支座19的兩內壁間卡接有第五轉軸21,第二U形支座20的兩內壁間卡接有第六轉軸22,第五轉軸21和第六轉軸22的表面均固定連接有第二託輥23,且兩個第二託輥23間通過傳送帶24傳動連接,第五轉軸21的一端穿過第一U形支座19的側壁固定連接有第三皮帶輪25,第一U形支座19的表面卡接有第二電機26,第二電機26的輸出軸固定連接有第四皮帶輪27,第三皮帶輪25通過第二皮帶28與第四皮帶輪27傳動連接,第二電機26運作,第四皮帶輪27通過第二皮帶28帶動第三皮帶輪25旋轉,從而第五轉軸21帶動傳送帶24運動,通過傳送帶24運動,從而更替裝滿的包裝箱29,傳送帶24的表面設置有包裝箱29,包裝箱29位於履帶12的正下方,且包裝箱29的上表面與擋板15的上表面齊平,使玻璃絲繞組既能平滑的落入包裝箱29內的方格層內,又不會在玻璃絲繞組運輸時出現卡頓,包裝箱29的內部設置有方格層30,通過設置履帶12和包裝箱29,達到了電子級玻璃絲繞組被整齊的排列在方格層30內的效果,使得電子級玻璃絲便於存放和運輸。
使用時,將電子級玻璃絲繞組由進料漏鬥13投入,繞組經由攪拌葉33攪拌均勻落入履帶12上,通過第一電機2運作帶動履帶12旋轉運送繞組,通過擋杆14對繞組進行推平,使繞組分別卡入方格孔內,當繞組運動到包裝箱29上方時,底部沒有擋板15承託,繞組自由落體進入包裝箱29內的方格層30內,當一個包裝箱29裝滿時,第二電機26運作,帶動傳送帶24轉動,從而更換包裝箱29。
綜上所述:該電子級玻璃絲的包裝裝置,通過包裝箱29、履帶12、擋杆14和擋板15的配合將電子級玻璃絲繞組進行分箱包裝,解決了電子級玻璃絲存儲運送不方便的問題。
儘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範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