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與眉戶的區別,陝西地方戲眉戶劇介紹
2023-10-12 23:23:29 1
眉戶是陝西省和甘肅省的主要戲曲劇種之一,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在甘肅陝西湖北等地都有流行。它去掉婉轉,有讓人聽了就著迷的魅力。秦腔也是源於關中地區,那麼秦腔與眉戶有什麼區別呢?本期的秦腔戲曲帶你了解。
眉戶劇介紹
眉戶又稱眉鄂,因其方言發音為迷糊所以有人誤認為其又名「迷糊」,或稱「曲子戲」、「弦子戲」,是陝西省主要的漢族戲曲劇種之一。眉戶盛行於關中,而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甘肅和寧夏等部分地區也有流行。
起源
眉戶劇以其曲調委婉動聽,具有令人聽之入迷的藝術魅力而得名。二十世紀四十年代,陝甘寧邊區稱為「眉戶」。眉縣和戶縣一帶位於秦嶺太白山麓,自古盛行民間歌曲,眉戶曲起源於這些漢族民間歌謠,古稱「清曲調」。眉戶曲在華陰和華縣一帶逐步發展為眉戶戲曲。
華陰和華縣是周朝鄭國地域,眉戶可能受到「鄭聲」的影響。由此眉戶在關中分為東西兩路,關於東路眉戶,流傳有「同州的梆子合陽的線(指吊線木偶),二華的眉戶天下傳」的說法。
清朝乾隆年間,隨著秦腔等各地戲曲藝術的發展,眉戶逐漸被搬上了舞臺,形成了一定數目的劇目。眉戶在演唱形式上仍保留有地攤演唱的曲藝形式。其唱本多為折子戲,如《女寡婦驗田》、《古城會》、《皇姑出家》等,常常是一唱到底,很少有口白。舞臺演出形式的劇目則既有《反大同》、《火焰駒》等的大型本戲,又有《張連賣布》、《兩親家打架》、《杜十娘》等折子戲,有白有唱、有表演,曲牌選用比較自由。
特點
眉戶的伴奏樂器以三弦為主,板胡海笛相輔。不同於秦腔的高昂激揚,豪放粗擴,眉戶的唱腔較為委婉細膩,優美動聽,富於表現深沉、悽楚和悲痛。戲曲服飾簡樸,化妝粗線條。表演動作真實、生活化。整體風格較為現代。眉戶的曲調甚為豐富,有「七十二大調,三十六小調」之說。
大調以唱悲傷劇情為主,如《老龍哭海》、《羅江怨》、《老五更》等;小調以唱歡喜劇情為主,如《採花》、《銀紅絲》、《一串鈴》等。現在眉戶的唱腔音樂精練到50多個曲牌。眉戶傳統劇目收集整理已達二、三百種,不包含各地同曲異唱。廣泛流傳的有《張連賣布》、《尼姑思凡》、《安安送米》、《刺目勸學》、《杜十娘》等。
新編演出的劇目有《兄妹開荒》、《大家喜歡》、《十二把鐮刀》等。現代戲《梁秋燕》是其中的代表劇目,享有極好的聲譽,以至於有「看了梁秋燕、三天不吃飯」的讚美。
演唱形式
眉戶的演唱形式分為兩種:
一是仍保留地攤子演唱的曲藝形式。其唱本多系折子戲,如《女寡婦驗田》、《古城會》、《皇姑出家》等,這種節目常常是一唱到底,很少說白。
一種是舞臺演出形式,其劇目既有如《反大同》、《火焰駒》等大型本戲,又有如《張連賣布》、《兩親家打架》、《杜十娘》等折子戲,有白、有唱、有表演,曲牌選用自由。
你可能也喜歡:
著名戲劇故事,關於柳毅傳書的故事
徽劇的特點有哪些,徽劇最特別的地方
滿族有多少人口,滿族的分布情況
宗教文化:什麼是佛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