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光合細菌培養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9-27 07:17:25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培養系統,特別是涉及一種光合細菌培養系統。
背景技術:
光合細菌是地球上出現最早、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具有原始光能合成體系的原核生物,能夠吸收利用水體中的氨、亞硝酸鹽、硫化物等有毒物質,實現充當餌料、淨化水質、作為飼料添加劑等功能,能忍耐高濃度的有機廢水和較強的分解轉化能力,故光合細菌被廣泛應用到汙水處理中。但光合細菌的生長主要受溫度、光照、pH和氧含量影響。為實現光和細菌的大規模培養,目前,光合細菌培養主要是通過1.將培養基放置在發酵裝置中加入菌種進行培養,這種培養方式對所需培養基成本高、設備投資大;2.採用塑料桶,將培養基和菌种放入塑料桶中,利用陽光提供光能和熱能,但這種方式受外界環境和光合細菌的沉降作用的影響,造成產品穩定性差,難以實現大規模培養。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促進光合細菌快速生長以實現其大規模培養的光合細菌培養系統。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光合細菌培養系統,其特徵在於:它包括培養容器,在所述培養容器的外部設置有透明的螺旋管,所述螺旋管的一端通過第一連接管與所述培養容器的一側連接,所述螺旋管的另一端通過第二連接管與所述培養容器的另一側連接;在所述培養容器的內部設置有循環泵,所述循環泵的輸出端與所述第一連接管連接;在所述螺旋管中插置有光源。
在所述培養容器的頂面連接輸料管,所述輸料管通過控制閥連接加料裝置;在所述培養容器中設置pH值監測器,所述控制閥和pH值監測器與第一控制器電連接。
所述培養容器、螺旋管第一連接管和第二連接管均採用雙層壁,所述雙層壁之間形成真空層。
所述培養容器、第一連接管和第二連接管均採用透明材質。
在所述培養容器的底部放置加熱裝置,在所述培養容器的內部設有溫度傳感器,所述加熱裝置和溫度傳感器均與第二控制器電連接。
所述培養容器連接供氣裝置。
所述培養容器的底面開設出料口,在所述出料口上設置控制閥。
本實用新型由於採取以上技術方案,其具有以下優點:1、本實用新型的螺旋管通過第一連接管和第二連接管連接培養容器,螺旋管為透明管,螺旋管的內部設置光源,使螺旋管內培養液中的光合細菌充分接觸光源,培養容器內部設置循環泵,使培養容器和螺旋管內的培養液形成循環,能夠整個培養系統內的光合細菌充分接觸光源進行光合作用,促進光合細菌快速生長,實現光合細菌的大規模培養。2、本實用新型的培養容器頂面連接輸料管,輸料管通過控制閥連接加料裝置,在培養容器中設置pH值監測器,控制閥和pH值監測器與控制器電連接,控制器根據預設pH值以及pH值監測器實時測得的pH值對控制閥進行控制,從而調節培養液的pH值,能夠營造有利於光合細菌生長的pH值環境。3、本實用新型在培養容器的底部放置加熱裝置,在培養容器的內部設有溫度傳感器,加熱裝置和溫度傳感器均與一控制器電連接,溫度傳感器實時監測位於培養容器內的水的溫度並將溫度信息傳輸給控制器,控制器對加熱裝置進行控制,使水溫維持在光合細菌生長的最佳溫度,能夠促進光合細菌的生長。4、本實用新型的培養容器、循環管、第一連接管和第二連接管均採用雙層壁,層壁之間形成真空層,有利於培養液的保溫,能夠保證光合細菌的生長所需的環境溫度。5、本實用新型的培養容器、第一連接管和第二連接管均採用透明材質,能夠增加光合細菌培養所需要的光照量。6、本實用新型的培養容器連接供氣裝置,能夠提供光合細菌生長所需的氧氣。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的描述。
如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培養容器1,在培養容器1的外部設置有透明的螺旋管2,螺旋管2的一端通過第一連接管7與培養容器1的一側連接,螺旋管2的另一端通過第二連接管8與培養容器1的另一側連接。在培養容器1的內部設置有循環泵(圖中未示出),循環泵的輸出端與第一連接管7連接。在螺旋管2中插置有光源 3。
上述實施例中,在培養容器1的頂面連接輸料管4,輸料管4通過控制閥5連接加料裝置6。在培養容器1中設置pH值監測器(圖中未示出),控制閥5和pH值監測器與一控制器電連接,控制器根據預設pH值以及pH值監測器實時測得的pH值對控制閥5進行控制,從而調節培養液的pH值,營造有利於光合細菌生長的pH值環境。
上述實施例中,培養容器1、循環管2、第一連接管7和第二連接管8均採用雙層壁,層壁之間形成真空層,有利於培養液的保溫,促進光合細菌的生長。
上述實施例中,培養容器1、第一連接管7和第二連接管8均採用透明材質,以增加光合細菌培養所需要的光照量。
上述實施例中,在培養容器1的底部放置加熱裝置(圖中未示出),在培養容器1 的內部設有溫度傳感器(圖中未示出),加熱裝置和溫度傳感器均與一控制器電連接,溫度傳感器實時監測位於培養容器1內的水的溫度並將溫度信息傳輸給控制器,控制器對加熱裝置進行控制,使水溫維持在預設溫度。預設溫度為光合細菌最佳生長溫度,由此能夠促進光合細菌的生長。
上述實施例中,培養容器1連接供氣裝置,方便提供光合細菌生長所需的氧氣。
上述實施例中,培養容器1的底面開設一出料口(圖中未示出),在出料口上設置控制閥,以實現光合細菌培養完成後的收集轉移。
本實用新型的使用過程如下:開啟光源3,使培養容器1和循環管2內充滿光合細菌的培養液充分接觸光源,營造光合細菌生長的光合作用環境,促進光合細菌快速生長,實現光合細菌的大規模培養。
本實用新型僅以上述實施例進行說明,各部件的結構、設置位置及其連接都是可以有所變化的。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基礎上,凡根據本實用新型原理對個別部件進行的改進或等同變換,均不應排除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