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轉的起源在哪裡,二人轉的代表人物
2023-10-12 09:33:25 2
二人轉是一種有名的東北民間小戲,趙本山火了,連帶著二人轉也跟著一起火了。二人轉的名氣不止是在中國,甚至在國外的二人轉都有著重要的地位。本期戲曲大全一起了解二人轉的起源在哪裡。
二人轉的傳統劇目有三百多個。其中影響較大的有《藍橋》、《西廂》、《包公賠情》、《楊八姐遊春》等雙玩藝兒;有《王二姐思夫》(又名《摔鏡架》)、《紅月娥作夢》、《丁郎尋父》等單出頭;還有《回杯記》、《鋸大缸》、《寒江》、《拉馬》、《二大媽探病》等拉場戲。
二人轉的唱腔,素有「九腔十八調七十二嗨嗨」之稱,共三百多個。嗩吶、板胡是二人轉的主奏樂器。擊節樂器,除用竹板(兩塊大板和五塊節子板)外,還用玉子板,也叫手玉子(四塊竹板,一手打二塊)。二人轉的表演,有「四功一絕」。四功是指「唱、說、做(或扮)、舞」,手絹、扇子、大板、玉子板等「絕技」。
二人轉的根,扎在東北農民的心裡。有的農民說「寧舍一頓飯,不舍二人轉」。今天,不但在東北的廣大農村和城鎮中流傳著,在河北、內蒙的部分地區,也有二人轉的演出活動。
二人轉,史稱小秧歌、雙玩藝、蹦蹦,又稱過口、雙條邊曲、風柳、春歌、半班戲、東北地方戲等。它植根於漢族民間文化,屬於漢族走唱類曲藝曲種,流行於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和內蒙古東部三市一盟。
東北特色二人轉主要來源於東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蓮花落。用東北人的俏皮話說:二人轉是「秧歌打底,蓮花落鑲邊」。蓮花落亦稱「落子」,是北方地區漢族民間的一種說唱藝術,邊說邊唱,載歌載舞。
以演出喜劇小品聞名的趙本山,出身就是二人轉演員。趙本山以喜劇小品取得了國內無人能及的地位後,開始極力推廣二人轉。以"劉老根大舞臺"為代表的一些演出團體和劇場相繼出現。
但是包括趙本山所宏揚的「綠色二人轉」在內,現在我們能看到的二人轉演出已經看不到傳統的劇目和演出形式。綠色二人轉已經發展為集忽悠、說笑、模仿秀、雜技表演為一體的表演形式。傳統二人轉中的表演形式、曲牌、曲調、典目都被打破,突顯了對傳統的傳承發展的一些矛盾。
你可能也喜歡:
滿族有多少人口,滿族的分布情況
維吾爾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戲曲大全之評劇的藝術特點
戲曲大全:評劇唱腔的發展歷史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