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藏戲劇目是什麼,八大藏戲故事簡介
2023-10-12 09:06:49 1
藏戲的藏語名叫做「阿吉拉姆」。「阿吉拉姆」是「仙女姐妹」的意思。根據傳說藏戲最早由七姐妹演出。而且演出劇的內容大部分為佛經的神話故事。藏戲是一個很龐大的劇種。藏戲中有其中最為出名的八大,你知道八大藏戲分別是什麼嗎?又在講述著什麼樣的故事?讓我們一起到戲曲大全看看吧!
《智美更登》:
《智美更登》它褒揚佛教利他主義信徒,在被冤屈流放的境遇中仍然堅持樂善好施,最後將兒女、妻子,以至自己的眼珠都獻給乞丐。該劇是《大藏經方等部》中《佛說太子須大(上奴下手)經》的直接演繹,但劇中開頭部分寫五於智美更登廣作施捨,被敵國利用,派人裝扮成叫化子騙去了傳國之寶,這又被奸臣抓住把柄而告了狀,使國王下令流放了王子智美更登。這樣一個很有生活氣息的生動的傳奇情節,顯然是從民間吸收了營養的。
《朗薩雯蚌》:
《朗薩雯蚌》反映農奴制社會尖銳的階級鬥爭劇目,雖然有著明顯的宗教宣揚和封建道德的說教,但它塑造的一個農家女(實際上是農奴)從被領主強迫訂親,到搶婚和成家生子後受迫害,直到暴打致死,而又於心不甘還魂成佛,是十分具有典型意義的形象。
《蘇吉尼瑪》:
《蘇吉尼瑪》寫的也完全是個人世未深的少女被娶進王宮受人陷害,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洗雪了冤獄,可是偏偏把她說成是只母鹿喝了仙翁"洗下身白布"的泉水而懷孕生下的姑娘,這就顯得十分詭秘離奇而又優美神妙了。所以藏戲作品讓人感覺是那樣的浪漫、奇特、神秘,而又自然、質樸、真實,產生令人驚異的藝術魅力。
《文成公主》:
歷史人物劇目:反映歷史上松贊於布與文成公主的唐蕃和親佳話的劇目《文成公主》,著重描寫噶爾東贊去長安,事先帶了松贊於布王的三封密函,回答了唐皇三次考問,又與財國波斯、軍國格薩爾、強國霍爾、佛國印度的婚使一起,經過「穿珠」「辨馬」「認雞」「分木」「宰吃羊肉」「夜宴回店」和最後「校場選主」七次智慧的比試,全部獲勝,才終於娶得了公主。這齣劇主要是根據歷史故事編撰排演的,所以也都帶上了十分強烈的民間傳說的傳奇色彩。
《頓月頓珠》:
《頓月頓珠》又名《頓月頓珠兄弟》,著名的八大傳統藏劇之一。藍面具藏劇迥巴戲班拿手的保留劇目,亦為昌都戲常演劇目,系藏族典型的人情世態劇。
《白瑪文巴》:
藏戲《白瑪文巴》牞著名的八大傳統藏劇之一牞藍面具藏劇覺木隆戲班及其藝術流派的保留劇目。在劇本末尾讚詞中,說明白瑪文巴是蓮花生大師的前生,西藏民間戲班一般也主要演出的是這第二段蓮花生本生故事的戲。第一段在藏譯經藏《甘珠爾·大乘莊嚴寶經》中有記載,第二段在《益世格言注釋》中亦記有相似的故事。相傳為17世紀中晚期的門巴喇嘛梅惹·洛珠嘉措所作。
《卓娃桑姆》:
藏戲《卓娃桑姆》是著名的「八大傳統藏劇」之一,藍面具藏劇覺木隆戲班及其藝術流派保留劇目,亦是門巴戲主要傳演劇目。據傳為17世紀中晚期門巴族高僧梅惹·洛珠嘉措根據門巴族歷史傳說和藏族民間故事《倆姊弟》創作而成。
《諾桑法王》:
《諾桑法王》是西藏戲曲中最古老、傳演最廣泛的傳統劇目之一,為藍面具戲、白面具戲、德格戲、昌都戲主要上演劇目。其故事源自反映釋迦牟尼本生事跡的藏譯經藏《甘珠爾·百世如意藤》64品「諾桑明言」。早期白面具藏戲班子據此曾有演出。
17世紀末至18世紀初,後藏俗官定欽·次仁旺堆根據前人和民間各戲班編述得較古奧的諾桑故事重新創作出了較為通俗、易於演出的劇本《諾桑王傳》,後由藍面具藏劇江嘎爾娃班子著名戲劇師朗傑又將它編排表演成該班子及其藝術流派的保留劇目《諾桑法王》。
你可能也喜歡:
傳統戲劇之一:梅花大鼓
評劇起源於哪個地區,你知道嗎?
傳統文化:傳統漢族服飾文化
維吾爾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