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射幹的栽培方法與流程
2023-10-06 17:42:29 3
本發明涉及中藥材種植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射幹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射幹,別名:烏扇、烏蒲、夜幹、烏翣、烏吹、草姜,為鳶尾科植物射幹的根莖。苦,寒,有毒,入肺、肝經。為清熱解毒中藥,具有解毒利咽,清熱化痰,散熱消結的作用。主治:治喉痺咽痛,咳逆上氣,痰涎壅盛,瘰癧結核,瘧母,婦女經閉,癰腫瘡毒。射幹喜溫暖向陽、耐旱、耐寒,怕積水。適應性強,在低氣溫達-17℃的地區可以自然越冬。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肥沃、疏鬆、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好。傳統的種子培育方法,種子或培育好的幼苗對生存環境要求高,由於育苗技術限制種子或幼苗的成活率不高;同時為了提高種子或幼苗的成活率,增加產量大量採用化肥或化學藥品,使得種植地土壤結構改變,種植地的地塊往往只栽種一輪射幹後就需修養一段時間才可繼續栽種;另外,大量採用化肥或化學藥品還會汙染環境和地下水以及增加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汙染小、成本低、產量高射幹的栽培方法。
一種射幹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地:選擇肥沃疏鬆,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中性壤土或微鹼性的沙質壤土作為育苗及栽培地;
(2)育苗床製作:深翻地並將翻出的土塊搗細成粒徑小於0.5-1cm的顆粒;提前將池塘底部或水田底部的底泥掏出晾曬至含水量低於35%;然後將晾曬好的底泥與搗好的細土以及豬糞按的6:3:2的比例混合均勻後做成寬120-180cm,高25-35m的育苗床,然後在育苗床上橫向開3-6條平行的5-8cm深的溝,相鄰溝間距離為35-45cm ;然後再在溝內放入1-2cm厚的晾曬好的底泥;
(3)播種:選著顆粒飽滿、完整且無黴變的種子經消毒後均勻的播入溝內,覆土稍加鎮壓,每畝播種量為2-3kg;
(4)整地施肥:在移栽前3-7天,將地塊深翻25-35cm並將土塊搗細均勻周圍做好排水溝,然後每畝施加沼肥900-1200kg,然後提土成畦,畦寬150-200cm,高30-35cm,畦溝寬30-50cm,再在畦面開3-5條平行的移栽溝,溝深12-15cm,相鄰溝間距30-40cm;
(5)移栽:當苗高6cm時移栽到大田,在整好的畦面上,將射幹幼苗按行距30~50cm、株距26~30cm單株放入移栽溝中,理直根扶正栽穩,覆土壓實後澆施稀糞水;在畦面靠近射幹根部處每株施加0.5-1.5kg沼肥,然後蓋草保溼保溫;
(6)田間管理:在育苗期需注意環境溫度,溫度控制在20~25℃為宜,在冬季或早春可加棚膜控溫;移栽後8-10個月後需施肥一次,每畝施人畜肥1000-1300kg,之後每5-6個月施肥一次,每畝施人畜肥1100-1200kg;澆糞時需在離植株莖幹8-12cm的距離澆;同時在射幹生長期內,需及時除草除雜,注意防止病蟲害;
(7)採收:栽種2~3年後即可收穫。
本發明的優點在於本發明的肥料主要採用農家肥和沼肥而未使用化肥或化學藥品,不會破壞土質和汙染水源;農家肥和沼肥的成本遠低於化肥或化學藥品,故成本低;農家肥和沼肥特別是沼肥肥力高,能很好地促進種子出芽和幼苗生長,在育苗期和發芽期合理施肥使得種子或幼苗的成活率高,達到90%以上,故而產量高。
具體實施方式
貴州省是中藥資源大省,特定的氣候條件適宜多種藥用動植物的生長繁殖,而且質量好。射幹作為一種具有較高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的中藥材,對其大規模栽培已成為一種重要的致富手段。本發明的目的就在於提供一種汙染小、成本低、產量高射幹的栽培方法。
一種射幹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地:選擇肥沃疏鬆,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中性壤土或微鹼性的沙質壤土作為育苗及栽培地;
(2)育苗床製作:深翻地並將翻出的土塊搗細成粒徑小於0.5-1cm的顆粒;提前將池塘底部或水田底部的底泥掏出晾曬至含水量低於35%;然後將晾曬好的底泥與搗好的細土以及豬糞按的6:3:2的比例混合均勻後做成寬120-180cm,高25-35m的育苗床,然後在育苗床上橫向開3-6條平行的5-8cm深的溝,相鄰溝間距離為35-45cm ;然後再在溝內放入1-2cm厚的晾曬好的底泥;
(3)播種:選著顆粒飽滿、完整且無黴變的種子經消毒後均勻的播入溝內,覆土稍加鎮壓,每畝播種量為2-3kg;
(4)整地施肥:在移栽前3-7天,將地塊深翻25-35cm並將土塊搗細均勻周圍做好排水溝,然後每畝施加沼肥900-1200kg,然後提土成畦,畦寬150-200cm,高30-35cm,畦溝寬30-50cm,再在畦面開3-5條平行的移栽溝,溝深12-15cm,相鄰溝間距30-40cm;
(5)移栽:當苗高6cm時移栽到大田,在整好的畦面上,將射幹幼苗按行距30~50cm、株距26~30cm單株放入移栽溝中,理直根扶正栽穩,覆土壓實後澆施稀糞水;在畦面靠近射幹根部處每株施加0.5-1.5kg沼肥,然後蓋草保溼保溫;
(6)田間管理:在育苗期需注意環境溫度,溫度控制在20~25℃為宜,在冬季或早春可加棚膜控溫;移栽後8-10個月後需施肥一次,每畝施人畜肥1000-1300kg,之後每5-6個月施肥一次,每畝施人畜肥1100-1200kg;澆糞時需在離植株莖幹8-12cm的距離澆;同時在射幹生長期內,需及時除草除雜,注意防止病蟲害;
(7)採收:栽種2~3年後即可收穫。
本發明的優點在於本發明的肥料主要採用農家肥和沼肥而未使用化肥或化學藥品,不會破壞土質和汙染水源;農家肥和沼肥的成本遠低於化肥或化學藥品,故成本低;農家肥和沼肥特別是沼肥肥力高,能很好地促進種子出芽和幼苗生長,在育苗期和發芽期合理施肥使得種子或幼苗的成活率高,達到90%以上,故而產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