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cca木材危險廢物衍生燃料的生產方法
2023-10-05 04:23:59 3
一種cca木材危險廢物衍生燃料的生產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CCA木材危險廢物衍生燃料的生產方法,包括以下步驟:一)對CCA木材危險廢物依序進行預破碎、磁選和二級破碎,獲得2~3mm長的木材碎片;二)用0.1~0.2%的廢草酸溶液浸泡木材碎片,浸泡時間不少於1天;然後將浸泡後的木材碎片進行乾燥,使含水率降低至5~20%之間;三)本著燃料熱值穩定的原則,按照乾燥後木材碎片重量的5~20%向其中加入具有熱值的廢有機溶劑,攪拌均勻後採用擠壓成型設備定型為成形衍生燃料。本發明充分利用CCA木材危險廢物具有熱值穩定的特點,實現了CCA木材危險廢物的資源化利用,也使得廢草酸和廢有機溶劑得到了無害化處置,實現了以廢治廢的目的。
【專利說明】一種CCA木材危險廢物衍生燃料的生產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燃料的生產方法,特別涉及一種CCA木材危險廢物衍生燃料的生
產方法。
【背景技術】
[0002]CCA (銅鉻砷)木材危險廢物主要是指沾染了 CCA木材防腐劑的廢棄木材、木屑或木材殘片。這些危險廢物若隨意丟棄,其中的有害成份如砷、鉻、銅等重金屬長時間的暴露,經風化、雨淋、地表徑流等會不斷地滲入到土壤之中,對土壤結構造成破壞,一旦超過土壤的負載能力,這些重金屬元素很有可能對地下水資源造成汙染,從而將對環境、人體安全構成潛在的危害。近些年來,我國CCA防腐劑處理木材的用量日益增加,而這些木材廢棄後,無論是焚燒、掩埋或是直接拋棄都會對人類和自然環境造成較大危害。因此,如何安全、高效地處置CCA木材危險廢物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0003]目前,CCA木材危險廢物的資源化利用主要集中在功能材料的加工、除毒液化、生物降解、堆肥等方面,由於加工成本相對較高,大量的應用存在一定的難度。並且CCA木材危險廢物在焚燒過程中砷、鉻、銅等重金屬會在灰渣中殘留,灰渣若處置不當同樣會造成重金屬的汙染。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利用CCA木材危險廢物、廢草酸和廢有機溶劑生產木材衍生燃料的方法。
[0005]本發明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所採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CCA木材危險廢物衍生燃料的生產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06]一)對CCA木材危險廢物依序進行預破碎、磁選和二級破碎,獲得2~3_長的木材碎片;
[0007]二)用0.1~0.2%的廢草酸溶液浸泡木材碎片,浸泡時間不少於I天;然後將浸泡後的木材碎片進行乾燥,使含水率降低至5~20%之間;
[0008]三)本著燃料熱值穩定的原則,按照乾燥後木材碎片重量的5~20%向其中加入具有熱值的廢有機溶劑,攪拌均勻後採用擠壓成型設備定型為成形衍生燃料。
[0009]本發明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採用CCA木材危險廢物、廢草酸和廢有機溶劑為生產原料,利用廢草酸作為調理劑去除CCA木材危險廢物中的砷、鉻、銅等重金屬,再利用具有熱值的廢有機溶劑作為粘合介質增加熱值,不僅有效地去除了 CCA木材危險廢物中砷、鉻、銅重金屬的含量,而且增強了衍生燃料的熱值,大大降低了灰渣中重金屬的含量。本發明充分利用CCA木材危險廢物具有熱值穩定的特點,實現了 CCA木材危險廢物的資源化利用,也使得廢草酸和廢有機溶劑得到了無害化處置,實現了以廢治廢的目的。並且本發明危險廢物原料來源途徑、成份均相對明確,省去了分揀的環節。【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本發明的工藝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為能進一步了解本發明的
【發明內容】
、特點及功效,茲例舉以下實施例,並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0012]實施例1:
[0013]請參見圖1,一種CCA木材危險廢物衍生燃料的生產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14]一)對1#、2#和3#CCA木材危險廢物分別依序進行預破碎、磁選和二級破碎,獲得2~3mm長的木材碎片;
[0015]二)用0.1%的廢草酸溶液分別浸泡上述木材碎片,使木材碎片徹底溼潤,攪拌使其充分接觸,浸泡時間不少於I天。三種CCA木材危險廢物中的鉻、銅、砷含量及其去除率見表1。其中廢草酸為從實驗室、工廠收集到的草酸廢液。
[0016]表1CCA木材危險廢物鉻、銅、砷的去除率
[0017]
【權利要求】
1.一種CCA木材危險廢物衍生燃料的生產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 一)對CCA木材危險廢物依序進行預破碎、磁選和二級破碎,獲得2~3mm長的木材碎片; 二)用0.1~0.2%的廢草酸溶液浸泡木材碎片,浸泡時間不少於I天;然後將浸泡後的木材碎片進行乾燥,使含水率降低至5~20%之間; 三)本著燃料熱值穩定的原則,按照乾燥後木材碎片重量的5~20%向其中加入具有熱值的廢有機溶劑,攪 拌均勻後採用擠壓成型設備定型為成形衍生燃料。
【文檔編號】C10L5/44GK103589475SQ201310571640
【公開日】2014年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13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13日
【發明者】苑輝, 李惠, 李海龍, 鄭金召, 趙利卿, 趙春芳 申請人:天津中材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天津水泥工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