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李斯忠經典唱段,豫劇老前輩李斯忠個人資料

2023-10-05 13:30:04 1

  在戲劇中有著黑臉、紅臉、花臉、青臉、藍臉不同的臉譜,不同的臉代表著的就是不一樣的人物性格。黑臉就代表著正直如包公一樣的人物。李斯忠就被稱為是「黑臉王」是黑臉扮演的出眾演員。

  那麼,本期豫劇文化一起了解李斯忠經典唱段。

  李斯忠(1921~1996),著名豫劇大師,豫劇第一黑頭,豫劇淨行第一代表人物,豫劇李派宗師。曾用名銀忠。字海清,藝名暑龍。商丘市寧陵縣人。自幼家境貧寒,7歲時學唱民歌,12歲拜王家玉為師,17歲出科,因嗓音洪亮綽號「八裡嗡」、「黑臉王」。

  李斯忠出生在貧窮的豫東,家中一貧如洗,幼年的他和老母親就靠著一架紡花車艱難度日。7歲時他因生活所迫,去給地主家當羊倌。放羊時,他喜歡放聲唱小曲。每逢周圍村莊演戲,他便偷偷跑去看戲,看後就模仿唱。

  他還根據羊倌的生活用「二八」、「流水」編了一段小曲:「有為王坐樹墩,滿朝文武把王尊。那一廂臥下『羯羔子』,這一邊立著『臊胡臣』。地有青草自己啃,不許抵角散了群。哪個不聽王的令,一鞭打恁命歸陰。」因常年堅持唱歌,他嗓子越唱越響亮,鄉親們都稱讚他有副好嗓子。

  民權縣李莊寨大平調姜廟科班的老藝人王甲玉聽到李斯忠的歌聲,非常喜歡他這個有藝術天才的小羊倌,1933年就吸收他進了科班學戲,那時他剛滿12歲。入科班之後,他專攻淨行。因他天資聰穎,又勤奮好學,入科班72天即登臺演出。

  在科班中,他共學了12出戲,其中擔任主角上演的就有11出,如《秦香蓮》、《鍘趙王》中的包公,《白玉杯》中的嚴嵩,《陳平打朝》中的陳平等角色。

  李斯忠的唱腔,以豫東調為主,剛健豪邁,《下陳州》是他的代表劇目之一,如《十保官》這段唱腔,旋律變化雖不大,但通過他演唱技巧上的處理,如掌握抑、揚、頓、挫,運用偷字、閃板,再加上他嗓音洪亮,演唱鏗鏘有力,朗朗上口,因此,能成功地表現出包公不畏權勢和鐵面無私的性格特徵,成為婦孺皆知的一代絕唱。他常說唱腔必須結合劇情。

  如:老包為人正直無私,執法嚴明,有柔有剛,萬不可演成猛張飛。在唱腔上也要樸實大方,不可華而不實。在聲音上更不可聲嘶力竭憑嗓子吼,否則,好嗓子也不一定能喝好戲。如《勸駙馬莫要性情急》這段唱,他就選用了「栽板」、「慢板」轉「流水板」,開始節奏自由、徐緩,給人以心平氣和的感覺;接著抒情性比較強,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

  隨著感情的發展進入「流水板」,義正詞嚴地指責陳世美貪圖富貴、忘恩負義,同時還希望他能認下香蓮母女,回心轉意。這段唱腔與《鍘美》一場的唱腔處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前者直言規勸,有剛有柔;後者則鐵面無私,執法嚴明。通過演唱,從不同的側麵塑造了包公這個人民心目中清官的藝術形象。

  【結束語】當一個人活在一個角色太久的時候,本身的性格等等也會受到影響。李斯忠並非只是角色中的清官一樣,在現實中的他同樣也是一個充滿正義感角色的人。

你可能也喜歡:


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常香玉簡介詳情
豫劇六大名旦之一:豫劇大王陳素真
王紅麗豫劇唱段,王紅麗個人資料
【城市文化】北京歷史文化知識大全

同类文章

湖南衛視2020片單出爐 流量和實力齊頭並進

  湖南衛視向來都是衛視臺的領軍人物,推出了不少受到廣大觀眾喜愛的好劇,而最近,湖南衛視2020招商大會舉行,2020年的影視劇片單也出爐了。從這份片單來看,既有新進的流量小生的劇,也有頗具爆款的實力劇,可謂是流量和實力兩頭抓,顯示出湖南衛視的野心!下面我們一起去戲劇文化那裡看看這份片單吧!  金鷹

關於浙江越劇的由來,浙江越劇的特點

  越劇是很膾炙人口的經典劇種之一,發源於浙江,又有紹興文戲之稱,以唱為主,在國內外都享有很高的聲譽與廣泛的群眾基礎,是我國流傳最廣的劇目。本期的越劇文化帶你瞧一瞧關於浙江越劇的由來,浙江越劇的特點。  越劇,又名紹興戲,是中國漢族五大戲曲種類之一,是目前中國第二大劇種。越劇長於抒情,以唱為主,聲腔

廬劇文化之《五女拜壽》劇情簡介

  廬劇《五女拜壽》講述的是楊繼康被株連削職為民後,爭先恐後拜壽的五個女兒只有被嫌棄的養女願意收留題目,後楊繼康沉冤得雪的故事。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廬劇文化中具體看看《五女拜壽》的劇情吧。  明代嘉靖年間,戶部侍郎楊繼康,因對嚴嵩專橫擅權深為不滿,欲告老還鄉。在他六十壽誕之期,眾女兒女婿均奉厚禮進

廬劇文化之《老先生討學錢》唱詞

  廬劇,安徽省傳統地方戲主要劇種之一。是在大別山一帶的山歌、淮河一帶的花燈歌舞的基礎上吸收了鑼鼓書(門歌)、端公戲、嗨子戲的唱腔發展而成的。接下來,廬劇文化要介紹的是《老先生討學錢》的唱詞,一起去看看吧。  老先生:巍巍乎啊欠起身蕩蕩乎走出門庭  一路走來一路行來來往往都是人  家家都把那年來過小

戲曲文化說,京韻大鼓的板式特點

  京韻大鼓是在清末由河北省滄州、河間一帶流行的木板大鼓經藝人改革後發展而來。木板大鼓傳入天津、北京後,劉寶全改以北京的語音聲調來吐字發音,吸收石韻書、馬頭調和京劇的一些唱法,創製新腔,專唱短篇曲目。本期的為大家介紹下京韻大鼓的板式特點。  木板大鼓發展成京韻大鼓後,伴奏樂器在原來的基礎上,加上了三

眉戶戲文化傳承:刺目勸學的劇情介紹

  在中國歷史上,關於考取狀元的典故不少,其故事情節或讓人深受鼓舞,或讓人義憤填膺,或唏噓不已。今天,要介紹的眉戶戲劇目之一《刺目勸學》,也與考取狀元相關,那麼,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吧。  《刺目勸學》也叫《曲江歌女》又名《曲江打子》。故事發生在唐代曲江池畔,見文於唐白行簡李娃傳。  唐、常州

京韻大鼓名家有誰,及其代表作

  京韻大鼓清末民初形成並流行於北京、天津地區。由當時的鼓書藝人劉寶全等把原用河北語音演唱的木板大鼓改用北京語音演唱,廣泛吸收京劇唱腔及北京流行的民間曲調創製新腔,並在木板大鼓原有伴奏樂器三弦外,增加了四胡和琵琶,形成了一直流傳至今的京韻大鼓。且看本期的。  京韻大鼓有以劉寶全、白雲鵬、張小軒為代表

蘇州彈詞伴奏樂器,必不可缺的兩個

  「有些事,有機會做的時候,就去做,別等沒機會了,再去做,就來不及了;有些人,有機會珍惜的時候,就去珍惜,別等失去了,再去把握,就沒意義了。」  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蘇州評彈伴奏樂器,必不可缺的兩個。  小三弦:  三弦:又稱「弦子」,中國漢族傳統彈撥樂器,其他少數民族受漢族文化影響,也

一步一個腳印,淮海戲發展歷程

  淮海戲,江蘇省傳統地方戲曲劇種。2008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關於淮海戲的發展歷程吧,看它是如何一步步發展起來的。  1、正式定名  淮海戲曾在民間稱為「小戲」,與柳琴戲、泗州戲同源於「拉魂腔」,因流行於淮海地區,曾稱"淮海小戲",19

北路梆子賈桂林人物生平介紹

  山西的北路梆子,在山西的戲曲發展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文化價值。當然在不可替代的價值裡,就有創造價值的人,本期梆子戲文化,讓我們一起來看卡北路梆子賈桂林人物生平介紹。  戲劇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二、三、四屆理事,山西分會二屆理事、三屆副主席、四屆名譽主席,山西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二、三、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