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仿生機械人運動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0-05 01:38:45 1

本發明涉及一種運動結構,包括支撐運動結構和動力裝置部分。
背景技術:
:
機器人發展日新月異,各種運動結構,運動原動力,液壓,履帶,輪式……
技術實現要素:
:
(1)目的: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通過一種簡單設計,實現機器人手以及臂膀的靈活運動,從而實現機器人運動能夠接近人類或者生物運動。
(2)技術方案:
鐵片由「筋」成串連接,如圖1、圖2中結構,一端固定在電磁鐵上,通電後,電磁鐵吸附金屬片帶動「手筋」伸縮,從而使手指運動。以上構造通過改變串聯鐵片間的「筋」的垂直長度調節連接「指骨」的「筋」的收縮量。電流越大,吸附的金屬片越多,「筋」收縮的位移也就越大,「手指」彎曲的程度就越大。
「手指」的關節原理也可以用於腿部,使機器人可以用此類結構的雙腿(或者多條腿)運動。
考慮「筋」、「骨」連接點、「骨節」間仿人體構造對設計的影響,考慮力矩影響。可以通過安裝在不同部位的一組,甚至多組相同裝置使「某根指頭」做出更複雜的動作。考慮到手部的複雜性,也可以同時設計一些氣動、機械齒輪類的運動結構——如果是仿腿部運動結構可以加彈性鋼材料等勢能存儲結構,協同、協調整個機械結構運動。
不同電源的多組構造「協作」可以起到使運動「順滑」的作用。
理論上,只要是能夠使「筋」「伸縮」的結構、構造都是「符合」機械手臂運動的結構,也就是機器運動裝置的「動力裝置」。
如,將「筋」的一段直接連接在電機的「繞線軸」上,可以產生相同的效果!如纏繞多圈會加大機械手運動彎曲程度,能快速轉動「半圈」的電機設計(見圖3)可以使得「筋的伸縮」迅速!
可以將「筋」連接在類似於圖1、圖2,也可以直接連接在電機(如圖3)上,由電機直接發揮作用。
「動力裝置」根據「骨骼」狀況,可以安置在「骨骼」側邊,可以安裝在一端。
動力裝置構造微型化,可以實現多組相同、不同的動力裝置的在同意運動結構組合使用。
也可以通過通電使緊抓的結構「放鬆」。
(3)有益效果: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具有如下顯而易見的突出實質性特點和顯著優點:更加仿生,運動動作更加迅速、精準,結構的運動可以更加複雜。
(4)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一個未運動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一個運動後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一種動力裝置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一種關節結構示意圖。
(5)具體實施方式:
建立仿生骨骼結構——需要有「皮膚」包裹關節,也可以是其它結構,如圖4的關節結構,利用尼龍繩或者鋼絲繩等繩狀物作為運動牽引的「筋」。通過電機等的運動帶動「筋」運動,從而帶動骨骼,實現機械手指或者機械臂(機械腿)彎曲運動。多組該結構可以實現,類似於手的抓握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