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熱熨儀的製作方法
2023-09-25 03:36:40 2
專利名稱:頸椎病熱熨儀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進一步是制具有人性化形狀設計的電熱熨治療儀。
背景技術:
傳統中醫治療頸椎病和軟組織損傷等病症多採用推拿、針灸、撥火罐;西醫多用局部封閉等方法。近年來對於無菌性炎症範圍廣的患者採用局部熱熨治療,在臨床上取得一定療效。現有技術的熱熨儀由雙層面料和置於其間的電發熱體組成,通常在頸部治療中多為非人性化設計的長方形片狀體,實際使用時對某些病變部位不能進行同時熱熨,致使藥物在這些部位得不到補充滲透,影響了療效。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產品形狀存在的缺陷,設計一種頸椎病熱熨儀,其形狀與人體枕後、頸背部密切貼近,可使相關病變部位同時得到充分的熱熨治療,以提高其療效。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所述頸椎病熱熨儀有由雙層面料和置於其間的絕緣電發熱體組成的熱熨儀本體,其技術特點是,所述熱熨儀本體由較寬的下部本體和同該下部本體上側中部連成整體的較窄上部本體組成「凸「形形狀。
以下對本實用新型做出進一步說明。
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有由雙層面料和置於其間的絕緣電發熱體組成的熱熨儀本體1,其技術特點是,所述熱熨儀本體1由較寬的下部本體3和同該下部本體3上側中部連成整體的較窄上部本體2組成「凸「形形狀。
本實用新型的設計原理是,所述形狀與人體枕後、頸背部密切貼近(即相一致),由此使有關病變部位同時得到熱熨,而得以充分治療,療效提高顯著。
由以上可知,本實用新型為一種頸椎病熱熨儀,它用於治療頸部軟組織損傷引起的無菌性炎症而出現的頸部脹痛,有效克服了已有熱熨儀存在的技術缺陷,能使病變部位均得到充分治療,增強其療效。
圖1是一種實施例主視結構示意圖;圖2是一種實施例電路結構圖。
在圖中1-熱熨儀本體, 2-上部本體,3-下部本體,4-電源線。
具體實施方式
在已有技術產品結構基礎上,設計為圖1所示形狀,其中下部本體3的寬度和高度範圍分別為45-60cm、15-25cm,上部本體2的寬度和高度範圍分別為12-18cm、16-22cm;整體形狀為與人體枕後及頸背部密切貼近,可按人體大小做成不同規格的系列產品。圖2為電路結構,其中電發熱體R可選用已有技術的絕緣電熱膜。
權利要求1.一種頸椎病熱熨儀,有由雙層面料和置於其間的絕緣電發熱體組成的熱熨儀本體(1),其特徵是,所述熱熨儀本體(1)由較寬的下部本體(3)和同該下部本體(3)上側中部連成整體的較窄上部本體(2)組成「凸「形形狀。
專利摘要一種頸椎病熱熨儀,有由雙層面料和置於其間的絕緣電發熱體組成的熱熨儀本體1,所述熱熨儀本體1由較寬的下部本體3和同該下部本體3上側中部連成整體的較窄上部本體2組成「凸「形形狀。本實用新型用於治療頸部軟組織損傷引起的無菌性炎症而出現的頸部脹痛,有效克服了已有熱熨儀存在的技術缺陷,能使病變部位均得到充分治療,增強其療效。
文檔編號A61F7/00GK2764335SQ20052005017
公開日2006年3月15日 申請日期2005年1月26日 優先權日2005年1月26日
發明者章瑛, 李家邦, 周錦財, 周中煥, 王立東, 李霞玲 申請人:章瑛,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 周錦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