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螺旋滾筒的製作方法
2023-10-07 11:01:39 1
雙螺旋滾筒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伸縮皮帶機機尾滾筒,具體為一種雙螺旋滾筒。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傳統的滾筒容易積煤、難清理的問題,提出了一種雙螺旋滾筒,包括軸、輪轂、導向溜槽板、捲筒、螺旋板、隔板、筒體,所述的輪轂套裝在軸的兩端並用鍵固定,捲筒套裝於輪轂上;所述的導向溜槽板、隔板焊接於捲筒和筒體所形成的空腔內,螺旋板纏繞在筒體上。所述的螺旋板包括左螺旋板和右螺旋板,左螺旋板與右螺旋板結構相同、旋向相反;所述的導向溜槽板焊接後呈錐體結構。帶式輸送機工作時,皮帶機機尾的滾筒通過其外部的雙螺旋板和內部的椎體結構,將輸送帶殘留餘煤自動旋出。
【專利說明】雙螺旋滾筒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伸縮皮帶機機尾滾筒,具體為一種雙螺旋滾筒。
[0002]【背景技術】
[0003]帶式輸送機是以輸送帶兼作牽弓I機構和承載機構的一種運輸設備。由於它具有運輸能力大,工作阻力小、耗電量低,單機運距可以很大,且維護簡單方便等優良性能,在地面和礦井下得到極其廣泛的應用。在煤礦井下,伸縮皮帶機常用於採掘工作面,由於地質條件和採掘面的特殊性,皮帶機機尾滾筒部多水、多塵,一般採用刮板將輸送帶殘留餘煤清理到集泥槽中,通過人工用拉杆將集泥槽中餘煤排出。這種清煤方式陳舊、生產效率低下、容易引起安全事故。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傳統的滾筒容易積煤、難清理的問題,提出了一種雙螺旋滾筒。
[0005]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6]一種雙螺旋滾筒,包括軸、輪轂、導向溜槽板、捲筒、螺旋板、隔板、筒體,所述的輪轂套裝在軸的兩端並用鍵固定,捲筒套裝於輪轂上;所述的導向溜槽板、隔板焊接於捲筒和筒體所形成的空腔內,螺旋板纏繞在筒體上。
[0007]所述的隔板繞捲筒外壁一周按45°間隔均勻布置,隔板的一側焊接於捲筒的外壁,另一側焊接於筒體的內壁。
[0008]所述的導向溜槽板為梯形,導向溜槽板傾斜焊接於兩隔板之間,焊接後呈錐體結構;導向溜槽板的兩側邊與隔板焊接,導向溜槽板的短邊焊接於捲筒的外壁,導向溜槽板的長邊焊接於筒體的內壁。
[0009]所述的螺旋板包括左螺旋板和右螺旋板,左螺旋板與右螺旋板結構相同、旋向相反。
[0010]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1]1、原有機尾滾筒改為左右螺旋纏繞在筒體上,內部改為錐體結構,增加了自動清煤的功能,減少了工人清煤的難度,提高了生產效率,避免了清煤過程中安全事故的發生;
[0012]2、清煤順暢,大大降低了滾筒的密封要求,提高了滾筒壽命;
[0013]3、回煤能自動旋出,減少了機尾皮帶跑偏的現象;
[0014]4、本實用新型具有良好的互換性,可與原滾筒互換。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0016]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
[0017]圖3為圖1中螺旋板(6)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4為圖1中導向溜槽板(4)的結構示意圖;[0019]圖5為圖1中隔板(7)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中:1_軸、2-輪轂、3-鍵、4-導向溜槽板、5-捲筒、6-螺旋板、7-隔板、8-筒體;[0021 ] 6.1-左螺旋板、6.2-右螺旋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22]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
[0023]如圖1,一種雙螺旋滾筒,包括軸1、輪轂2、導向溜槽板4、捲筒5、螺旋板6、隔板7、筒體8,所述的輪轂2套裝在軸I的兩端並用鍵3固定,捲筒5套裝於輪轂2上;所述的導向溜槽板4、隔板7焊接於捲筒5和筒體8所形成的空腔內,螺旋板6纏繞在筒體8上。
[0024]待輪轂2、捲筒5安裝於軸I上後,將如圖5所示的隔板7焊接於捲筒5的外壁,焊接時將8塊相同的隔板7繞捲筒5外壁按45°間隔均勻布置,隔板的一側焊接於捲筒5上,另一側焊接於筒體8的內壁;
[0025]將如圖4所示的導向溜槽板4傾斜焊接於隔板7之間,導向溜槽板的兩側邊與隔板7焊接,導向溜槽板的短邊焊接於捲筒5的外壁,導向溜槽板的長邊焊接於筒體8的內壁,焊接完成後導向溜槽板整體呈錐體結構。
[0026]鋼製的左螺旋板6.1和右螺旋板6.2纏繞於筒體8的外壁,左、右螺旋板的結構相同、旋向相反。
[0027]本實用新型裝置為對稱結構,連接安裝時,軸兩端的輪轂2、以及筒體8內部焊接的導向溜槽板4、隔板7、左右螺旋板均對稱布置。
[0028]帶式輸送機工作時,皮帶機機尾的滾筒通過其外部的雙螺旋板和內部的椎體結構,將輸送帶殘留餘煤自動旋出。
【權利要求】
1.一種雙螺旋滾筒,其特徵在於:包括軸(I)、輪轂(2)、導向溜槽板(4)、捲筒(5)、螺旋板(6)、隔板(7)、筒體(8),所述的輪轂(2)套裝在軸(I)的兩端並用鍵(3)固定,捲筒(5)套裝於輪轂(2)上;所述的導向溜槽板(4)、隔板(7)焊接於捲筒(5)和筒體(8)所形成的空腔內,螺旋板(6 )纏繞在筒體(8 )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螺旋滾筒,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隔板(7)繞捲筒(5)外壁一周按45°間隔均勻布置,隔板(7)的一側焊接於捲筒(5)的外壁,另一側焊接於筒體(8)的內壁。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螺旋滾筒,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導向溜槽板(4)為梯形,導向溜槽板(4)傾斜焊接於兩隔板(7)之間,焊接後呈錐體結構;導向溜槽板(4)的兩側邊與隔板(7)焊接,導向溜槽板(4)的短邊焊接於捲筒(5)的外壁,導向溜槽板(4)的長邊焊接於筒體(8)的內壁。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螺旋滾筒,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螺旋板(6)包括左螺旋板(6.1)和右螺旋板(6.2),左螺旋板(6.1)與右螺旋板(6.2)結構相同、旋向相反。
【文檔編號】B65G23/04GK203682417SQ201320769143
【公開日】2014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9日
【發明者】亢奇偉, 趙偉, 王建華, 張建輝 申請人:原平市興勝機械製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