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動分模送模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07 10:43:54 3
專利名稱:一種自動分模送模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控制的自動化傳輸裝置,特別是一種能自動分模送模的傳輸裝置 背景技術:
基礎雷管裝配生產線上目前較多採用的是人工送模的方式,將裝壓完畢的基礎雷管送至 手檢人員處,此方式勞動強度較大,需要配置多個送模人員和返空模人員,在送模過程中送 模人員之間易相互影響,並且產品直接與送模人員接觸,嚴重威脅送模人員的人生安全。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在於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為用戶提供一種可控制的自動化分 模送模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自動分模送模裝置,包括支架、安裝板、皮 帶傳輸機、上層皮帶和下層皮帶,其特徵在於在支架上設置有分模機構、送模機構,安裝 板上固定有反空模機構和手檢工作檯。
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自動分模送模裝置,所述分模機構由氣缸A、氣缸B和光電式接近傳
感器A組成,沿皮帶傳輸方向氣缸B、光電式接近傳感器A和氣缸A依次固定安裝在支架上。
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自動分模送模裝置,所述送模機構由光電式接近傳感器B、光電式 接近傳感器C、光電式接近傳感器D、氣缸C、氣缸D和氣缸E組成,所述光電式接近傳感器B和 氣缸E沿皮帶傳輸方向依次固定安裝在支架上,氣缸D位於光電式接近傳感器B和氣缸E之間; 安裝板通過載模支座與支架連接,所述載模支座上方兩側邊緣設置有導向條,安裝板另外一 側與手檢工作檯A連接,氣缸C固定在安裝板上,在氣缸C一端固定有防爆門;所述氣缸D兩端 通過支座A和支座B固定在皮帶運輸機上方。
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自動分模送模裝置,所述氣缸D為無杆氣缸,在氣缸D的導向塊下端 固定有推板,導向塊可滑動式連接在導向杆上。
3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自動分模送模裝置,其特徵在於反空模機構由空模滑槽構成,所 述空模滑槽一端固定於安裝板上,另一端位於下層皮帶上方。
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自動分模送模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送模機構、反空模機構和手 檢工作檯均至少有一個。
本實用新型通過自動控制,達到了自動定量分模和送模的目的,有效的避免了手檢區模 具的堆積,提高了手檢區的安全性;送模過程中避免了人員與產品的直接接觸,大大提高了 操作人員的安全,並且精簡了送模崗位和返空模崗位,實現了人機分離,生產效率得到很大 提高。
圖l是本實用新型俯視圖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分模機構的主視圖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送模機構的主視圖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送模機構的俯視圖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l為支架,2為上層皮帶,3為下層皮帶,4為皮帶傳輸機,5為氣缸A, 6為氣 缸B, 7為光電式接近傳感器A, 8為光電式接近傳感器B, 9為氣缸D, IO為支座A, ll為支座B ,12為導向塊,13為推板,14為導向杆,15為載模支座,16為導向條,17為氣缸C, 18為手 檢工作檯A, 19為光電式接近傳感器C, 20為防爆門,21為安裝板,22為氣缸E, 23為光電式 接近傳感器D, 24為空模滑槽,25為手檢工作檯B, 26為送模機構A, 27為送模機構B。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的說明。
如圖1所示,以兩個送模機構作為說明,其包括支架l、安裝板21、皮帶傳輸機4、上層 皮帶2和下層皮帶3,在支架l上設置有分模機構、送模機構A26和送模機構B27,安裝板21上 固定有反空模機構、手檢工作檯A18和手檢工作檯B25。
如圖2所示,所述分模機構由氣缸A5、氣缸B6和光電式接近傳感器A7組成,沿皮帶傳輸 方向氣缸B6、光電式接近傳感器A7和氣缸A5依次固定安裝在支架1上。
如圖3、 4所示,所述送模機構由光電式接近傳感器B8、光電式接近傳感器C19、光電式接近傳感器D23、氣缸C17、氣缸D9和氣缸E22組成,所述光電式接近傳感器B8和氣缸E22沿皮 帶傳輸方向依次固定安裝在支架l上,氣缸D9位於光電式接近傳感器B8和氣缸E22之間;安裝 板21通過載模支座15與支架1連接,所述載模支座15上方兩側邊緣設置有導向條16,安裝板 21另外一側與手檢工作檯A18連接,氣缸C17固定在安裝板21上,在氣缸C17—端固定有防爆 門20;所述氣缸D9兩端通過支座A10和支座B11固定在皮帶運輸機上方;所述氣缸D9為無杆氣 缸,在氣缸D9的導向塊12下端固定有推板13,導向塊12可滑動式連接在導向杆14上。
所述反空模機構由空模滑槽24構成,所述空模滑槽24—端固定於安裝板21上,另一端位 於下層皮帶3上方。
本實用新型工作原理是分模機構通過氣缸A擋住經皮帶運輸機傳送來的模具,光電式 接近傳感器A根據事先設置好的程序判斷每次送至各手檢工作檯的模具數量,當氣缸A前模具 數量達到事先設定的量時,氣缸A縮回放行模具至送模機構,若此時,送模機構A、 B和各手 檢工作檯A、 B均存有模具待檢,則氣缸A保持伸出狀態,不再往手檢區送模,待其中任一送 模機構和手檢工作檯無模具待檢時,氣缸A縮回放行模具,同時氣缸B伸出阻止設定量以外的 模具繼續通過,通過程序設置不再往手檢區送模。
當模具經分模機構分模後,由皮帶運輸機送至各手檢工位外時,光電式接近傳感器B檢 測到模具已到達送模機構A,送模機構A啟動,通過光電式接近傳感器C判斷手檢工作檯A上是 否有等待手檢人員檢驗的模具,若手檢工作檯A沒有等待檢驗的模具,則氣缸C打開手檢工作 臺A與皮帶運輸機之間的防爆門,氣缸D將模具推送至手檢工作檯A待檢,如手檢工作檯A已存 有待檢模具,則送模機構A判斷送模機構B和手檢工作檯B是否有模具待檢,如送模機構B和手 檢工作檯B任有一處無模具待檢,則氣缸E縮回,放行模具到送模機構B,當光電式接近傳感 器D判斷模具已通過氣缸E時,氣缸E伸出,等待下一組模具,若送模機構B和手檢工作檯B均 有模具待檢則氣缸E保持伸出狀態,模具在送模機構A待檢同時反饋給分模機構信號,使分模 機構不再繼續分模,避免模具堆積。
各送模機構附近有返空模機構,手檢人員檢驗完基礎雷管後將模具推至空模滑槽上,模 具將沿著空模滑槽下滑至下層皮帶運輸機上,經皮帶運輸機傳送至排管工位等待排管。
權利要求
1.一種自動分模送模裝置,包括支架(1)、安裝板(21)、皮帶傳輸機(4)、上層皮帶(2)和下層皮帶(3),其特徵在於在支架(1)上設置有分模機構、送模機構,安裝板(21)上固定有反空模機構和手檢工作檯。
2. 根據權利要求
l所述一種自動分模送模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分 模機構由氣缸A (5)、氣缸B (6)和光電式接近傳感器A (7)組成,沿皮帶傳輸方向氣缸B (6)、光電式接近傳感器A (7)和氣缸A (5)依次固定安裝在支架(1)上。
3. 根據權利要求
l所述一種自動分模送模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送 模機構由光電式接近傳感器B (8)、光電式接近傳感器C (19)、光電式接近傳感器D (23) 、氣缸C (17)、氣缸D (9)和氣缸E (22)組成,所述光電式接近傳感器B (8)和氣缸E ( 22)沿皮帶傳輸方向依次固定安裝在支架(1)上,氣缸D (9)位於光電式接近傳感器B (8 )和氣缸E (22)之間;安裝板(21)通過載模支座(15)與支架(1)連接,所述載模支座 (15)上方兩側邊緣設置有導向條(16),安裝板(21)另外一側與手檢工作檯A(18)連接 ,氣缸C (17)固定在安裝板(21)上,在氣缸C (17) —端固定有防爆門(20);所述氣缸 D (9)兩端通過支座A (10)和支座B (11)固定在皮帶運輸機上方。
4. 根據權利要求
3所述一種自動分模送模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氣 缸D (9)為無杆氣缸,在氣缸D (9)的導向塊(12)下端固定有推板(13),導向塊(12) 可滑動式連接在導向杆(14)上。
5. 根據權利要求
l所述一種自動分模送模裝置,其特徵在於反空模 機構由空模滑槽(24)構成,所述空模滑槽(24) —端固定於安裝板(21)上,另一端位於 下層皮帶(3)上方。
6. 根據權利要求
l所述一種自動分模送模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送 模機構、反空模機構和手檢工作檯均至少有一個。
專利摘要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自動分模送模裝置,包括支架、安裝板、皮帶傳輸機、上層皮帶和下層皮帶,在支架上設置有分模機構、送模機構,安裝板上固定有反空模機構和手檢工作檯。本實用新型通過自動控制,達到了自動定量分模和送模的目的,有效的避免了手檢區模具的堆積,提高了手檢區的安全性;送模過程中避免了人員與產品的直接接觸,大大提高了操作人員的安全,並且精簡了送模崗位和返空模崗位,實現了人機分離,生產效率得到很大提高。
文檔編號F42B33/00GKCN201387286SQ200920302236
公開日2010年1月20日 申請日期2009年4月16日
發明者傑 唐, 唐傳玉, 平 李, 偉 翟 申請人:雅化集團綿陽實業有限公司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