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創技術顱內血腫引流管的製作方法
2023-10-27 06:09:42 3
專利名稱:微創技術顱內血腫引流管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手術器械,具體說是一種微創技術顱內血腫引流管。
背景技術:
目前,進行微創穿刺顱內血腫等的抽吸及引流所採用的引流管主要有金屬腦室穿刺針、醫用塑料管、普通矽肢引流管等。金屬腦室穿刺針對腦組織切割損傷大,也易損傷血管,造成繼發出血,並且管腔狹窄無側孔,易堵塞,在置入顱內後進行固定較困難,在進行腦部CT掃描時可形成明顯的金屬偽影,幹擾圖像的清晰程度;同時金屬腦室穿刺針非一次性使用,有可能造成交叉感染的情況。醫用塑科管一般在使用時製作,粗糙並且盲端夾閉,效果不可靠。前部盲端採用燒灼夾閉的方法,側孔用剪刀剪出,盲端有時易被穿透,所用塑料材料韌性差,使用不當可能造成斷裂,並且此材料與人體組織間相容性差。普通矽膠引流管大多數存在管腔狹窄的情況,且管壁較薄,彈性差,末端無與引流袋相連接的接頭,引流管一般製作較長,操作時不方便,其內置的針芯與管長不符,有時在使用時可能從側孔處脫出,造成腦組織損傷。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就是要解決的克服現有裝置使用不便、效果較差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全新的供顱內微創穿刺抽吸使用的一次性引流管,其設有引流管本體、接口和密封帽,引流管為中空管,其前端為盲端且開設有兩個側孔,其後部為接口,接口上設有一個密封帽,在引流管的管壁上標有刻度。本實用新型與已有的穿刺抽吸引流管相比,具有組織相容性好,無切割損傷,不易堵管的特點,故穿刺引流放果好;引流管的管壁標有刻度,可準確掌握穿刺深度;接口上裝有一個密封帽,可根據需要隨時關閉引流管,不易造成汙染及引流液外溢,從而使微創穿刺引流達到最佳效果。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刻度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圖2,本實用新型由引流管本體1、盲端2、側孔3、接口4、密封帽5、刻度6等組成,引流管本體1為中空管,其可由矽塑材料製成,其外徑為4mm,內徑為3mm,硬度和彈性適中,適合穿刺和引流使用,不易被抽癟和堵管,其前端為盲端2,在進入腦組織時起到分離作用,對腦組織損傷小,在引流管盲端2的後面設有兩個不對稱的側孔3,側孔3為橢圓形,其長徑為4mm,在引流管的未端是接口4,接口4在抽吸或注藥時與注射器的針頭相連接,在引流時與引流袋的接管相連接,在引流管的接口4上還設計有密封帽5,密封帽5的作用是可根據需要隨時關閉引流管,不易造成汙染及引流液外溢。另外,引流管的整體標有刻度6,這樣在穿刺時可以從引流管的刻度上精確地掌握穿刺的深度,不會造成穿刺過深或過淺。本實用新型可以廣泛用於顱內血腫、硬膜外(下)血腫、側腦室內積血或腦積水的微創穿剌抽吸及引流。
權利要求1.一種微創技術顱內血腫引流管,其設有引流管本體、接口和密封帽,其特徵是引流管為中空管,其前端為盲端且開設有兩個側孔,其後部為接口,接口上設有一個密封帽,在引流管的管壁上標有刻度。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微創技術顱內血腫引流管,其解決了現有裝置使用不便、效果較差的技術問題,其設有引流管本體、接口和密封帽,引流管為中空管,其前端為盲端且開設有兩個側孔,其後部為接口,接口上設有一個密封帽,在引流管的管壁上標有刻度,本實用新型可以廣泛用於顱內血腫、硬膜外(下)血腫、側腦室內積血或腦積水的微創穿刺抽吸及引流。
文檔編號A61M1/00GK2533861SQ02212949
公開日2003年2月5日 申請日期2002年2月22日 優先權日2002年2月22日
發明者林書武, 於鈞成, 王紅苗 申請人:林書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