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呼蘭河傳讀後感100字

2023-10-18 00:29:19 3

有人說讀書使人認識世界之廣大、自身之渺小。不同的書就像一幅幅帶框的畫,以自己的方式映射和展示世界。他們之間往往有許多交集、重合的地方。而呼蘭河傳帶給我的感覺是獨一無二的。似乎因為地處北方嚴寒之地而又與世隔絕,導致作者的童年以及她所講述的故事也與眾不同。該作品以蕭紅自己的童年生活為線索,把孤獨的童年故事連接了起來。一個個有趣或者無趣的故事,向讀者展示了呼蘭小城當年的社會風貌和人情百態。

呼蘭河傳寫的是20世紀20年代北方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城和小城裡人們普普通通的生活。文章言語也是那麼普通,但卻像是有一種神奇的魅力,使得我摘抄了一段又一段,最後竟抄了厚厚的一沓。文章少有直接的批判和諷刺文字,卻無情地揭露和鞭撻中國幾千年的封建陋習在社會形成的毒瘤,以及這毒瘤蔓延泛濫所帶來的瘟疫般的災難。

文章首先對呼蘭河的風情進行了描寫,展示了呼蘭河整體的地理面貌。其中細小的人和事描寫又數不勝數,如賣饅頭的老頭子因為雪大路滑摔倒在地,饅頭滾落出來被路人拾去吃了:「等老頭子掙紮起來,連饅頭帶冰雪一起撿到箱子去,一數,不對數。他明白了。他向著那走不太遠吃他饅頭的人說:『好冷的天,地皮凍裂了,吞了我的饅頭』」。描寫自然環境的同時也描寫了人的習俗和風情。

呼蘭河是閉塞的,裡面的人出不來,外面的人也進不去。呼蘭河的人是愚昧而又麻木的。他們最喜歡看熱鬧,傳八卦。街上有一個「大水泡子」車馬通過很不方便,人走著小心翼翼,馬經常陷進去,豬啊雞啊狗啊貓啊更是經常淹死在裡面。人們卻從來沒想過填平它,「大水泡子」反而給人們帶來兩項好處:第一就圍觀和議論陷進去的馬,馬陷進去是十分不易出來的,也有幫忙的也有不幫忙的,更多的是圍觀和議論的。雖然很艱難,馬最終還是出來了,圍觀的人反而十分失望,第二天大家都會傳「那大水泡子又淹死了一匹馬。」雖然馬沒有死,一哄起來就說馬死了。若不這樣說,覺得那大泥坑也太沒有什麼威嚴了。二是由於有豬會淹死在裡面,於是人們可以在買到比平時便宜多的豬肉吃。而買到的豬肉往往都是又紫又青的!可不要是瘟豬……然而又一想,瘟豬肉怎麼可以吃得,所以還是淹死的豬吧。然而實際上一年也不能淹死一頭豬,卻常常可以買到便宜的豬肉。呼蘭河的居民就這樣自欺欺人,而把這泥坑子當做解決問題的辦法了。若是沒有這泥坑子,可怎麼吃這瘟豬肉呢?然而吃了生病的又要說「就算是淹死的豬也不應該抬到市場上賣,死豬終究是不新鮮的,稅子局是幹什麼的?!」關於這瘟豬肉又有小孩子不會說謊,而被打的。不僅使我想起了《皇帝新裝》裡的小孩,那個小孩有沒有被打呢?

呼蘭河的居民是麻木的,裡邊的人都是天黑了,就睡覺,天亮了就起來工作。一年四季,春暖花開,秋雨冬雪,也不過是隨著季節穿起棉衣來,脫下單衣去過著。生老病死也都是一聲不吭的默默辦理。女人一到了八月也不過就是染衣裳,拆被子,錘棒追,錘的街街巷巷都是叮叮噹噹的亂響。棒槌一錘完,做起被子來,就是冬天。

呼蘭河的居民是貧窮而又不講衛生的。不僅是因為前邊說過的瘟豬肉,這裡的人夢想就是吃得飽穿得暖,然而日子一天一天過去仍然是吃不飽穿不暖。人人都愛吃豆腐,有吃不起的。傳說有這麼一個家長,他下了決心:「不過了,買一塊豆腐吃去!」街上賣麻花的提著籃子從街這頭挨家挨戶賣到街那頭,一家有四個小孩,最小的手特別髒就像煤球一樣,每個人都把麻花翻撿過一遍。然而最後這籃子麻花還是賣完了,給孫子買麻花吃的老太太還說:「你看著油光發亮的麻花多乾淨,就像是剛出鍋的一樣。」

呼蘭河的自然風光是美麗的。最好看的要數火燒雲了,晚飯一過,火燒雲就上來了。照得小孩臉是紅的。把大白狗變成紅色的狗了。把紅公雞變成紫檀色的了,餵豬的老頭子,往牆根上靠著,他笑盈盈的看著他的兩匹小白豬變成了小金豬。文中有比喻有顏色有形狀也有動作描寫的十分精彩。

文中對婚喪嫁娶的描寫又處處藏著對封建迷信的嘲諷。呼蘭河除了這些卑瑣平凡的生活外,在精神上也有不少的「盛舉」,如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野戲臺子;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然而除了跳秧歌,全都是神啊鬼的封建迷信,無非是敬神怕鬼,又處處透露著嫌貧愛富和男尊女卑。文中對團圓媳婦的描寫使我尤為深刻,健健康康活潑可愛的一個女娃,嫁到了丈夫家,還沒來得及受他「小丈夫」的氣,就被自己的婆婆各種打罵:「……總之,她一不順心,就覺得她的手就想要打人。她打誰呢?誰能讓她打呢?於是就輪到小團圓媳婦了。有娘的,她不能打。自己的兒子她也捨不得打。打貓,她怕把貓打丟了。打狗,她怕把狗打跑了。打豬,怕豬掉了斤兩。打雞,怕雞不下蛋。唯獨打這小團圓媳婦是一點毛病都沒有,她又不能跑掉,她又不能丟了。她又不會下蛋,反正也不是豬,打掉了一些斤兩也不要緊,反正也不過秤。」小團圓媳婦生病了,迷信的人們花了「巨資」請了道士和大神來驅魔治病,把她當眾脫光了按在裝滿開水的大缸裡洗澡,洗的昏厥過去就潑涼水然後再來一遍,反覆三次。最終小團圓媳婦死了。作者不禁感慨:滿天星光,滿屋月亮,人生何如,為什麼這麼悲涼。

第三章開始描寫祖父。祖父情深,田園樂趣,怡然自得又是另一番天地,似乎與這呼蘭河隔離了起來。不禁使我想起自己的祖父來,也有那麼幾間房子、一個園子,祖父喜歡養鳥,會帶我去釣魚,院裡也種菜養雞,時代不同我們是吃得起豆腐的,沿街叫賣的熱豆腐還有我最愛吃的米酒。雖然井裡沒有淹死過鴨子或鵝,因此我也沒吃過祖父做的烤鵝,但是有我最愛吃的雞蛋穗兒,院裡有一口大缸,夏天就在裡面用井水洗澡,還曾經溜進去過一條水蛇,被祖父拿去飯店賣了。祖父種的葫蘆,曬乾了給我放著給我做酒葫蘆玩。也帶我捉過傾聽,也有鍾也有貯藏室,裡面也被我發現了各種各樣的「財寶」,也有紅燈籠,不過是塑料的……我在感嘆作者記憶如此清楚的同時,又發現在我童年裡出現過的那些物件竟然也記得如此清楚,好像昨天剛拿過一樣,可是一晃十幾年過去了,祖父已經不在了。好在祖母還在,雖然失去了大部分的記憶,然而身體十分健康。我不討厭祖母,她不但沒有用針扎我我手指,反而常常牽著我的手走不長不短的路去蛋糕房買剛考好的蛋糕吃。還有文中關於表哥的描寫,我也有一個表哥,就不詳細描寫了。

此中體會,二千餘字不過講述一二,具體內容各位還是讀原著吧。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